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酒在中医中药方面的价值
中医学中的酒剂历史悠久。历代名医著作均载有用酒服药、用酒泡制药材的方法技术。我国现存最早药酒处方是1973年出土的马王堆汉墓的《五十二病方》。汉朝桓宽《盐铁论·国病》中记载:“夫药酒, 苦于口而利于病。”自汉代以来, 随着中药方剂的发展, 酒也逐渐成为中药方剂的组成部分。本文所探讨的药用酒包括了药酒, 但不仅指药酒, 也涵盖了酒在中医中药方面的其他用途。本文在检索敦煌遗书中有关资料的基础上, 从药用酒的种类、使用方式等方面进行探讨。
1 敦煌造酒原料
对于敦煌酒的种类, 已有多位学者做过研究。业师李并成先生在《敦煌酒文化摭珍》一文中指出, 当时敦煌酒的种类众多, 有麦酒、清酒、蒲桃 (葡萄) 酒等, 并对各种酒的文书出处作了介绍。郑炳林、高伟先生在《唐五代敦煌酿酒业初探》一文中指出, 根据造酒原料的不同 (其时敦煌造酒原料主要是麦、粟、青麦、豆) , 于是就有粟酒、麦酒、青麦酒、清酒及白酒等不同名称;又因敦煌系丝路大动脉上的重镇, 胡人活动频繁, 因而从西域传入的葡萄酒和胡酒也在此地生根发芽, 为大众所熟知。
在敦煌遗书现存的药方中, 用的较多的为下述几种酒。
(1) 敦煌文献中的清酒定义
清酒在敦煌人的饮用酒中出现较少, 主要用于祭祀和入药。P.2555《唐人诗文残卷》记载常侍大夫以清酒祭祀安城将军、斗战将军等。在敦煌医药文献中, 清酒是药用酒的主流, 如无灰清酒、清美酒、无灰酒清者、妙清酒等, 实质应无太大差异, 可归为同一类酒。文书中还几次出现无灰酒、无灰好酒, 是清酒名称上的一种变通。清酒是相对于“浊酒”而言, 当是一种度数较低、杂质较少的酒。医药中大量使用清酒, 可见其当时使用普遍。
(2) 灰酒的质量
顾名思义, 灰酒是与无灰酒即清酒相对应的。如前文所述, 清酒应是酒色纯正、无杂质、纯度较低的优质酒, 而灰酒应是有杂质, 或过滤较差、酒质更低的酒。灰酒用于中药, 应是该种药适合用酒精含量低的酒, 对酒的纯度没有特别要求。那些较易浸泡或煎煮的药性较松散的药, 对所用酒的酒精含量要求较低。
(3) 小麦酒的生产
S.3836《佛经戒律问答》记载敦煌酒类中有白醪。浊酒或醇酒都可称醪, 白酒指的是酒色清纯度高的酒, 应是一种质量上乘的酒。据P.3875V《残转贴一件》卷中载:“麦二斗, 卧白酒用”。可知敦煌白酒原料为小麦。榆林窟第三窟有酿酒图两幅, 从图画看, 所造酒是蒸馏酒, 即浓度高的白烧酒。图中反映的是白酒的制作方法。白酒酒性较烈, 酒精含量高, 易挥发, 能使药性较快传遍病人周身, 在较短时间内发挥药效。
(4) 太玄真二十四卷
我国养蜂历史悠久, 采用蜂蜜酿酒早已有之。敦煌文书P.3596《太玄真一本际经卷第四》中记载, 密酒, 以“酥、密各二两, 暖酒一升, 相和……”。该种酒原料简单易采集, 在敦煌人的生活中应是较为熟悉的。
(5) 采用清酒浸泡不同的刑罚
文书P.3144《太玄真一本际妙经》明确记载牛膝酒制作方法:“牛膝六两, 其它药若干, 右件药切如豆, 以生绢袋盛向不津器中, 以无灰酒清者一大升密封。头春三日, 秋冬六、七日即堪服。”显见, 牛膝酒乃是以清酒浸泡牛膝等药而成。这应属于典型的药酒, 其制作方法也较易掌握, 故流传较广。
除上述几种药用酒外, 在敦煌药书中还有一些酒, 如清姜酒、秫米酒等。
2 酒和药的类型
(1) 用酒方式所服之药为统一
此种方式在敦煌药用酒中占的比例最大。如P.3378《杂疗病药方》:“若是冷淋, 和酒服之”。P.3960《药方书》“和酒吞服之”等, 诸如此类, 不胜枚举。这种用酒方式所服之药多为粉状药、丸药等。在服用的酒量上没有太确定的量, 是以咽药为目的, 故因人而宜。古代中药多以粉状和丸状居多, 如P.2666《太上道本通微妙经》:“人赤白痢, 取大蒜十颗, 烧成灰, 以酒一升温服, 三两度即愈”;P.2565“以酒服三十丸”等。此种记载较为普遍, 且没有更详细的服用说明, 原因无外乎是医生和民众对此都较为熟悉, 无需赘述。
(2) 用酒浸药的法
此种方式也较为常见, 与和服不同的是, “浸”所用酒量和“浸”的方式及浸泡时间都有较为明确的规定。如S.1467《医方》:“虎骨一具, 炭火炙令黄色, 刮取, 炙尽, 捣的数升, 绢囊盛, 清酒六升浸五宿, 随多少稍饮之。”又P.3596:“独活, 五两;附子, 五两;生用, 以酒三升浸三宿, 一服一小合。”也就是说, 浸药时间的长短因所浸泡的药种类不同而各异, 还因季节不同而有别。对于浸泡方式, 文献中多用“浸”字, 也有用不同的字, 据笔者推测, 其含义应同于“浸”。如P.3201《残药方》:“右切, 用苦酒二升, 淹药一宿。”又如:“取白柳东南枝皮, 去苍皮, 从风细细刮五升, 熬令黄, 以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