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VIP

北京市第十二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卷.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PAGE1页(共NUMPAGES1页) 2023-2024学年北京十二中八年级(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基础?运用(共12分) 1. 每至中秋,人们总会想起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的千古名句。某班在今年中秋期间,组织了以“走近东坡”为主题的系列文化活动。请大家阅读该班三个学习小组所分享的材料,完成问题。 [材料一]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艺术家,在诗文、书画等方面具有深厚的造诣。本次展览共展出78套文物精品。A藏品的时代跨度大,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等。特展分为四个单元:第一单元“ ”通过苏轼及其师友的作品,展现苏轼的交游圈与他所处的时代;第二单元“ ”通过苏轼的真迹和后世书法家所书写的苏轼诗文作品,展现苏轼的文学造诣;第三单元“ ”展现他的书法艺术及其影响;第四单元“ ”展现他的生活情趣与人生态度。四个单元从不同角度展现苏轼的精神世界,勾勒出一个生动而立体的苏轼形象。 [材料二] 苏轼的一生,起起伏伏,正是这种丰富的生活阅历,才造就了中国历史上一个伟大的文学家、伟大的诗人,而且他的书画也很好。 B被称作“天下第三大行书”的《寒食帖》,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一气呵成。苏轼将心境情感的变化,寓于点画线条的变化中,或正锋,转换多变,顺手断联,或大或小,或疏或密,有长有扁,参差错落,变化万千,美不胜收。 [材料三] 苏轼年纪轻轻便取得了惊人的成就,自以为知识渊博,才智过人,他扬扬自得地取出笔墨纸砚,大笔一挥,写下了一副对联,贴在门上。 C一位老先生看到这副对联,心中暗想:这个苏轼小小年纪,口气倒不小。如此骄傲自满,以后必然会闯出大祸来。老先生想了想,夹着一本书便来找苏轼,他说:“我这有本书,里面有一些字的写法很是古怪,想请你告诉我。”说着,老先生把书翻开。 苏轼顺着老先生手指的地方看过去,一个字也不认识,他十分窘迫地站在一旁,想要看一看这是一本什么书。看到书的那一刻,苏轼愣了一下,连书名也是闻所未闻。 苏轼转念一想,立即明白了老先生的用意。原来这是老先生在故意刁难他,借此机会希望他今后戒骄戒躁,苏轼不好意思地说:“老先生,我明白了。我不应该骄傲自满,今后我一定要做一个谦虚的人。”老先生见苏轼明白了自己的用意,便笑着离开了。 老先生走后,苏轼又在那副对联的上下联前面各加了两个字,便成了: [甲] [乙] 这副对联一直激励着苏轼。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骄傲自满,而是变得谦虚好学,不断向周围有才学的人请教写诗作赋的手法。D此外,他还孜孜不倦地苦读诗书,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位列“唐宋八大家”。 (1)下列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美不胜收shēng 参差cī 签赏 B.美不胜收shèng 参差cī 鉴赏 C.美不胜收shèng 参差chā 签赏 D.美不胜收shēng 参差chā 鉴赏 (2)阅读[材料一]填入空白处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2分) ①我书意造本无法 ②胜事传说夸友朋 ③苏子作诗如见画 ④人间有味是清欢 A.②③①④ B.①②④③ C.④①③② D.③④②① (3)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藏品的时代跨度大,类别涵盖书画、碑帖、器物……等。 B.被称作“天下第三大行书”的《寒食帖》,通篇起伏跌宕,迅疾而稳健,一气呵成。 C.一位老先生看到这副对联,心中暗想:这个苏轼小小年纪,口气倒不小。 D.此外,他还孜孜不倦地苦读诗书,终于成为北宋文学界和书画界的佼佼者,位列“唐宋八大家”。 (4)下列修辞或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2分) A.谁来把我国书法文化发扬光大?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义不容辞。 B.苏轼交友广泛,黄庭坚、秦观、米芾等人都花团锦簇在他的周围。 C.每当想到苏轼在诗词、文赋、书法等方面的杰出成就,我的敬意就油然而生。 D.展览中的一幅幅书画、一件件器物,展现了名士云集的宋代风貌。 (5)结合语境,填入[甲][乙]处的对联,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甲]立志诵读人间书 [乙]发奋识遍天下字 B.[甲]立志读尽人间书 [乙]发奋书写天下字 C.[甲]发奋书写天下字 [乙]立志读尽人间书 D.[甲]发奋识遍天下字 [乙]立志读尽人间书 (6)苏轼擅长行书,其书法作品行气错落,气势连贯,最有可能是苏轼作品的一项是   (2分) 二、古诗文阅读(共21分) 2.古诗文默写。(4分) ①   ,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 ②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③学而不思则罔, 

文档评论(0)

习习教学真题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专注于提供中小学教学服务,擅长课件、单元试题、期中期末试题、中考模拟试题等等资源开发。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