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言不可以不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pdfVIP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言不可以不察(附答案解析与译文).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文言文双文本阅读:得言不可以不察 (附答案解析与译文)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鲁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古者有夔一足,其果信有一足乎?”孔子对曰: “不也,夔非一足也。夔者忿戾恶心,人多不说喜也。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 者,以其信也。人皆曰:‘独此一,足矣。’夔非一足也,一而足也。”哀公曰: “审而是,固足矣。”一曰:哀公问于孔子曰:“吾闻夔一足,信乎?”曰:“夔, 人也,何故一足?彼其无他异,而独通于声。尧曰:‘夔一而足矣。’使为乐正。 故君子曰‘夔有一足’,非一足也。” (节选自《韩非子·说二》) 材料二: 夫得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狸,狸似母猴,母猴似 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闻而审,则为福矣;闻而不审,不 若不闻矣。齐桓公闻管子于鲍叔,楚庄闻孙叔敖于沈尹筮,审之也,故国霸诸侯 也。吴王闻越王勾践于太宰豁,智伯闻赵襄子于张武,不审也,故国亡身死也。 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鲁哀公问于孔子曰:“乐正夔一足,信乎?” 孔子曰:“昔者舜欲以乐传教于天下,乃令重黎举夔于草莽之中而进之,舜以为 乐正。夔于是正六律,和五声,以通八风。而天下大服。重黎又欲益求人,舜曰: ‘夫乐,天地之精也,得失之节也。故唯圣人为能和乐之本也。夔能和之,以平 天下,若夔者一而足矣。’故曰‘夔一足’,非‘一足’也。”宋之丁氏家无井, 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 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 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子夏之晋,过卫, 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 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辞多类非而是,多类是而 非,是非之经,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则何以慎?缘物之情及人之情, 以为所闻,则得之矣。 (选自《吕氏春秋·察传》) 10.材料二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 的答案标号涂黑。 有闻A而传之B者曰C丁氏穿井D得一人E国人F道之G闻之H于宋君。 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恶,令人厌恶,“想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的“恶”指奸恶小人,两者用 法不同。 B.信,真实,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烟涛微茫信难求”中的“信”词 义不同。 C.审,指细察,与陶潜《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中的“审”词义相 同。 D.无闻,指没有听到,与现在所说的“默默无闻”的“无闻”,意思并不一 样。 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凭借他的学识告诉鲁哀公,“夔只有一只脚”这个说法是不对的,“夔 一足”,是因为句读上的分歧,产生了对“足”的理解偏差。 B.齐桓公从鲍叔那里听说了管仲,楚庄王从沈尹筮那里听说了孙叔敖,这 样的事例体现了“审”的价值,所以两国也就能在诸侯国中称霸。 C.同样是关于“夔一足”的传闻,材料一提供了孔子的两种说法,材料二 只涉及孔子的第一种说法,但比材料一更具体,更有说服力。 D.有人读历史记载,说“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指出“三豕”应为“己亥”, 他后来到了晋国还不忘询问真相,结果确实像他判断的那样。 13.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然,其所以得免于人害者,以其信也。 译文: (2)凡闻言必熟论,其于人必验之以理。 译文: 14.对于不实的传闻,为什么会有人相信?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 10.CEG 11.A 12.C 13.(1)虽然如此,他之所以能够避免被别人伤害,是因为他守信用。 (2)凡是听到传闻,都必须深透审察,对于人都必须用理进行检验。 14.因为传闻经过多次辗转相传就会出现很大的偏差;因为愚蠡的人听到传 闻不加以审察。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人生风雪客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如果有遇到文件不清或断篇的或者需要转换文件格式的情况请联系我,会在第一时间帮你完成完整的文档。文档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本人将尽快予以删除,谢谢啦。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