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荒城之月》的汉语翻译及音乐旋律.docVIP

日本《荒城之月》的汉语翻译及音乐旋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日本《荒城之月》的汉语翻译及音乐旋律 【摘要】“高楼春夜张花宴,对酒传杯光泛艳。千载松枝透月辉,昔时素影今谁见? 肃秋军阵寒霜覆,嘹唳归鸿清可数。剑树枪林照月辉,昔时素影今何处? 荒城此刻中宵月,光耀为谁依旧生?断壁残垣唯蔓草,松间哦唱只飙风。 清辉天上无盈缺,人世荣枯成代谢。映照娟娟直到今,呜呼夜半荒城月!” 【关键词】《荒城之月》;汉语翻译;音乐旋律 这首古色古香的《荒城之月》是一首日本诗,由西安交通大学日语系金中教授翻译而成。 作者土井晚翠(1871-1952)是日本明治时代著名的浪漫主义诗人,多以慷慨激昂的笔调悲叹历史,讴歌英雄。另外,土井晚翠还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他用了五十年时间将荷马史诗直接从希腊语译成了日语。 《荒城之月》是公认的土井晚翠的代表作,原先作为一首歌曲的歌词而创作。全诗共由四段构成,表达了诗人对于一座荒废的古城的感慨。据金中所著《日本诗歌翻译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书中的“土井晚翠的人生与艺术”一文介绍,1898年东京音乐学校为编歌唱集,向青年土井晚翠征求歌词,标题为“荒城之月”。土井晚翠想到了发生在会津若松的“戍辰之役”。在明治维新之际,会津藩主松平容保拒绝归顺维新势力,据守鹤城同官兵展开了激烈交战。当时由十九名少年组成“白虎队”守卫。他们在山头观望到市街浓烟滚滚,得知城已遭破而纷纷拔剑自刎。土井晚翠为这一悲剧所触动,构思出了《荒城之月》一诗,通过战争与和平、往昔与今夜的对比,表现了历史的苍凉。 《荒城之月》后来经由青年作曲家泷廉太郎谱曲,传遍了日本的城乡各地。该曲哀怨凄婉,节奏相对舒缓,流露着浓郁的哀感,和歌词的配合相得益彰。旋律为四分之四拍,每段十六小结。结构上虽然学习西方音乐,但在旋律及和声上以日本的民族调式为主,在音乐审美上追求日本的固有风格。旋律简单但富有深意,寥寥数音就构成了日本特有的都节调式音阶。该曲的曲式结构方整,音域不宽,便于歌唱及各种乐器的伴奏。 《荒城之月》直到今天依然可以说是一首日本家喻户晓的歌曲。很多歌手将此歌作为自己的保留节目,甚至不少日本人认为此歌是日本的第二国歌。日本NHK电视台在每年12月31日的除夕夜晚播放“红白歌合战”,相当于我国的“春晚”。《荒城之月》作为一首美声歌曲多次在“红白歌合战”登场,足见当代日本人对这首歌曲的喜爱。 今天,日本福岛县会津若松市的鹤城和宫城县仙台市的青叶城都立有《荒城之月》的诗碑。为了进一步加深对该作的了解,今年年初我专程去了位于仙台的土井晚翠文学馆。据讲解员介绍,泷廉太郎留学外国,在病末晚期回国的船上仅与土井晚翠有过一面之交。 我在自己的演出中多次歌唱过《荒城之月》的日语原版及中文版,这首歌曲也是我教学中的示范作品之一。歌唱前须注意情绪酝酿及气息准备,演唱时从前奏起就要注重意境的营造,气息要平稳,让声线在舒展中带有弹性的节拍和节奏感。须严格按照原曲的强弱音及连线音的提示演唱,在舒缓的旋律中对每个发音的口型和共鸣细致地处理。四段歌词的不同微妙情感要把握到位,演唱要尽量使人联想到歌词中凄美的画面并产生对历史沧桑的缅怀之情。 我以前演唱的中文版歌词如下:“春日高楼明月夜,盛宴在华堂。杯影人影相交错,美酒泛流光。千年苍松叶繁茂,弦歌声悠扬。昔日繁华今何在,故人知何方? 秋日战场布寒霜,衰草映斜阳。雁叫声声长空过,暮云正苍黄。雁影剑光交相映,抚剑思茫茫。良辰美景今何在,回首心悲怆! 荒城十五明月夜,四野何凄凉。月儿依然旧时月,冷冷发清光。颓垣断壁留痕迹,枯藤绕残墙。松林唯听风雨急,不闻弦歌响! 浩茫太空临千古,千古此月光。人世荣枯与兴亡,瞬间化沧桑。云烟过眼朝复暮,残梦已渺茫。今宵荒城明月光,照我独彷徨!”译者昉雪的信息不详,该译文可能问世于上世纪七十年代。 《荒城之月》的原文采用了“七五调”的日语文言,格调高古。所谓“七五调”指每句均由7音和5音的组合构成。昉雪的译文为了与原旋律相配合,采用了和日语原文一致的每句七言加五言的形式。不过,这一译文同原意之间偏差较大。 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大连外国语学院罗兴典教授采用七言诗的形式将《荒城之月》翻译如下:“危楼设宴赏樱花,传杯劝盏月影斜,千载松枝难遮掩,昔日清辉照谁家?军营秋夜遍霜华,飞鸿过眼晰可查,银光冷照城头剑,昔日清辉照谁家?此刻荒城夜半月,清辉依旧为谁照?唯余藤蔓绕残垣,又闻风鼓唱松梢。天上月影虽未改,人间世态几更迭,欲照河山犹熠熠,呜呼夜半荒城月!”由于中日语言的差异,日语的“七五调”实际上和汉语的七言诗在内容上较为对应。罗兴典的译文同原作在内容上相对接近。 一百多年前,严复曾经提出过非常著名的“信达雅”的翻译标准。金中教授在《日本诗歌翻译论》一书的绪论中,将这一标准调整为“翻译=意义×风格”的现代形式。本文开篇所引用的金中译文创作于本世纪初,不仅和原作的内容较为一致,还考虑到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