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13课抗争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ppt

高中历史教学课件:第13课抗争与民主革命辛亥革命.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7.(2014·新课标全国Ⅱ卷)1926年,有报纸评论说:“自从蒋介石抬出三民主义,大出风头以后,许多人都觉得主义是值钱的,于是乎孙传芳标榜三爱(爱国、爱民、爱敌),东三省有人主张三权(民权、国权、人权)。听说四川有些军人到处请教人替他们想个主义玩玩。”这种现象反映了当时 A.政治宣传促使各界思想趋同 B.标榜主义成为军阀自保的主要手段 C.民主思想已经成为社会潮流 D.各地军阀对三民主义理解存在差异 C b.成功条件 武汉地区,民族资本主义经济比较发达; (《天津条约》开放汉口;洋务运动的汉阳铁厂和湖北织布局;清末新政中张之洞主政湖北,卓有成效); 同盟会成立后,革命党人的组织与宣传工作的推动(黄花岗起义、文学社和共进会); 客观条件:四川保路运动; 直接原因:新军中革命党人发动的主动性。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 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1.1-1912.3,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与颁布。 内容:国体——中华民国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主权在民或叫人民主权);政体——三权分立、责任内阁;公民的权利与平等的原则。 象征着汉、满、蒙、回、藏五族共和 8.(2015·海南卷)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按《中华民国临时政府组织大纲》规定实行总统制,赋予总统很大权力;其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又对总统权力做出严格限制。这一变化主要反映出当时 A.立法服从于政治 B.行政服从于司法 C.从人治走向法治 D.民主政体臻于完善? A 9.《临时约法》没有给予总统解散国会的权力,但规定了临时参议院对总统、内阁有质问、弹劾等权力。这样,国会处于绝对安全的地位,而总统、内阁则处于被监督的地位,地位极不稳固。这说明《临时约法》 A.确立了三权分立的政治体制 B.行政权和立法权之间缺乏有效制衡 C.实践了主权在民的政治思想 D.制定的根本目的是限制袁世凯权力 B 积极性: 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宪法(性质),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认识: 局限性: 因人立法; 拼凑性; 对责任内阁制的规定尚不完备; 缺乏相应的制度措施。 ②中华民国的建立(1912年) a.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1.1-1912.3,资产阶级革命政权);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制定与颁布。 c.清帝退位,走向共和: 南北议和; 清帝退位(1912.2.12),中国完成统一和共和; 袁世凯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学者称中国版“光荣革命”) 10.(2020·全国Ⅲ卷)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 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 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 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 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 B 材料四:“我想中国历史上有意义的革命,只有三回:第一回是周朝的革命,打破黄帝、尧、舜以来部落政治的局面;第二回是汉朝的革命,打破三代以来贵族政治的局面; 第三回就是我们今天所纪念的辛亥革命了。”----梁启超 4. 认识:多元史观认识辛亥革命 (1)革命史观: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材料五:辛亥革命把历来被奉若神明的君主专制政体一举推翻,把它彻底废除。《临时约法》破天荒第一次明确宣告:“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 ——胡绳武、金冲及《辛亥革命史稿》 材料六:君主也是一种偶像,他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尊重他,才能够号令全国,称作元首。一旦亡了国……好像一座泥塑木雕的偶像抛在粪缸里,看他到底有什么神奇出众的地方呢? ——陈独秀《偶像破坏论》 (2)近现代化史观:近代化的里程碑。 政治: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 经济: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思想文化: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客观上造就了新文化运动的条件。 11.(2010年·新课标全国卷)1913年,某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 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 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 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 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 C (3)文明史观:推动传统文明向近代文明的转型; (4)社会史观:社会生活发生巨变。。 材料七:民

文档评论(0)

K12教育资源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02月03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