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萧澹之致——霍春阳墨竹
墨竹是中国文人画的代表性绘画题材,墨竹之始,传说纷纭,至宋代蔚为盛世,宣和画谱叙论:“不专于形似,而独得乎象外者,往往不出于画史,而出于词人墨卿之所作”,其绘画形式内蕴、哲学意义、文人价值观念相辅相成,融为一体,使得墨竹具有与众不同的功能和意义,又因墨竹从形貌同书法表里生发,经由明清之水墨大兴的洗礼,成为文人们明志、修身、悟道以及“书写胸中逸气”的特殊绘画载体。
其伴随文人画形构的过程中,文人对墨竹开始于观察,研究,实践和内化,从收敛到放达,从规矩到纵意,体现了所处时代的文化思想对绘画题材和表现手段的的投射。宋代绘画中一重要特征是“擅艺者所宜博究”,这暗合于当时的盛行的理学之风,画家通过对自然界所描绘物象的物情、物理、物态的深入研究,来追求和感悟其物象背后所隐含的规律和道理,“余尝论画......常形之失,人皆知之,常理之不当,虽晓画者有不知”。宋人主张“格物穷理”,以“一”为单位,“一”即“理”,“理”即“一”,文人画家将自然界纷杂的竹林、竹丛,“剪裁”为一段折枝入画,以少胜多,以“一”当“十”,正所谓“唯道日损”,或曰,“观物必造其质”。画家在经历了与竹相对、体察观审、格竹悟道的过程中,竹子的自然结构特征最终被提炼成为本质的规律的结构,成就了符号性的程式法则,而这些承载着文化观念的状写墨竹之法在相继出现的竹谱中可窥见一斑,亦遂成东坡居士所言“胸有成竹”之根本也。
古人写竹,均有所本,观察精微,始能妙到毫端。霍春阳先生画竹数十年,取法宋元,深得东坡、文同、息斋、吴镇等宋元画竹圣手之精要,合于规矩又超然于法度之外。其所作墨竹,悉尽理法,却非在聚三、攒五处着眼,心手双畅,阴阳相推,自尔成局。而元人胸怀旷达,以书入画,依性情和境遇之所不同,笔法迥异,丰神殊别。吴仲圭写竹自为间破之法,绝无小笔虚攒;倪云林写竹不似竹,他人视以为麻为芦;柯九思写竹自四叶始,聚散疏密率意为之,笔姿厚重;赵子昂得“金错刀”法,全以焦墨为之,苍苍莾莾.......霍春阳延承元人思想之文脉,以“正书”入画,平正于外,萧散于内,其规矩自谙于胸襟,出枝状叶,秀劲拓落,神思独运,意在笔先,不觉从法理溯本求源,以简为贵,愈略愈精,泱泱大度,气局豪迈见胜。而近年所作墨竹笔意古澹,笔行纸上,如风拂水面,自然成文。其书意自然天放,散澹质朴,呈现出霍春阳先生关乎“形”与“意”的高度统一,呈现其内圣外王的大道气象,驰骋于法度之中,逍遥于尘垢之外,从心所欲,不逾准绳。
自然万象,天地之精英也;笔墨生机,古今之文采也。衡天地以度古今,纳精英以著文采,画家之人生备矣。霍春阳先生艺术和人生互为表里,心慕儒学,钟情老庄,认为中国文化中的儒释道统一并与中国绘画不离须臾,更将状写墨竹当做一种自我修炼的路径,正如朱熹所说:“格物穷理非要尽天下之物,但于一事上穷尽,其他可以类推”;“春华秋枯,乃至常理,君尊臣卑,天下之常理也”;“竹子散生者有长幼之序,丛生者有父子之亲”,文人将竹比作全德君子。霍春阳先生对于墨竹的绘画实践与锤炼,无不渗透着画家在中尽物情,通照人事的天人合一的精神空间中“悟道”、“求理”,直至上升为对“道德”的体验,品与气俱,身与竹化,物与我一。
源深者流长,表端者影正。霍春阳先生从艺六十余载,人书俱老,人心日益圆融,画境越发澹泊,苏轼于《书黄子思诗集后》中云:“钟、王之迹,萧散简远,妙地笔墨之外。”刘墉评吴镇之书,谓之“萧澹之致”,书法与绘画并无二致,古所谓,有竹有墨者,使人心降气下。萧澹,乃萧条淡泊、古简超逸的画外之境,天地之静谧照今人之文思,萧然静穆,澹然空明,是艺术之境界,是人生之境界,也是禅的境界。
来源:微信公众号 最美文房
作者:王若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