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要:出版著作是清末四品官员阮元所著的一部金石志。该著作记录了山东古代的金石数据。作者阮元作为当时一位著名的学者和官员,在编写这部著作时,可能是在整理整理之前的书籍,为后来的修订和版本做好准备。这部著作在撰写过程中注重收集、分类和整理资料,体现了他对金石历史研究的专注和努力。通过总结和归类,这部著作成为了山东地区的重要文献资料。
毕沅、阮元同《山左金石志》补论
《山左金石志》第24卷是清代乾嘉时期的一部优秀金石志之一。它首次系统地收集和分析了山东古代的金石数据。关于此书的纂修者, 似乎并无异议, 因为《清史稿·艺文二》、《清朝续文献通考·经籍考十二》与《书目答问·史部》均称:“《山左金石志》二十四卷, 毕沅、阮元同撰”, 且嘉庆二年小琅嬛仙馆刻本完整保存于世, 并明白地标注了纂修者为毕沅与阮元。而事实上, 该书主要由阮元及其幕友们编纂而成, 并非毕沅。那么, 毕沅与《山左金石志》有何关系?阮元的哪些幕友参与了该书的编纂?本文主要对这些问题予以考察。
一、 毕抓之用量,在修志史上曾列置石
毕沅 (1730—1797) 字秋帆, 江苏镇洋 (今江苏太仓) 人。乾隆二十五年进士, 先后任翰林院修撰、翰林院侍读学士、太子左庶子、甘肃巩秦阶道员、安肃道道员、陕西按察使、陕西布政使、陕西巡抚、河南巡抚、湖广总督、山东巡抚等职。他精于经史、金石, 著有《续资治通鉴》、《关中金石记》与《中州金石记》等。
阮元 (1764—1849) 字伯元, 号芸台, 江苏扬州人, 通籍仪征(1)。乾隆五十四年 (1789) 进士, 历官乾隆、嘉庆、道光三朝, 任职地方学政、督抚, 充兵部、礼部、户部侍郎, 拜体仁阁大学士, 在清
(1) [清]阮元《研经室二集》卷2《扬州北湖小志序》, 《丛书集成初编本》第2201册, 中华书局1985年, 第367页。
代中期的政治舞台上活跃了近半个世纪。阮元身为达官而不废学问, 在经学、史学、金石学、文学、历算、书画等领域造诣深厚, 著述宏富, 纂修有《十三经注疏校勘记》、《经籍纂诂》、《皇清经解》、《山左金石志》、《积古斋钟鼎彝器款识》、《两浙金石志》、《汉延熹西岳华山碑考》、《畴人考》、《广东通志》、《两浙8轩录》等, 成为扬州学派的领军人物。正如《清史稿》所称:“身历乾嘉文物鼎盛之时, 主持风会数十年, 海内学者奉为山斗焉。”(2)
关于毕沅、阮元与《山左金石志》的关系, 我们可以通过阮元的《山左金石志序》来考察:
元以乾隆五十八年秋, 奉命视学山左, 首谒阙里, 观乾隆钦颁周器及鼎、币、戈、尺诸古金, 又摩挲两汉石刻, 移亭长府门卒二石人于矍相圃。次登泰岱, 观唐摩崖碑, 得从臣衔名及宋赵德甫诸题名。次过济宁学, 观戟门诸碑及黄小松司马易所得汉祠石象, 归而始有勒成一书之志。五十九年, 毕秋帆先生奉命巡抚山东。先是, 先生抚陕西、河南时, 曾修《关中》、《中州》金石二志, 元欲以山左之志属之先生, 先生曰:“吾老矣, 且政繁, 精力不及此, 愿学使者为之也。”元曰:“诺。”先生遂检《关中》、《中州》二志付元, 且为商定条例暨搜访诸事。元于学署池上署积古斋, 列志乘图籍, 案而求之, 得诸拓本千三百余件, 较之《关中》、《中州》多至三倍, 实始为修书之举。而秋帆先生复奉命总督两湖, 继且综湖南北军务矣。元在山左卷牍之暇, 即事考览……六十年冬, 草稿斯定, 元复奉命视学两浙, 舟车余暇, 重为厘订……是时, 秋帆先生方督师转饷, 戮逆抚降, 寒暑劳勚, 婴疾已深, 虽有伏波据鞍之志, 实致武侯食少之虞, 竟以七月三日卒于辰州。元以是书本与先生商订分纂, 先生莅楚虽羽檄纷驰, 而邮筒往复指证颇多。(1)
由以上史料可知, 乾隆五十八年 (1793) 秋, 阮元出任山东学政, 首谒孔子故里曲阜, 观看乾隆钦颁周器及鼎、币、戈、尺诸古金, 又摩挲了两汉石刻, 再登岱山, 观唐摩崖碑题名, 又到济宁府学, 观戟门诸碑及汉祠石像, 回到府城济南后便产生了纂修《山左金石志》的想法。正巧第二年, 湖广总督毕沅被贬为山东巡抚, 二位江苏同乡性情、志向相投, 于金石均情有独钟。因毕沅先前巡抚陕西、河南时曾编纂《关中金石志》和《中州金石志》二书, 故阮元以山左之志托付毕沅。二贤同心赞成此举, 遂商榷条例, 博稽群籍, 荟萃山东十一府、两州之碑碣拓片, 又各出所藏彝器、钱币、官私印章, 汇而编之。事实上, 毕沅由于年老体衰, 且政务繁忙, 精力不济, 编纂任务由阮元独力承当。不久, 该年秋天, 毕沅再授湖广总督, 离开济南。阮元于公事之暇, 咨访耆旧, 广为搜寻, 继续纂修《山左金石志》。乾隆六十年 (1795) 秋, 阮元调任浙江学政, 携草稿南下, 舟车之暇, 加以审核厘订。该年冬天, 草稿初定。次年秋, 书成。
我们不妨再看一下钱大昕的《山左金石志序》:
乾隆癸丑秋, 今阁学仪征阮公芸台奉命视学山左, 公务之暇, 谘访耆旧, 广为搜索。其明年冬, 毕尚书来抚齐鲁, 两贤同心, 赞成此举, 遂商榷条例, 博稽载籍, 萃十一府、两州之碑碣, 又各出所藏彝器、钱币、官私印章, 汇而编之。……秋帆移督三楚, 讨论修饰润色, 壹出于公。乙卯秋, 公移节两浙, 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移动式升降平台安全管理.pptx VIP
- JMP中文版使用指南.pdf VIP
- 供应商供货能力评估方法.docx VIP
- 外研版(2019) 选择性必修第四册 Unit 4 Everyday Economics Using language教案.docx VIP
- 2025年中国AI智能硬件行业市场竞争现状及未来前景研判报告.docx
- 国开一体化平台04037《人体解剖生理学(本)》章节自测(1-11)试题及答案.pdf VIP
- 思迅专卖店管理系统8特色介绍.ppt VIP
- 培智二年级生活语文第二学期教学计划.docx VIP
- 小公司财务管理制度简单版(二篇).doc VIP
- 高中英语词汇3500词(必背)-高中英语必备3500词汇表.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