-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疆阿吾拉勒山群吉萨伊-克尔得套一带下二叠统乌朗组a型流纹斑岩地球化学特征
0 a型岩石的形成
i和s型花岗岩的命名基于岩石成因(chatianandzhang,1973),a型花岗岩是岩石形成的构造背景。Loiselle和Wones(1979)提出的A型花岗岩是指碱性、无水和非造山的花岗岩。在Pearce等(1984)的构造判别图中,A型花岗岩均落在板内花岗岩区,显示出其形成于非造山的构造背景。事实上,A型花岗岩不仅在大陆内部地台、地盾,陆内抬升、陆内裂谷以及板内拉张和热点(地幔柱)等非造山环境出现,还可以在造山期后或活动大陆边缘出现。如Maniar和Piccoli (1989)认为A型花岗岩可以出现在后造山构造环境,称其为后造山花岗岩(post-orogenic granites);Sylvester(1989)在后碰撞构造环境发现A型花岗岩,并将其称为后碰撞A型花岗岩(post-collisional A-type)。Eby (1992)根据地球化学特征将A型花岗岩分成A1和A2两类。从某些元素比值来看,A1型花岗岩与洋岛玄武岩相似,形成于非造山的裂谷环境,常与镁铁质岩石共生,是地幔柱和热点活动的产物;A2型花岗岩的某些元素比值与大陆地壳的平均组成和岛弧玄武岩相似,其产生的构造背景较复杂,既可以形成于岛弧、陆陆碰撞及后碰撞等构造环境,也可以在非造山的构造环境中形成(Eby, 1992)。
新疆阿吾拉勒山是中亚造山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广泛分布着晚古生代的火山岩-侵入岩,并且有众多与之伴生的铜、金等矿床。多数学者认为阿吾拉勒地区二叠纪处于拉张的构造环境,但对其形成的动力学背景仍存在着较大争议:一些学者认为该地区二叠纪处于非造山的构造环境,岩浆的形成与地幔柱活动有关(陈哲夫和梁云海,1985;车自成等,1996;夏林圻等, 2002,2004;左国朝等,2008;姜常义等,1995,1996);而另一些学者则认为该地区二叠纪的岩浆活动可能与后造山过程有关(陈衍景等,2004a, b;朱永峰等,2006a, b;Zhu et al., 2009;高俊等,2009)。显然,二叠纪阿吾拉勒地区的地球动力学性质是人们争议的焦点。
本文通过对西天山阿吾拉勒山西段地区的研究,首次在群吉萨伊-塔尔得套一带下二叠统乌朗组中厘定出了一套铝质A型流纹斑岩。A型岩石作为重要的“岩石探针”,其携带了大量关于岩石源区物质组成、成岩机制及岩石形成的地球动力学背景等信息。对其进行系统的研究,可以揭示该类岩石的源区物质组成特征和成岩机制, 还可以探讨阿吾拉勒地区二叠纪的地球动力学背景。本文旨在通过对A型流纹斑岩的主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的特征以及岩石学特征的初步研究,揭示该地区A型流纹斑岩的成因,进一步约束阿吾拉勒地区二叠纪的构造背景及动力学演化过程。
1 不同岩性的sio和n
阿吾拉勒地区的A型流纹斑岩普遍具有流动构造, 呈流线形定向排列(图1a),具斑状结构,基质多为隐晶质,斑晶主要为斜长石、条纹长石和石英(图1 b, d, e, f)。岩石中暗色矿物较少,有时能见到绿泥石化的角闪石(图1c)。长石斑晶一般呈自形长板状,石英斑晶一般呈它形(图1f),偶见自形晶体(图1e)。岩石中的方形石英晶体有溶蚀边,其可能是β-石英的假象(图1e)。另外,部分条纹长石斑晶核带有钾长石边(图1f)。自形的β-石英(假象)和条纹长石核带有钾长石边的特征都是A型花岗岩的属性(Bonin, 2007)。
A型流纹斑岩样品的主、微量元素分析在中国科学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同位素地球化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别采用X 射线荧光法(XRF)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进行。主量元素分析相对偏差一般≤5%,微量元素分析相对偏差一般≤10%。
群吉萨伊流纹斑岩的 SiO2、TiO2、Al2O3、Fe2O3、MnO、MgO、CaO、Na2O、K2O和P2O5含量分别为69.90%~72.11%,0.52%~0.57%,13.80%~15.34%, 2.19%~3.16%, 0.01%~ 0.04%,0.03%~0.33%,0.52%~1.26%,4.94%~7.25%, 2.53%~4.67%和0.05%~0.06%(表1), 具有明显富TiO2和Na2O, 贫MnO和P2O5的特征, 其TiO2、Al2O3、Na2O 和P2O5的含量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明显增高, 而MnO、MgO和K2O的含量则随着SiO2含量的增加明显降低。同时, 群吉萨伊流纹斑岩明显 富碱, 其Na2O+K2O7.9%。在TAS图解中其投 影点均落在流纹岩区域且靠近Ir线附近(图2a)。在Frost等(2001)的(Na2O+K2O-CaO)-SiO2图解中, 群吉萨伊流纹斑岩均落在A型花岗岩区内(图 2b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