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高句丽史东女真人》考述
“东女真”和“西女真”是韩国人的名字。《高丽史》称居住在高丽东北方的女真人为东女真或东北女真,亦称东蕃;称居住在高丽西北方的女真人为西女真或西北女真,亦称西蕃或西北蕃。有时还将两者统称为北狄或北蕃。无论“东女真”还是“西女真”,他们长期与高丽相毗邻,关系较密切。然而,就在高丽王国存在时期(918—1392年),这些女真部落就先后归附了中国的辽、金、元王朝,并成为这三个王朝的组成部分。本文拟就辽朝时期(916—1125年)“东女真”与“西女真”的来源、分布及其归属等,作一番考察和探讨。
“东女真”之称始见于《高丽史·定宗世家》三年(948年,辽世宗天禄二年)九月条:“东女真大匡苏无盖等来献马七百匹及方物”①1;“西女真”之称则始见于《高丽史·显宗世家》八年(1017年,辽圣宗开泰六年)八月壬辰条:“西女真揩信擒契丹东京崇圣寺僧道遵以来”②2。前此,“西女真”还以“西北界女真”或“女真”之名见于同书成宗三年(984年,辽圣宗统和二年)、十年(990年,辽圣宗统和八年)、十二年(993年,辽圣宗统和十一年)等③3的有关记载。由此可见,在《高丽史》中,“东女真”或“西女真”等称谓出现较晚。这并不是说唯有这些称谓出现时,他们才活动于朝鲜半岛北部地区,而是另有缘故:一是高丽成宗以前,太祖、惠宗、定宗、光宗、景宗以来,高丽还没有大力向北扩展,因而它与北边毗邻的女真部落尚未发生较多的关系;二是由于高丽显宗二年(1011年,辽圣宗统和二十九年),契丹攻入王京(今开城),焚毁宫阙,文献也同时被焚,而《高丽史》显宗以前诸“世家”所依据的“实录”,是后来重修的④4,于史实多有遗漏。这两点是我们所见《高丽史》诸“世家”显宗以前记事疏略的主要原因。其中有关女真的许多史事被遗漏了,也是可以想见的。
据《高丽史》载,高丽建国初期,曾将女真人称作“黑水蕃众”或“黑水”部人等,如卷92“尹瑄传”曰:“尹瑄,盐州人,为人沉勇,善韬铃,初以弓裔诛杀无厌,虑祸及己,遂率其党走北边,聚众二千人,居鹘岩城,召黑水蕃众,久为边郡害。及太祖即位,率众来附,北边以安。”而同书“太祖世家”则载:“黑水酋长高子罗率百七十人来投”⑤5;又:“黑水阿于闲率二百人来投”⑥6。上面引文中的“黑水”不可能是黑龙江,“黑水蕃众”也不可能是黑龙江中下游的“黑水部”。试想:尹瑄
等逃亡到弓裔所建泰封国的东北边境,势力甚弱,他怎么能越过众多的异族部落,千里迢迢,前往黑龙江或松花江召来“黑水蕃众”呢?这里所谓“黑水蕃众”,其实就是高丽邻境的女真部落⑦7。应当指出,《高丽史》将女真人称为“黑水蕃众”,并非首创,它沿袭了《三国史记·新罗本纪》的提法,新罗宪康王十二年(886年,唐光启二年)条载:“北镇奏,狄国人入镇,以片木挂树而归,遂取以献其木,书十五字云:宝露国与黑水国人共向新罗国和通。”“黑水蕃众”即来源于“黑水国人”。两者皆是史家追述,又同样受到新、旧两唐书的影响,即将《隋书》记载的靺鞨诸部分成靺鞨(或黑水靺鞨)与渤海靺鞨(或渤海)两大部分⑧8。依照他们的理解,似乎除渤海靺鞨(即渤海)外,其他诸部皆可统称为“靺鞨”或“黑水靺鞨(黑水国)”。所以,《高丽史》在显宗以后的记事中,还往往把“东女真”与“黑水靺鞨”相混,如显宗十一年正月丙寅条所载的“黑水靺鞨高之问”,靖宗四年正月辛酉条则作“东女真归德将军高之问”;显宗十二年九月乙未条提到的“黑水靺鞨苏勿盖”,同二十一年五月乙卯条则作“东女真奉国将军苏勿盖”;显宗十三年正月丁亥条所载“黑水酋长沙逸罗”,同十九年十二月壬辰条则作“东女真沙逸罗”,等等。这就是出于对“黑水靺鞨”内涵的广义理解。
关于“东女真”与“西女真”的来源,《高丽史》提到过高丽君臣的说法:“女真本靺鞨遗种,隋唐间为高句丽所并,后聚落散居山泽,未有统一,其在定州、朔州近境者,虽或内附,乍臣乍叛”⑨9。女真源于靺鞨,我国古籍多有记述,《金史·世纪》第一句就是“金之先出靺鞨氏”。然而靺鞨分为诸部,他们分布的地域很广阔。这里所说“隋唐间为高句丽所并”者,主要是指白山靺鞨,他们分布于长白山及其南脉盖马大山东西一带。《旧唐书·靺鞨传》则载,“白山部素附于高丽(高句丽)”,也就是说,当高句丽并有朝鲜半岛北部地区后,白山靺鞨的先人就已附属于它,成为被高句丽统治的部族,《三国史记》则称之为“靺鞨”。在高句丽与新罗、百济及中原王朝的争战中,高句丽往往调遣靺鞨兵作战,例如:长寿王五十六年(468年)春二月,“王以靺鞨兵一万,攻取新罗悉直城”⑩10;文咨明王十七年(507年)十月,“王遣将高老与靺鞨谋,欲攻百济汉城,进屯于横屯下,百济出师逆战,乃退”1111;婴阳王九年(598年,隋开皇十八年),“王率靺鞨之众万余侵辽西,营州总管韦冲击退之”1212;直至宝臧王四年(645年,唐贞观十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