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红衣裙与客家文化.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尚红衣裙与客家文化 一个民族对一种颜色的热爱和崇拜不是出于享受的视觉,而是因为它具有自己民族的文化内涵和深厚的感情。汉民族对于红色的崇尚是其他民族无法比拟的,每当逢年过节、重大庆典,人们都要用红色大肆渲染一番,才足以满足喜庆、吉祥和避邪的心理需求。这种尚红观念的形成,源于古人类崇火、商人崇日,进而将生机勃发、力僻阴邪的“阳”抽象成观念中的红色。对于曾经隐居在南方山地的中原汉族支系的客家人,自然是根深蒂固地在节日、礼仪中承袭着尚红的习俗,但平日的服饰色彩却不是热烈喧闹,而是以深浅艳灰的蓝色为主,呈现单纯朴素的青灰色调。客家人对于蓝色的偏爱和迷恋,绝非偶然,而是与其独特的生存经历、文化背景、自然环境息息相关。 从色彩的感情性来看,蓝色给人以宁静、忧郁、深沉的感觉;从色彩的象征性来看,蓝色则又是生命的象征。 一 “不健康”的生活 受中国正统儒家思想的影响,中国传统服色已形成固定体制。金黄红紫等艳丽之色,多属达官贵人;青蓝黑白,则属于平民。汉代曾有“散民不敢杂彩”的规定(董仲舒《春秋繁露》),然而客家人所居之地,远离中原政治文化中心,礼制与等级的管制相对松驰,服色的单纯朴素,不是受迫于制服的等级划分,而是出于客家族群历经流离颠沛,渴求安定宁静生活的深层心理。 客家先民不少是中原官宦大户、衣冠士族,罗香林先生曾有详尽的考证,但中原频繁的战火及长途的跋涉,使得他们在精神和形体上极度疲惫。躲进崇山峻岭之中,畅情于青山绿水,让这份少有的宁静洗涤往日的喧闹与浮华,宁静的生活是他们最理想的选择。诸葛孔明早年的生活是“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如果说“布衣”是代表平民的话,那么客家人是自愿穿着“布衣”而隐居山地的平民。客家地区流传着一个关于老虎叼走一个身穿漂亮衣裙的小姑娘的传说:说是过去有一个村子,村口有一片风景优美的树林,村里的孩子都喜欢到林中空地玩耍,有一天来了一头老虎,孩子们吓得四散奔逃,其中一个穿着漂亮红衣裙的小女孩被老虎叼走了。传说的真伪无需考证,但从中透视出客家人在深层意识里对喧闹色彩的排斥,宁静的蓝色服色是“绚丽又复归于平淡”的精神需求。 二 “过番工艺”的体现:“土客之争”的抗辩 在一座客家山亭,匾额上书“十里一停”四字。《辞海》解释说:“亭者,停也,所以停憩游行也。”这种亭名,只能在客家山地才能出现。何谓“停”?人倚亭为“停”。短暂的休憩是为了走得更远。何谓“客家”?“‘客’就是走着的状态,‘家’就是停留的状态,‘客家’就是走走又停停。”客家人作为一个群体,在近代以前的漫漫千年里,其历史身份是无声的哑蝉,不断地被放逐,不断地被迁入地主人所排挤。为争夺“农耕利益”,“土客之争”旷日持久。迫于生计,客家男人不得不要撇下妻儿老小远走他乡去闯荡天下,他们或充当翻山越岭的“挑夫”,或漂洋过海作“番客”,“隔山娶妻”这种特殊的习俗,是客家人固执而又无奈的选择。“过番谣”是这样唱到:阿哥出洋飘大海,三年四载转来。灯心打结吞落肚,人解得我心开。简短的歌词,道出了客家妇人望夫的凄凉。同样处于南方山地的少数民族,其山歌情调明丽,犹如蝉鸣,一派天、地、人、生合拍的天籁;而客家山歌大多基调低沉、色彩忧郁,这与客家族群漂泊异乡的生存经历有很大关系。行走着的客家男人无尽的“乡愁”及留守家园独撑家庭的客家妇人对丈夫的缠绵“思念”,如果用颜色来表现的活,那么有忧郁情调的蓝色是最恰当不过了。 三 “家山北望”:痛失适用自然,支牢了绿色的精神基础 中国水墨画表现了东方人独特的感觉和心境,它的产生,与中国传统的哲学思想紧密相联,但由北宋而南宋,失却半壁江山、文化中心的南渡这一重大历史地理事件,给中国人袭上心理阴影,从而影响到对文化的认识也是分不开的。这一点从中国人对青花瓷的陶醉也能得到印证。宋以前陶瓷造型饱满,色彩华美而富贵,体现了泱泱大国的雍容气度;然元人入主中原后,景德镇青花瓷悄然出现,其深遂而诱人的青影,有如天外来音深深的慰藉着中国人隐痛的心灵。可见,深沉的灾难及痛苦的经历会使人去追慕凌驾于自然之上或超越于自然之外的另一个深遂的精神存在。客家人对蓝色的迷恋,正是其痛失家园后低哑的咏唱。 从被流亡的那天起,客家人就永远地失去了名正言顺的故乡,“故乡”成了客家人迁移路上惊醒的梦呓。“家山北望”,他们只能以不同的方式来追思遥远的精神源头:把故乡刻在谱谍上,记下祖先的地望、家族源流;垦荒开埠,圈起家园,聚族而居;把族学设立在供奉祖先神位与祭祀祖先的宗祠,鞭策子弟潜心学业,以荣耀家族;每当家国有难,他们就会义无反顾地参加到民族救亡的革命运动中去。寓寄在南方一角,但心灵深处总能谛听到故乡的呼唤,无论他们怎样努力,都无法走回生命的“老地方”,低调的、忧郁的蓝色,是客家族群思乡的一种寄托。 四 “注重对前、后”的心理需求 客家人崇尚蓝色服饰,除了与蓝色派生出来的感情与客家人的情

文档评论(0)

139****94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