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儿科治法概要.pptVIP

儿科学—儿科治法概要.ppt

此“司法”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外治法的种类 药物外治法包括 熏洗法 涂敷法 罨包法 热熨法 敷贴法 擦拭法 药袋疗法 离子透入法 第六节??? 儿科治法概要 [概述] 小儿疾病治疗特点:治法上或同一治法的运用上,与成人有不同之处,药物剂量、药物选择、给药方法和各种疗法的运用具有特点 药物外治 推拿、艾灸、针刺 一、内治法 (一)用药原则 1. 治疗要及时、正确、审慎 2. 处方轻巧灵活 3. 注意顾护脾胃 4. 重视先证而治 5. 不可乱投补益 6. 掌握用药剂量 一、内治法 (一)用药原则 l.治疗要及时、正确、审慎: 小儿生理、病理特点 —“急如掣电” 治疗快、用药准、剂量适宜 要掌握有利时机,及时采取有效措施,争取主动,力求及时控制病情的发展变化 治疗要中病即止:大苦、大寒、大辛、大热和有毒、攻伐之品更须审慎 2.处方轻巧灵活 对药物的反应比较敏感,处方应轻巧灵活 根据患儿的体质特点、病情轻重及脏腑功能,灵活应用 不宜呆滞,不可重浊,不得妄加攻伐 谨慎用药:包括对大辛、大热、大苦、大寒、壅补、重镇、攻伐、有毒之品,且应中病即止或衰其大半而止,以免耗伤小儿正气,甚至发生中毒反应而变生它症 选择不太难服的药味 组方简便 3.注意顾护脾胃—儿科的重要原则 生长发育—脾胃化生精微之气以充养 疾病的恢复—赖脾胃的健运生化 先天不足的小儿—后天调补 儿科医生应十分重视小儿脾胃的特点, 处处顾及脾胃之气,切勿使之损伤 4.重视先证而治 应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外感热病—药先于证,顿挫病势,防止传变,达到治病防变的目的 内伤杂病—补虚致滞,泻实伤正,寒袪热生,热清寒至 补益兼以消导 攻下注意扶正 攻补兼施 用温热药时稍佐以寒凉 寒热并用 用寒凉药时适当伍以温热 5.不可乱投补益 补益之剂——体质虚弱儿 药物偏性、偏胜,不可乱用 正常生长发育:喂养得当,护养适宜。 健康儿补益——性早熟 外感或痰湿食滞——补益之剂,则闭门留寇为害 6.掌握用药剂量 小儿用药剂量,常随年龄大小、个体差异、病情轻重、方剂的组合、药味多少、医者经验而不同 小儿服药多有浪费,药用剂量相对较大,尤其是益气健脾、养阴补血、消食和中一类药性平和之剂更是如此 但辛热、苦寒、攻伐之剂用量须谨慎,如麻黄、附子、细辛、乌头、大黄、巴豆、芒硝等 药物剂量计算 1.按体重计算 每日(次)剂量=病儿体重(kg)×每日(次)每公斤体重所需药量 每日剂量计算—需连续数日服用的药,如抗生素、维生素等,分2~3次服用 每次剂量计算—临时对症药物,如退热、催眠、镇静药等 体重—按实际测得值为准,年长儿按体重计算如已超过成人量则按成人量为上限 药物剂量计算 2.按体表面积计算 体表面积与基础代谢、肾小球滤过率等生理活动的关系更为密切,故按此法计算较按体重、年龄计算更为准确 体表面积计算公式: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0.035+0.1 30kg体表面积(m2)=(体重-30) ×0.02 +1.05 药物剂量计算 3.按年龄计算 剂量幅度大,不需十分精确的药物,如营养类药物可按年龄计算,比较简单易行 4.按成人量折算 小儿计量=成人剂量×小儿体重(kg)/50 此法仅用于未提供小儿剂量的药物,所得剂量一般都偏小,不常用 药物剂量计算 新生儿用成人量的l/6 乳婴儿为成人量1/3 幼儿为成人量1/2 学龄儿童用成人量的2/3或接近成人量 一般病例可按上述比例拟定药物剂量,但若病情急重则不受此限制。如治疗流行性乙型脑炎所用的清热解毒药物中生石膏、板蓝根等的剂量也有超过成人剂量的 此外,还可以按处方中药味的多少、方剂配伍的要求决定其剂量 小儿中药剂量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至今尚未完全统一。一般除根据年龄、病情、个体体质差异、医生用药经验及患儿服药难易有不同外,中药本身性味、质地轻重和毒性大小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二)给药方法 1.口服给药法 煎煮方法 煎出药量:婴儿60~100ml,幼儿及幼童150~ 200ml,学龄期儿童200~250ml 服药次数:少量多次 喂药方法:匆捏鼻;将药液送至舌根;喂药器 2.鼻饲给药法 3.蒸气及气雾吸入法 4.吹鼻法 5.直肠给药法 6.注射给药法 (三)常用内治法 治疗八法:汗、吐、下、和、温、清、补、消 1.疏风解表法 2.止咳平喘法

文档评论(0)

hyh251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中级外科护理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7月06日上传了中级外科护理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