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五下《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

北师大五下《体积单位》教学设计.docx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北师大五下《体积单位》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38页。 教学目标: 1.经历不同物体体积比较的过程,体会建立统一单位的必要性。 2.结合生活实际认识体积单位(cm3、dm3 、m3)。 3.在实践活动中,感受1cm3、1dm3 、1m3的实际大小,发展空间观念。 4.在合作交流中,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 感知体积单位的大小。 教学难点: 理解并体会体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教学工具: 课件、1立方厘米模型,1立方分米模型、橡皮泥、尺子、1立方米的框架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动画演示 ?唤醒旧知 课件演示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的过程。并逐一提问相应的单位都有哪些。 2、比较体验 ?引入新知 在原有长方体的情况下继续出示正方体。 师:用什么办法能比较出它们体积的大小呢? 预设生:把它们分割成若干个小正方体或者计算。 师:对这些小正方体有要求吗? 师:实际上分成一样大小的小正方体就是统一了标准,这个标准就相当于是用来计量体积的单位。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常用的体积单位。 二、阅读交流,初步感知 师:现在请你打开教材,阅读教材P38的第一个问题串,认一认。 预设生:1.初步感知体积单位。 2. 初步感知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大小。 三、实践探究、建构新知 1.认识1立方厘米。 (1) 操作感知 师:你能尝试用橡皮泥制作出1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吗? 学生展示作品,交流做法。 师:与标准的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相比是大了还是小了? (2)生活感知1立方厘米 师: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厘米呢? (3)游戏感知1立方厘米。 游戏要求:请选择大于1立方厘米的物体。 各队选取一名学生,到屏幕前操作。 其他同学可以提示前面的队友。 游戏结束后,宣布成绩,并纠正在游戏中各队选错的物体。 根据学生的要求,再进行一轮游戏。 师生总结游戏。 2.认识几立方厘米 师:现在老师把这个1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搓成一个小球,它的体积是多少? 师:那如果我把两个捏在一起,揉成一个球(或长条),它的体积是多少呢? 师追问:为什么? 师:下面的几何体是由一些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组成的,你知道它的体积吗? 师:我把上面的小正方体移动一下位置,现在体积是多少呢? 师:你有什么发现吗? 3.认识1立方分米 (1)初步感知1立方分米 师:这个正方体,它的体积会是多少呢? 师:大家的感觉对不对呢?怎么验证呢? 预设生:量一量它的棱长。 (2)生活感知1立方分米 寻找生活中大约1立方分米的物体。 (3)游戏感知1立方分米 师:同学还记得刚刚的游戏吗?想不想玩了? 游戏要求:请选择大于1立方分米的物体。 各队选取一名学生,到屏幕前操作。 其他同学可以提示前面的队友。 游戏结束后,宣布成绩,并纠正在游戏中各队选错的物体。 师生总结游戏。 4、认识1立方米 (1)搭建1立方米空间 师:如果你想搭出一个体积为1立方米的正方体框架,需要什么样的材料呢? 师:大家选取的材料虽然不一样,但是有一个共同点是什么呢? 请四位同学搭出1立方米的空间。 (2)感受1立方米空间的大小。 师:估计一下里面可以容纳几位我们班同学呢? 活动验证,总结交流。 (3)生活感知1立方米 举例:找一找,想一想,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体积接近1立方米呢? 四、巩固应用,理解新知 1.课件出示:填上合适的单位。 (1)集装箱的体积是40??? ??(2)水果箱的体积是48??? ? ? ????(3)邮票的面积是6??? ? ???(4)跳绳的长度是2??????????????? 学生回答。 师:在选择合适的单位时,有什么好的经验向大家介绍吗? 师:面对的对象不同,我们选择度量单位也不同。要根据度量对象的大小,选择合适的单位。 五、交流总结,提升认识 1.回顾三种度量单位的学习经验 播放微课,学生通过观看微课,回顾提升已有的测量经验。 2.对比中凸显度量教学的本质 结论:测量就是测一测、量一量物体中有几个这样的测量单位。

文档评论(0)

星火燎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教育资料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