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法医学角度谈刑案的侦查
中国古代的法律和医学非常发展,在世界上占有领先地位。中国古代的许多司法官运用法医学知识侦破了许多刑案,还许多无辜者以清白。这成为那时侦破刑案的主要手段之一。其中,有不少值得探讨的问题,本文就三个问题发表自己之管见。
中国古代的司法官运用法医学知识,并通过验、查、看、想、问、阅等一些方法,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弄清刑案的症结,发现犯罪嫌疑人,最终打击犯罪,维护人民的权益。同时,也使一些蒙冤者得以昭雪,清白做人。
1、 猪、狗吃,没有不死
这是一种通过试验来发现案情,弄清真情的方法。中国古代的司法官经常使用这一方法,让事实来说话,很具说服力。而且,这种试验一般公开进行,当事人可以观看,验证事实。《洗冤集录》记载这么一件事:单县有一个农民在田里耕作,妻子送来了饭菜,可他吃了以后便死去了。公公、婆婆都认为是媳妇毒死了自己的儿子,还到官府告状,这妻子经不起酷刑,含冤屈招了。此时,司法官许某到单县查案,重审此案。他详细询问了送的饭菜以及经过的地方,特别注意这妻子所说的。“我送的是鱼汤和米饭,从一片荆林经过,别的没有什么异常了。”于是,许某便派人烧了鱼汤和米饭,再放进荆花,用猪、狗来作试试验。猪、狗吃后,没有不死的。这个试验使这个农民的死因大白,他的妻子也因此而平反昭雪了。
2、 汪待举直接处严格执行案
这是一种通过调查来发现案情,弄清真情的方法。中国古代的许多司法官都使用这方法,在扑朔迷离的“乱麻”中,发现真正的线索,从而迅速结案。《重刊补注洗冤录集证》记载说,宋朝的汪待举任处州郡的郡守时,曾处理过这样一个案件:有人请客饮酒,酒后客人醉倒,睡在一间空里。晚上,此客人醒来,感到口渴,因无茶水,便喝尽了花瓶里的水。第二天,主人开门一看,大吃一惊,因为那客人死了。客人的家人到官府告状,说主人谋杀了自己的家人。汪待举受理此案后,便到现场调查,发现插旱莲的花瓶被人动过,而且里面无水,显然是被客人喝光了,而旱莲水则是有毒的。在调查到的事实面前,客人的家人无言以对,那主人也因此而摆脱了干系。
3、 胡开桂和吴氏
这是一种通过观察来发现案情,弄清真情的方法。中国古代的司法官广泛使用这一方法,在看中发现蛛丝马迹并找到与案件的必然联系,从而侦破刑案。据《洗冤录详史》记载,清乾隆五十年(1785年),江西省余干县余曾氏谋杀了胡开桂和吴氏两人。司法官到现场后,通过观察便证实胡开桂和吴氏俩确系谋杀。因为,胡开桂的眼眶骨、两侧颧骨、两侧颊骨、上颌骨都有瘀血,而且都呈暗黑色;下颌骨也有瘀血,且呈紫红色;上下有十个牙齿呈红色,颏骨也有瘀血,呈紫红色;这些都可证明是被人卡死的。吴氏的囟门骨、左额角、左眉眶上缘都有瘀血,且呈红色;上下牙齿有七个呈红色;颏骨呈黑红色;项颈骨第二节尖上有瘀血,呈红色;还有囟门骨稍稍突出脑壳之外;这些都可证实是被人勒死的。经过观察,找到死因,杀人凶手余曾氏便很快入网了。
4、 上盘剥浆,互相斗杀
这是一种通过思虑来发现案情,弄清真情的方法。中国古代的有些司法官就是运用这一方法,从现象中发现本质,为刑案的侦破创造了条件。《洗冤集录》记录了这样的一个十分典型的案例。有个乡民叫自己的外甥跟他人的儿子,拿着锄头上山开荒种粟。可是,过了两夜,他俩都未回来。上山一看,发现他俩都已身亡,于是他就向官府报案,要求缉拿凶手。几个司法官上山察看现象,只见一具尸体躺在茅屋外面,后颈骨断了,头上和面部还都有刀伤痕迹;另一具尸体在茅屋里面,左颈下,左脑后,都有刀伤痕迹。这时,就有人提出,这是互相斗杀案,因为两具尸体都有伤痕,而且又没有钱财可抢,不像是谋财害命,但是,其中的一个司法官则有不同看法。他想,茅屋里面的那具尸体右脑后有创口,而且不可能是自己砍的,因为不方便。这样互相斗杀的可能性不大,谋杀则可能性很大。于是,他就斗胆地讲了自己的想法。几天后,凶手真的被抓到了,他承认是因复仇而杀死了这两个人。
5、 了解仪器和功效
这是一种通过提问来发现案情,弄清真情的方法。中国古代的有些司法官遇到疑案时,习惯于盘问犯罪嫌疑人并从中发现破绽,以使案情真相大白,罪犯及时归案。《冷庐杂识》记载了司法官王儒运用这种方法,识破诬告的案例。无锡有个县民曾与一个皮匠争吵、打架。不久,这个皮匠死了。有个与县民有仇的和尚,乘机诬告说是县民杀死了皮匠。王儒接案后,仔细了解了县民与皮匠的吵打和皮匠的死亡日期,发现那皮匠是在保辜期之外,应该与吵打无关。于是,他便责问和尚:“皮匠受伤的日子很长了,为何不治疗?”和尚回答说治过了。再了解治疗的药方,是用于治伤寒病的。在王儒追问之下,那和尚前言不搭后语,最后只得承认是自己诬告了县民,并受到了处罚。
6、 少年多为他人之父
这是一种通过查阅资料来发现案情,弄清真情的方法。中国古代的有些司法官在办案中,注意查阅相关资料,并发现有价值的内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