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料发展历史及常识课件.pptVIP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香料发展历史及常识 香料发展历史及常用香薰 熏香习俗的来源    熏香的习俗来源于宗教信仰,上古时期人们对各种各样的自然现象解释不了,感到神秘莫测,希望借助祖先或神明的力量驱邪避疫、丰衣足食。于是找寻与神对话的工具。由于人们觉得神和灵魂都是飘忽不定的、虚无飘渺的,自然界除了云、雾以外(云雾缭绕之外也成了人们心目中神仙居住之所)只有熏烟有此特征,于是古人们似乎找到了一种与神、祖先联络的办法,这就是熏香。古埃及人向太阳神祈祷时,口中念诵“借香烟之力,请神明下界”,这同中国人点香敬佛完全相同。    “基福”,是埃及著名的熏香。它的香气可使精神镇静,并有催眠作用,熏香不仅可在室中焚烧,也可用来使身体或衣物染上愉快的香气。在埃及的全盛时代,几乎人人身体涂香油,用香料熏衣服。   阿拉伯的喜爱麝香,胡子上涂麝香,室内焚烧麝香。   印度人自古以来在宗教仪式和个人生活中广泛使用由各种树脂和香木制成的熏香。   伊斯兰教徒用白檀、沉香、安息香、广藿香等制作熏香。  汉武帝时(公元前140-87年)我国已开始生产炷香。   中国盛唐时的“贞观之治”,长安成了世界科技中心。人们的生活质量有了极大的提高,衣、食、住、行都讲究享受,琴、棋、书、画成为时尚,吃的文化、酒的文化、茶的文化、各种文化相继发展起来,熏香也成了艺术。当时公认焚香“极品”为佳楠;次为沉香,沉香又分为四等,即沉水香、栈香、黄熟香、马蹄香;再次为檀香等,可见当时评香水平之高超。   鉴真和尚东渡,不仅把佛教传到日本,时时也传入了熏香,寺院日日香烟弥漫,朝廷举行典礼时也要焚香,平安时代以后,香料开始脱离宗教用于“美”的目的。贵族们学起“唐人”的样子,经常举行“香会”或称之为“赛香”的熏香鉴赏会,这也是鉴真和尚带入日本又经“和风”熏陶而形成的一种风习。到了足利义政的东山文化时代,熏香演变成按照一定方式的“闻香”风俗,逐渐形成日本的“香道”。 古代雅典的香料商店实际上成为各阶层人士的集会场所,政治家、哲学家、艺术家以及社交界的知名人物频繁出入,成为热闹的社交活动中心。 香薰炉 古代的熏香炉是金属或陶瓷做的外表有着精美图案的火炉,在里面点燃碳火,时时撒上香料散香。现代的“熏香炉”则是使用加热方法(一般是煮水)使香精的气味散发在空气中以调节环境气氛的一种器皿,它结合了陶瓷艺术、蜡烛火焰和芳香养生于一体,兼具实用、收藏、欣赏价值之功能。其构成由“炉体”、加热用蜡烛和香精(通常加入水中与水蒸汽一起挥发)。 古代熏香小炉 古代铜制香囊 香薰炉 常用香料 杜衡,月麟香,甘松、苏合、安息、郁金、捺多、和罗、丁香、沉香、檀香、麝香、乌沉香、白脑香、白芷、独活、甘松、三柰、藿香、藁本、高良姜、茴香、木香、母丁香、细辛、大黄、乳香、伽南香、水安息、玫瑰瓣、冰片、龙涎。 甘松香   略呈圆锥形,多弯曲,长5~18cm。根茎短小,上端有茎、叶残基,呈狭长的膜质片状或纤维状。外层黑棕色,内层棕色或黄色。根单一或数条交结、分枝或并列,直径0.3~1cm。表面棕褐色,皱缩,有细根及须根。质松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皮部深棕色,常成裂片状,木部黄白色。气特异,味苦而辛,有清凉感。 苏合香   为金缕梅科植物苏合香树所分泌的树脂。苏合香为半流动性的浓稠液体,黄白色至灰棕色,半透明,质粘稠,挑起则连绵不断。体重,入水则沉。气芳香,味略苦辣而香。以色棕黄或暗棕、半透明、无杂质者为佳。宜装于铁筒中,并灌以清水浸之,置阴凉处,以防止走失香气。

文档评论(0)

mwk36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