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唱响《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红军女歌手
1936年11月18日,红军西路军占领永昌县城后,前进剧团即进驻县城西街的一座小庙。当时,部队已停止西进,派部分人员开辟根据地,筹建苏维埃红色政权。为迎接和庆祝这一新的节日,前进剧团也在加紧排练文艺节目,认真演唱 《八月桂花遍地开》——这是庆祝苏维埃政权诞生必不可少的优秀节目之一。
民歌 《八月桂花遍地开》,产生于红四方面军的摇篮——大别山区,后来唱遍神州大地。最先独唱、领唱和演唱这支新民歌者,也是一名从大别山走岀来的红军女歌手。她的名字叫廖赤见,时任红军西路军政治部前进剧团政治指导员兼党支部书记。
初入剧团,团长就给她改了名字
廖赤见,原名廖肇见,1915年生于河南省商城县汤家汇(今属安徽省金寨县)。这个青山绿水环绕的山乡街镇,东西一条直筒子小街,当时也不过百十户人家。她的父亲廖陟若,曾就读于笔架山甲种农校,毕业后又自学中医,在汤家汇小街开设了一所中药铺,家庭景况较为殷实。廖肇见为长女,她还有个妹妹叫廖肇月,姐妹俩性格活泼,能歌善舞。在那暴风骤雨的岁月里,这一户小康人家,先后都走上了革命道路。
1929年夏,商(城)南起义成功后,红三十二师也常移驻汤家汇,把廖家的中药铺当做歇脚处。因廖家住房宽敞,廖肇见的父母亲热情而又周到,红三十二师的领导也都乐意在此歇宿,以便召开会议或研究工作。
不久,廖陟若被派到陶氏祠列宁小学当老师,廖肇见也跟随父亲就读于列宁小学。她在学校参加了儿童团,并担任大队长。课余时间,她带领儿童团员站岗放哨,同时也参加一些宣传演出活动,上前线慰问红军。
1929年12月25日,红三十二师占领商城后,当地流传起《打商城》的歌谣,廖肇见也跟着唱了起来:
民国十八冬,
红军取商城;
打得敌人乱纷纷,
乐喜我穷人!
二十五清早,
红军准备好;
挑担卖柴又卖草,
就把城破了!
1930年春,红日剧团在汤家汇组建时,年满15岁的廖肇见就因为《打商城》这支歌儿唱得好,而被录取到红日剧团。她的嗓音清脆悠扬,十分甜美,一曲歌儿未了,就被红日剧团团长王霁初看中了。王团长喜出望外地说:“这女子嗓音很甜,就选在红日剧团。”事后,王霁初不禁又问:“廖肇见,你要想参加剧团唱歌演戏,首先必须取个艺名,你乐意不乐意?”
“俺乐意。”廖肇见高兴地回答。
初入剧团,王霁初就把廖肇见的名字改成了“廖赤见”。后有人又写成“廖赤健”,她亦表示认可。
王霁初对他领导的红日剧团,的确也是非常用心。最初组建时,为了突出剧团的特色,他将剧团每个女演员名字中间的那个字,也不管人家乐意不乐意,一律改成“赤”,例如吴赤慎、岳赤荣、曾赤萍,以及廖赤见、廖赤月姐妹。王团长振振有词地说:“我们是红日剧团,每个女演员的名字必须带上个‘赤’字,就是赤色、赤诚的意思,象征着一颗赤心干革命,永远做个赤色宣传员!”
近朱者赤,王霁初及红日剧团
王霁初,又名王心悦,商城西大街人,1893年出生,曾就读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后从师学唱过京戏。红三十二师智取商城后,他出于对红军的欢迎与拥护,当即编成《打商城》的歌谣,领头在县城传唱起来。由于这个缘故,当决定成立红日剧团时,领导就聘请他担任团长。从此,王霁初就参加了革命,初任红日剧团团长,后调任中共皖西北道委剧团团长。他是一位名副其实的红军文艺工作者。号称“三红”的红日剧团、红日报社、红日印刷厂,当数红日剧团的演出轰动城乡,声名远扬。
青少年时代,王霁初就喜爱文艺活动,酷爱音乐戏曲,笙箫琴笛无一不精,京戏昆曲各样皆通。而立之年,他曾变卖数十亩田地,创办了个“双少班”的戏班子,常在豫东南和皖西一带演出,并以此作为谋生的职业。当地有句歇后语,叫做“王大少爷卖田地——唱戏”。就在这时,他那远在东北的大伯父王理堂(此人清朝时曾考中举人,时在东北张作霖部下供职,王霁初自幼过继在其名下),忽闻继子在老家“不务正业”,卖田地搭班底充当戏子,败坏了门风,声言要杀掉这个不肖子孙。而王霁初却引经据典,大讲特讲唱戏的好处。他曾一针见血地说:“人爱吃大米,却不愿儿孙种地;人爱吃鱼肉,却不愿儿孙渔猎;人又爱娱乐,却不愿儿孙唱戏。儿知父亲也爱看戏,如果天下父母都不让子女演戏,大地之上锣停鼓住,四海之内丝断竹绝,父亲会不会感到寂寞呢?”王霁初把这些话撰写成书印刷成册,一面捎给他的大伯父王理堂,一面赠送给他的乡里挚友,并说只要这番话留在人世,他即使被大伯父杀了,也会含笑九泉之下。这些奇闻趣事,曾在当地广为流传。
1991年,原红日剧团女演员吴赤慎老人回忆说:红日剧团以排练歌舞节目为主,节目大都短小精练,简单,轻便,易演。当时上演的主要节目有:《送郎当红军》、《反动派吵嘴》、《穷人调》、《八月桂花遍地开》……其中,就数《八月桂花遍地开》最为出名,十分红火。
这支产生于红日剧团的革命民歌,原是王霁初于1930年春天编成的。他采取“旧瓶装新酒”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八月桂花遍地开》表现形式和创作手法分析.doc
- 《八月桂花开》中红色歌剧文化传播探究.doc
- 八月桂花遍地开的由来.doc
- 歌剧《八月桂花开》的民族化探索.doc
- 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创新路径探究.doc
- 纪录片《八月桂花遍地开》叙事创新评析.doc
- 论《八月桂花遍地开》的艺术价值.doc
- 论《八月桂花遍地开》经典化路径与要义.doc
- 民族歌剧《八月桂花遍地开》中“桂花”的角色形象分析.doc
- 对桑植民歌保护与传承探析.doc
- 2025年拍卖师慈善拍卖项目整体策划与方案设计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2025年拍卖师从危机中寻找机遇的品牌重塑策略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2025年拍卖师房地产在建工程拍卖的成交确认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2025年拍卖师后疫情时代消费心理与投资偏好对拍卖市场的影响分析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2025年拍卖师激励性语言的文化适应性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2025年拍卖师拍卖纠纷处理中的心理学应用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2025企业人力资源劳动合同模板.docx
- 2025年拍卖师拍卖APP的用户体验与沟通设计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2025年拍卖师应对竞买人恶意串通与围标的控场策略专题试卷及解析.pdf
- 基于神经网络的混合气体检测分析系统.pdf
最近下载
- 河北图集 J14J137 住宅厨房、卫生间ZDA排气道系统构造.docx VIP
- 血友病与血管性血友病.pptx VIP
- 学堂在线 运动与健康 期末考试答案.docx VIP
- 一带一路国家保险市场深度分析-泰国 2025.pdf VIP
- 第八章 环境生物材料.pdf VIP
- 风电项目电网接入系统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服务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pdf
- 第23课《孟子三章生于忧患死于安乐》课件(共38张)语文八年级上册.pptx VIP
- 【精华】(完整版)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成果文件质量标准(word).doc VIP
- 学堂在线 运动与健康 章节测试答案.docx VIP
- GB∕T 43500-2023安全管理体系 要求.docx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