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生物学特性比较.docxVIP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生物学特性比较.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生物学特性比较 在死树中,普通松叶跳蚤和假松叶跳蚤(b)。它们时而混生,时而单独出现。其致病力已被很多学者作了结论,前者是松树致死的主要原因,后者仅有微弱的致病力。通过致病力、生理生化实验数据比较,加之形态学上的差异,和杂交不能产生后代的试验,均证明各是1个不同的种。但近来国外越来越多的学者报道上述2种线虫存在中间类型、美国的上述两种线虫可以杂交成功,法国的松材线虫与日本的松材线虫或拟松材线虫可以杂交成功,认为两者同是1个种,是种内致病性的变异;但也有杂交不成功的报道。作者就上述2种线虫的重要形态、酯酶带数及迁移率、脂肪酸的组分等进行比较,并作杂交试验,探索我国这两种线虫之间的关系。 一、 纯培养物的试验 1989年6月从死亡的黑松分离并得到上述两种线虫的纯培养物供以下试验。单异活体培养所用培养基为PDA,饲料真菌是松梢枯病菌(Sphaeropsis sapinea)。 (一) 交合伞观察下的扫码 分别测量两种线虫的尾尖突长度、计算具尾尖突的比例、观察尾部形状和雄虫交合伞形状。在观察雄虫交合伞时,无论使用化学药剂或热力杀死的雄成虫,尾端均呈钩状,欲使其腹部向上观察交合伞几乎不可能。为了从腹面观察交合伞,只能用活材料,以清水作浮载剂制成临时玻片。观察前用吸水纸吸去坡片上的水,直至线虫不能活动,然后轻轻推动盖玻片。由于盖玻片的移动,线虫便象被搓的绳子呈一直条状。在众多的雄虫中寻找腹部向上者,即交合伞展开者。这时的雄虫交合伞清晰可见,便于显微摄影。 (二) 接种松材线虫及接种2龄线虫 在W.R.尼克尔的标准的交配技术基础上作了修正。1989年12月,选用长10cm、内径0.7cm的小指形管,内装3 mlPDA培养基。灭菌后,在圆段面上接松梢枯病菌。待菌丝长满段面,接种2龄线虫各1条。共3种处理:(1)每管内接种2条松材线虫,共51管;(2)每管内接种2条拟松材线虫,共45管;(3)每管内接1条松材线虫1条拟松材线虫,共44管。半月后和1月后检查线虫数量。 (三) 同工酶电泳 1. 投资研磨法 上述两种线虫分别培养在长满松梢枯病菌的PDA平面上,半月后,清水洗下线虫,1500转/min离心5 min,弃上清液,得到浓度极大的线虫水悬液。加纯甘油、水浴研磨后,经8000转/min,20min离心。取上清液备用。 2. 硬橡胶电泳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垂直平板电泳。凝胶浓度10%,pH 8.7。电泳时电压200V,电流5 mA,电泳时间1小时55分。 3. 兰rr-电泳有序电泳法 20mg醋酸-β-萘酯,溶于20 ml丙酮,加20ml 0.1mol、(pH6.7)磷酸缓冲液、再加20mg坚牢兰RR。将电泳后的凝胶放入上述溶液中37℃保温15min即显出酯酶谱带。计算Rf值。 (四) 脂肪酸组分析 1. 松材线虫干样 两种线虫分别作松梢枯病菌的单异活体人工繁殖。两周后洗下线虫,离心,烘干。得松材线虫干样0.0823g,拟松材线虫干样0.0711g。样品经苛性钾/甲醇皂化。除去不皂化物质后,皂化物经甲酯化处理(BF3/甲醇法),作气相色谱分析。 2. 测量条件 仪器用岛津GC-9A,OV-101玻璃毛细管柱25m,程序升温,N2为载气,进样温度290℃。无分馏进样。 3. 新型finn空间 根据质谱分析仪(GC-MS)。质谱条件:FINNIGAN 4 021色一质联用仪;电子轰击源(EI),扫描范围35—650,电子能量70eV。 二、 结果 (一) 尾尖突-易突比例 两种线虫雌成虫的尾部形状、尾尖突的长度和具尾尖突的比例,均与过去的报道一致。松材线虫雄虫交合伞为卵圆形,拟松材线虫的是平截形或称平口铲形,如图1。 (二) 拟松材线虫的指形管 (1) 51管接2条松材线虫的指形管,有17管出现大量线虫,比例占33.33%;(2) 45管各接2条拟松材线虫的指形管,有12管内有大量线虫,所占比例为26.66%;(3) 44管每管接1条松材线虫和1条拟松材线虫,半月后有些可见到1—2条成虫,再经半月则无 1管可以见到任何线虫存在。 (三) 同工酶电泳 松材线虫酯酶谱带有3条,迁移率分别为0.42、0.45、0.49;拟松材线虫只有1条段带,迁移率为0.65。见图2。 (四) 内称化合物催化剂 图3中(a)和(b)分别为松材线虫和拟松材线虫的脂肪酸气相色谱测定结果,3次重复均较一致。图中1为十五烷酸,2为十六烷酸(棕榈酸)、3为十七烷酸(内称化合物)、4和5分别为十八烯酸(亚油酸)和十八烯酸(油酸)、6为十八烷酸(硬脂酸)、7为廿烷酸(花生酸)。 各成分的含量由内标法计算,结果如表所示。 从表1可知,松材线虫与拟松材线虫的脂肪酸种类虽相同,但脂肪酸总量有差异,特别是某些脂肪酸有3倍多的差异,如十五烷酸松材线虫明显比拟松材线虫多;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