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应用推广及其影响.docxVIP

清初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应用推广及其影响.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清初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应用推广及其影响 明末,中国社会矛盾极其复杂和尖锐。破产农民继续进行抵抗,并在全国范围内发生农民起义。从明熹宗天启七年 ( 1627 年) 白水农民王二领导农民起义, 至崇祯十七年 ( 1644 年) 三月李自成率农民军灭亡明朝, 前后经历17年内战。之后清军入关, 至康熙二十二年 ( 1683 年) 镇压所有反清武装, 战乱持续了56 年, 其中40 年是清军对反清武装的血腥镇压。导致赤地千里, 危机加剧, “亢旱四载, 颗粒无收, 饥馑荐臻, 胁从弥众”[1]。“草根木皮皆尽, 乃以人为食”, 直隶的情况是“一望极目, 天地荒凉”[2]。但令人惊讶的是, 在经过不到90 年的时间里, 清初我国人口从1655 年的0. 14 亿剧增到1741 年的1. 4 亿, 增加了整整10 倍, 这是我国古代人口前所未有的增速。此后再经过100 年, 到道光三十年 ( 1850 年) 中国人口竟然达到了4. 3 亿。本文初步分析了这一阶段重要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引进、政策引导、医疗卫生技术的提升等因素在人口恢复和增长过程中的作用, 以期为研究我国古代人口增长的内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与相关线索。 1 农业因素 1.1 丰富了粮食的产量 15 世纪中期, 美洲新大陆被发现, 原产于美洲的玉米、甘薯、马铃薯等高产、抗逆性强和易于种植的作物种质资源被迅速传播到世界各地。在明末清初时期传人我国, 很快便得到了大面积的推广应用, 大大提高了当时粮食的总产量, 并改变了当时的食物结构, 出现“一年红薯半年粮”现象。上述高产农作物作为粮食, 在解决人们温饱的同时, 也为人类繁衍提供了物质条件。 1.1.1 玉米自印缅 玉米起源于美洲大陆。研究表明, 在欧洲人到达美洲大陆之前, 北美洲中西部的印第安人就已经大面积地进行玉米的种植, 并培育了200 多个品种。但在美洲内部, 其具体起源情况至今还众说纷纭。上世纪80 年代考古研究表明, 在美洲大陆星罗棋布的古代遗址里发现古代印第安人种植的大量玉米的果穗、苞叶、雄穗和秸秆等。甚至在墨西哥普埃布拉州巨冒洞最底层发掘出的玉米粒用14C检测可以追溯到距今7000 年[3]。 据考证, 玉米在十六世纪中期以前传入中国。明代徐光启著《农政全书》卷二十五有言: “别有一种玉米, 或称玉麦, 或称玉蜀秫, 蓋亦从他方得种。其曰米、麦、薥秫, 皆借名之也”[4]。明代李元阳1574 年修撰的《云南通志》卷二: 当时已经种植“玉麦”的地区有云南府、大理府、腾越州、蒙化府、鹤庆府、姚安府、景东府、顺宁州和北胜州[5]。 1560 年成书的《平凉府志》言: “番麦, 一名西天麦。苗叶如蜀秫而肥矮, 短末有穗如稻而非实。实如塔, 如桐子大, 生节间, 花垂红绒, 在塔末长五六寸。三月种, 八月收。”[6]。序作于1572 年的《留青日札》卷二十六曰: “御麦出于西番, 旧名番麦, 以其曾经进御, 故曰御麦。……吾乡传得此种, 多有种之者。”[5], 说明此时杭州地区已经广泛栽植玉米。有趣的是, 成书于1436 年的《滇南本草》中即有“玉麦”的记载, 要早于哥伦布到达美洲的时间。因此, 有人认为玉米传到大陆与哥伦布发现美洲无关, 但也有人认为《滇南本草》中有关玉米的记载可能是后来加入的。 明朝时设置茶马司, 专司中原与番人的交易, 又规定入贡者可以获得质量好的茶和布匹。这为番人进贡玉米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 云南诸土司按期向中原入贡。考虑到云南当地气候较温暖, 适合玉米生长, 而且少数民族经常与缅甸、印度交换物质。何炳棣认为玉米“传播的最合理的媒介是云南各族人民。……孟养土司, ……在嘉靖七年 ( 1528) 结束了变乱, ‘愿贡象牙、土锦、金银器, 退地赎罪。’孟养是控制滇缅大道最西端的土司, 想象中, 非常可能就是在孟养平静之后, 滇缅商业交通畅通无阻之际, ‘御麦’甫自印缅引进, 立即由云南土司向北京进贡。”[5]。 而海路方面, 西班牙天主教士厄拉达 ( Martin de Her-rada) 于1575 年随中国访菲官员访闽, 途径漳州、泉州和福州, 并亲见玉米大量充田赋, 与《留青日札》记载相吻合。故综合推断, 玉米是由滇缅陆路和闽浙海路两路传入中国的[5]。 1.1.2 甘薯引进的时间和范围 甘薯是否真正源自美洲大陆仍有争议, 也有一部分学者认为印度群岛也是其原产地之一, 只是根据考古得到的化石, 植物遗体和一些出土的陶器并不能证明其发展历史。美洲大部分的植物都是在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扩散至世界的, 在其航海志上的确有提到过这种植物, 但是当时是否有将其带回西班牙则不得而知。 十六世纪七十年代, 西班牙占领吕宋诸岛, 粮食供应紧张。华人商贩颇受当地欢迎, 《明史》卷三百二十三“吕宋”条, 引晚明

文档评论(0)

lmzwkyc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