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针刺伤报告制度的现状与思考
针灸和艾灸是指由注射针头、缝合针、各种针灸、手术刀等医疗设备造成的意外伤害,造成皮肤深层损伤和出血。近年来,随着人们职业防护意识的加强,针刺伤作为一种因职业暴露而引起的职业损伤越来越受到重视。但临床针刺伤的现状不容乐观,针刺伤后的报告制度仍不尽人意。笔者发现国内外关于针刺伤后上报方面的文献很少,有文献显示在英格兰国立公共医疗机构内针刺伤仍属于“沉默的文化”,这说明人们对针刺伤上报的关注仍然不够。目前,艾滋病及乙型肝炎等血源传播性疾病流行趋势日益严峻,针刺伤报告制度的缺乏或执行不力,使得针刺伤情况得不到准确的记录和有效的监控处理。此外,针刺伤者缺乏相关专家的追踪及科学指导,自身安全得不到保障。
1 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
针刺伤是临床工作中常发的意外事件,2003年英格兰国家稽查办公室等机构报道,针头刺伤率占医务人员总意外事件的17%。护士是医务人员中最容易接触血液-体液的人群,而且多为介入性操作等高危险性的接触,因而在医务人员中护士发生针刺伤的几率较高。美国血液暴露防治通报网络系统(Exposure Prevention Information Network,EPINet)报告护士被针刺伤的几率在所有医务人员中多年来一直为最高,2002年占医务人员的45%,2003年占37.8%。关于护士针刺伤的发生率,美国报道为10%-34%;意大利报道外科护士为11%,内科护士为10.6%;2003年中国学者对1075名护士的问卷调查显示,针刺伤发生率为80.6%,与国外报道相似,年人均针刺伤3.5次,866名护士在1年中发生针刺伤3780次,其中被污染针头刺伤占60%。
调查显示,护士针刺伤主要发生在注射或采血时,注射或采血后处理注射器的过程中526。护士因污染的针头刺伤而感染上血源性传播疾病的报道屡见不鲜。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entral of Disease Contral,CDC)的资料显示,截至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57例被确诊感染了HIV,其中护士24例。Ippolito等报道的94例医务人员经确定是通过职业传播的HIV感染者中,护士占49例(52.1%)。针刺伤已经成为护士职业损伤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护士的健康安全已受到严重威胁。
2 针刺伤的预防与控制
因为对针刺伤危险性的认识不足导致了对针刺伤后的处理不重视。许多临床护士对针刺伤后的处理流程不熟悉,仅局限于常规的简单处理。美国职业安全卫生署(Occupation Safety and Health Administration,OSHA)早在1991年就已经规定,医院必须上报医务人员血液暴露及针刺伤发生的情况,而且采用了维吉尼亚大学Janine Jagger等建立的EPINet,并制定了针刺伤发生后的处理流程,以达到对职业暴露、职业安全的控制与管理424。目前EPINet除在美国应用外,英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对其修改后也在使用。美国CDC也倡议各医院建立一套完整的检测系统,以便在发生针刺伤后对医务人员做必要的检查。尽管EPINet在许多国家得到使用,但由于种种原因针刺伤仍呈低报告(underreporting)现象。Brent,指出针刺伤不但频繁而且低报告是很普遍的现象,在美国EPINet医院监测系统1996年估计经皮肤或黏膜暴露于血液或危险生物菌的报告数据中就有39%未报告,CDC的估计则在30%以上。我国陈瑛等调查中显示只有7.8%能及时报告上级和追踪患者化验结果,有5.2%能及时注射高效价免疫球蛋白,值得重视的是还有13.7%的护士在意外刺伤后不做任何处理,理由是工作忙无法顾及或自认为无大碍。在王红红等的调查中,441名护士仅9名向上级或医院报告职业暴露情况。毛秀英等的调查中,67.8%的人员回答医院无发生针刺伤后的报告制度,有报告制度的仅占10.2%。目前只有“医疗锐器伤登记表”在北京协和医院试用的报道。
3 提供针刺伤的监测措施
文献资料显示,国内外对针刺伤现象越来越关注,但对针刺伤低报告现象的关注程度仍不高。建立并实施针刺伤报告制度,一方面可为主管部门提供针刺伤发生情况及现存的针刺伤的危险因素的相关资料,使主管部门分析相关资料并及时发现及解除针刺伤危险因素;另一方面便于主管部门加强对针刺伤者管理,为其寻求专家指导,并监督针刺伤者完成监测和预防措施;此外,报告资料可为被针刺伤的医务人员提供法律保护的证据。对于目前普遍存在的低报告现象,主要原因有以下几方面。
3.1 护士本身理解不多
3.1.1 护士自身原因
尽管绝大多数护士认识到针刺伤后最严重的结果是各种血源性传播疾病,但是对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感染上传染病的几率这一问题存在明显的认识上不足。有44%的护士认为几率很小,其中有3.5%的护士认为不太可能发生在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