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饮中医内科学十四五.pptxVIP

  1. 1、本文档共4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概念痰饮是指体内水液输布、运化失常,停积于某些部位的一类病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痰饮包括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是诸饮的总称。饮停胃肠则为狭义痰饮;饮流胁下为悬饮;饮溢肢体为溢饮;饮撑胸肺为支饮。 沿革时间内 容先秦《神农本草经》中有“留饮痰癖,大腹水肿”“胸中痰结”“留饮宿食”等记载。《黄帝内经》对“水饮”“溢饮”“积饮”等已有认识,认为脾肾功能失调,湿邪淫溢,发生停饮之病。为后世痰饮学说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东汉始有“痰饮”之称,张仲景《金匮要略》首次将广义痰饮分为痰饮、悬饮、溢饮、支饮四类,提出“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治疗原则,列有苓桂术甘汤、己椒苈黄丸、小青龙汤等多个方剂。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痰饮病诸候》论述了痰饮病因、证候、所生诸病及治疗原则。唐代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胆虚实》创制了治痰名方温胆汤。 范围本节讨论以《金匮要略》痰饮病内容为主,其临床表现多端,大致与西医学中的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慢性胃炎、心力衰竭、肾炎水肿等疾病有较密切的关系。 病因病机1.外感寒湿寒湿之邪侵袭肌表,困遏卫阳,致使肺不能宣布水津,脾无以运化水湿,水津停滞,积而成饮。 病因病机1.外感寒湿 病因病机2.饮食不当暴饮过量、进食生冷或炎夏受热以及饮酒后,因热伤冷,冷热交结,中阳被遏,脾失健运,湿从内生,水液停积而为痰饮。 病因病机2.饮食不当 病因病机3.劳欲体虚劳倦、纵欲太过,或久病体虚,伤及脾肾之阳,水液失于输化,亦可停而成饮。 病机特点1.基本病机三焦气化失宣。2.病位肺、脾、肾三脏及三焦。3.病理性质总属阳虚阴盛,输化失调,因虚致实,水饮停积为患。 诊断1.痰饮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形体昔肥今瘦,属饮停胃肠。2.悬饮胸胁饱满,咳唾引痛,喘促不能平卧,或有肺痨病史,属饮流胁下。 诊断3.溢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汗当出而不出,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4.支饮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属饮邪支撑胸肺。 诊断相关检查胸部X线及CT检查有助于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渗出性胸膜炎诊断;胃镜检查可明确慢性胃炎诊断;有心衰临床表现者,颈静脉压或毛细血管楔压(PCWP)增高,有助于右心衰或左心衰的诊断;尿常规、肾功能等检查有助于肾炎等疾病的诊断。 而其他疾病中所出现的痰证,则应以相应疾病的特有表现为主;痰证常作为阶段性病情而出现,病位也不局限在胃肠。广义痰饮四种类型各有其病位和表现,悬饮、溢饮、支饮都不难区别。狭义痰饮其病位应在胃肠,主要表现是心下满闷,呕吐清水痰涎,胃肠沥沥有声。痰饮痰证 鉴别诊断水肿之风水相搏证:可分为表实、表虚两个类型。表 实:水肿而无汗,身体疼重。表 虚:肢体浮肿而汗出恶风,与溢饮有异。溢 饮:身体疼痛而沉重,甚则肢体浮肿,当汗出而不汗出, 或伴咳喘,属饮溢肢体。 水肿之表实与水泛肌表之溢饮基本相同。溢饮与风水证 鉴别诊断相同:均有咳逆上气,喘满,咳痰等表现。联系:肺胀在急性发病阶段,可以表现支饮证候; 喘证的肺寒、痰饮两证,又常具支饮特点;哮病又属于伏 饮范围。 肺胀:肺系多种慢性疾患日久积渐而成。 喘证:多种急慢性疾病的重要表现。 哮病:呈反复发作的一个独立疾病。 支饮:痰饮的一个类型,因饮邪支撑胸肺而致。伏饮:指伏而时发的饮证。 支饮、伏饮与肺胀、喘证、哮病 辨治备要(一)辨证要点1.辨清部位饮邪留于胃肠者为痰饮;流于胁下者为悬饮;溢于肢体者为溢饮;聚于胸肺者为支饮。 辨治备要(一)辨证要点2.标本虚实本虚为阳气不足;标实为水饮留聚。 辨治备要(一)辨证要点3.辨寒热痰饮虽为阴邪,寒证居多,但亦有郁久化热者。初起若有寒热见症,为夹表邪;饮积不化,气机升降受阻,常兼气滞。 辨治备要(一)辨证要点4.注意区分注意区分痰饮是病理产物;还是导致当前病证的因素。一般而言素有伏饮而发病者,是因饮而致病;先病而后出现痰饮者,是因病生饮。 辨治备要(二)治疗原则痰饮总属阳虚阴盛,本虚标实。因饮为阴邪,遇寒则凝,得温则行,因此阳虚阴盛,治疗应以温化为原则。通过温阳化气,可杜绝水饮之生成。 辨治备要(二)治疗原则“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金匮要略·痰饮咳嗽病脉证并治》 辨治备要(二)治疗原则具体治法,要根据表里虚实不同,灵活运用温清消补之法。如水饮壅盛者,应祛饮以治标;邪在表者,当温散发汗;在里者,应温化利水;正虚者补之;邪实者攻之。如属邪实正虚,则当消补兼施;饮热相杂者,又当温清并用。 3.证治分类悬饮悬饮痰饮多由素体脾虚,运化不健,复加饮食不当,或为外湿所伤,而致脾阳虚弱,饮留胃肠引起。多因素体不强,或原有其他慢性疾病,肺虚卫弱,时邪外袭,肺失宣通,饮停胸胁,络气不和。如若饮阻气郁,久则可以化火伤阴或耗损肺气。溢饮多

文档评论(0)

139****3710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