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海格致书院创建始末
上海格致书院是由英国驻上海领事麦华陀申请的。麦华陀(Water Henry Medhurst,1823-1885)是著名传教士麦都思之子,1839年随父来华,1843年任英国驻沪领事馆翻译,1848年至1859年在厦门、香港、福州、汉口等地任职,1868年署英国驻沪领事,1871年起实任,直至1876年退休回国。大概与乃父的影响有关,麦华陀对发展上海文化事业表现出浓厚的兴趣。1873年3月,他即倡议在上海设立一所专供中国人讲求科学技术的学校。当时由英国人控制的《申报》,有一篇题为《宏文书院》的新闻报道,披露了他的设想。归纳起来,有以下四点:一、院名为“宏文书院”;二、设院目的是为了华人了解西方各门科学;三、院中置备西书和机器;四、经费拟由中西人士捐助。文中所称“宏文书院”,后来被定名为格致书院。
经过将近一年的准备,1874年3月,《申报》刊出格致书院章程,凡十五条,对书院宗旨及各项内容作了更为明确、具体的规定:书院定名格致书院。宗旨“是欲中国士商深悉西国人事,彼此更敦和好”;对来院读书者收取一定费用,每人每月纳洋半元;院内备有各省现时及续增所刊新报,并有各种西书、汉文著作;书院拟请西人来院讲解机器各法;书院每天晨十点钟开门,晚七点钟关闭。
1874年3月24日,麦华陀邀集一些西方在沪人士开会,商议创设格致书院之事,决定成立董事会,并选出麦华陀等四人为董事,推举唐廷枢为华人董事。唐廷枢(1832-1892)字景星,广东香山人,早年就读于马礼逊学堂等教会学校,后在上海海关、洋行中任职,1873年出任轮船招商局总办。他是一个受过西方教育、通外语、有才识、有资财又肯干实事的人,于格致书院筹建出力颇多。4月6日,董事会召开第一次会议。此后,至1875年10月格致书院基本建成,董事会又开过八次会议,就增设董事、劝募款项、征集图书仪器、择地建屋等事进行讨论。筹款主要由麦华陀、唐廷枢负责,征集、购置图书仪器,主要由傅兰雅负责,择地建屋由徐寿负责。
三年以后,1876年6月22日(光绪二年闰五月初一日),格致书院正式开幕。书院座落在公共租界北海路,甚为宏敞。内设书文房、知新堂等,置备中西文各种格致书籍和各式格致器具,诸如地球仪、自记风雨表、电报与电线、温度表,各种化学实验器皿,还有西方用新法制造出来的各种日用之物,如针、鱼钩、金钮扣、银钮扣,等等。“格致书院”匾额由北洋大臣李鸿章亲笔题写。开幕之日,中外人士二百多人前往参观,轰动一时。后来,院内又添建博物馆,陈列各物。
书院事务由中西人士组成的董事会管理。历任西人董事有麦华陀、傅兰雅、伟力亚烈、福弼士、敬妥玛、担文、玛高温。傅兰雅、伟力亚烈为英国传教士,江南制造局译员,玛高温是美国来华传教医师。福弼士是美国商人,1857年来华,为旗昌洋行老板,热心科学事业,1873年至1874年任亚州文会会长,曾撰专著,详细介绍中国、朝鲜等地植物情况。担文是上海西人中的著名律师。敬妥玛是英国人,格致书院地基是他经手购定的。历任华人董事有唐廷枢、徐寿、华蘅芳、王荣和、徐建寅、李凤苞、徐华封、张焕纶、王韬、赵元益、李平书等,或为知名文人,或为富庶绅商。书院开张以后,日常事务多由徐寿负责。1884年,徐寿逝世。次年,王韬受聘为监院。1897年,王韬逝世,院务由赵元益接管。戊戌政变以后,书院趋于冷寂,1913年停办。
一个特例
格致书院是中外教育史上一个罕见的机构。它是外国人倡议创办的,但又不是教会学校或外侨学校。有不少中国士绅与议其事,但又不完全由中国人管辖。中国官员对它有一定影响力,但它又不完全听命于中国政府。它是不中不西、亦中亦西、非官非民、亦官亦民的特殊学校。这在书院经费来源和教学管理方面,表现得尤为明显。
书院开办经费凡6929银两,1521洋元,其中百分之八十以上由中国官员绅商捐助,这说明对于格致书院的开办,中国官员绅商表现了很高的热情。但是,这笔经费不包括书院内陈列的各式仪器的置办费用,那是麦华陀等人通过各种渠道募集而来的,价值二十多万两,运费也是外国商人资助的。中国官员绅商捐助的经费可分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可能是政府的款项。直隶总督李鸿章、两江总督李宗羲捐款都在千两以上,上海道台捐了二千两,可以认为,这些实质上是官款,但在当时又不是以政府名义出现的。事实上,晚清很多事情很难分清官与民、政府与个人的界限。李鸿章已调离天津任直隶总督。但上海的事他还照管,江南制造局的很多事还是他说了算。格致书院的捐款有一部分来自天津,可能主要由于李鸿章的关系。所以,就经费而言,是中、外、官、民成份都有。
书院的管理权在董事会。董事会由中外人士共同组成。从董事会活动实际情形来看,书院正式成立以前,以外国人为主,书院成立以后,中国董事确有一定发言权。不但徐寿、王韬等人有发言权,而且自八十年代中期以后,上海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