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海拉尔盆地构造演化与演化
油气系统的概念是近几十年发展起来的一个新概念。含油气系统的划分和评估已成为科学家有效预测气气资源的重要工具。它是油气藏和气藏交织的油气单元。随着油气勘探的深入发展,含油气系统逐渐成为研究油气形成与分布和降低油气勘探风险的重要方法,在油气勘探中得到广泛的重视。本次工作应用含油气系统的概念将海拉尔盆地油气的形成、运移、聚集、成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系统研究,对于该区油气勘探将会有实际指导意义。
1 构造-沉积条件
海拉尔盆地位于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盟境内,为中新生代的多旋回、叠合式、断陷-坳陷型盆地,具两隆三坳的构造格局,即扎赉诺尔坳陷、嵯岗隆起、贝尔湖坳陷、巴彦山隆起、呼和湖坳陷。各一级构造单元进一步细分为16个凹陷、3个凸起。盆地基底为海西印支期花岗岩以及布达特群、兴安岭群地层。盆地内充填侏罗系、白垩系以及第三系、第四系地层。侏罗系、白垩系地层为盆地内主体沉积,从下至上为:铜钵庙组、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伊敏组以及青元岗组。主要为扇三角洲、冲积扇、滨浅湖、深湖、半深湖沉积。
海拉尔盆地的发育演化主要经历了地壳隆起、断陷阶段、坳陷阶段、萎缩阶段四个阶段。
(1) 地壳的上升阶段
侏罗纪前海拉尔盆地深部发生了地幔上隆,引起地壳拱起张裂,遭受剥蚀,因此,该区未接受沉积。
(2) 南屯组沉积期断陷作用
燕山运动中期(中侏罗晚期-早白垩早期),盆地基底在经受火山喷发、褶皱、区域动力变质作用之后,海拉尔盆地发生断陷、拉张作用,从而形成多个分割的断陷。因是断陷初期,故形成的各个分割的断陷均较小,且互不连通。到南屯组沉积时期,拉张作用加强,断陷加剧,各断陷水体普遍加深。此时,查干诺尔、贝尔、乌尔逊、新宝力格、呼伦湖为双断型断陷,红旗为单断型箕状断陷。
(3) 局部构造控制
大磨拐河组沉积时期,各凹陷边界断裂外移,基底进一步沉降,可容空间增大,水体范围也进一步扩大,一些控制早期断陷的北东向断层仍持续活动, 控制一些局部构造。到大磨拐河组沉积末期,各个凹陷已连通。伊敏组一段沉积时期,构造活动较为平稳,该时期沉积以湖沼相为主,NE向同沉积断层仍持续活动,伊一段沉积结束后,构造活动频繁,形成一系列北西向断层。
(4) 沉积范围及沉积相
海拉尔盆地各凹陷进入伊敏期后均处于断陷晚期的充填萎缩阶段,盆地的构造性质由断陷转为坳陷,构造活动较为平稳,水体变浅,沉积区范围大大缩小。沉积水体仍以贝尔凹陷为最深,有小范围的半深湖和朵状三角洲,其余凹陷多为沼泽。西北角上的呼伦湖凹陷陆上部分沉积面积仅11 km2,且出现河流相沉积物,赫尔洪德和新宝力格已全部成为陆地。这些凹陷沉积范围变小,一方面与伊敏晚期水体范围变小有关,另一方面也可能与后期的剥蚀作用有关,伊上段沉积之后,有一个地壳褶皱、抬升、剥蚀作用,与上覆的青元岗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2 油气系统及成岩制约因素的确定
含油气系统是指在一定地质时间和空间范围内油气生成、运移、聚集、再分配及散失的自然系统,它包括成熟的生油岩油气运移通道及相关的油气藏,还包括一些形成油气藏所不可缺少的地质要素和作用,这些要素是烃源岩、储集岩、盖层及上覆岩层,地质作用包括圈闭的形成、生油、运移、聚集。简言之,它是由相互依存的各地质要素和作用所组成的,可以单独形成油气藏的成油体系。据此概念,可将海拉尔盆地划分出几类含油气系统。其划分原则主要依据以下几点:
(1)据“源控论”思想,一个生烃凹陷中心就是一个含油气系统的成烃中心。
(2)分隔两个凹陷的低凸起对油气的短距离运移起着遮挡作用,故可作为两个含油气系统的边界。
(3)一个盆地成熟烃源岩的发育程度和生烃能力是决定含油气系统形成和油气富集程度的关键。
按海拉尔盆地各凹陷幅度、烃源岩成熟度和有机质丰度以及烃源岩分布(图1),大致可分为三类含油气系统。
2.1富油含油气系统
海拉尔盆地发育长期继承性、持续沉陷的凹陷,如乌尔逊、贝尔、呼和湖等凹陷,沉陷幅度大,层序发育齐全,较深湖区分布范围,成熟烃源岩面积大,厚度也较大,成熟度较高,成为海拉尔盆地主要的富油含油气系统。这类含油气系统以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下段泥岩为烃源岩,R0值较大,在0.5%以上,已成熟,烃源区分布见图1。南屯组、大磨拐河组上段砂岩为储层,孔、渗性能好,是较好的储层。大下段、伊敏组泥岩作为盖层。这类含油气系统内部具备生储盖配置条件,主要生烃期与构造圈闭形成期配置关系较好。贝尔含油气系统生成的烃类向西部、中部运移、聚集,乌尔逊含油气系统生成的烃类向西部、北部运移,聚集,呼和湖含油气系统生成的烃类向西部运移,聚集,形成有利的油气聚集带。
2.2可能的含油气系统
海拉尔盆地中沉陷幅度中等、湖区较发育的凹陷,如巴彦呼舒凹陷、呼伦湖凹陷、查干诺尔凹陷、东明凹陷、赫尔洪德凹陷、红旗凹陷,滨浅湖区比较发育,但沉积环境不太稳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