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狄更斯与英国近代文学史
在谈论英国现代文学史时,它被放置在英国文学的一个重要领域。传统意义上的历史小说是指以历史人物或历史事件为题材的小说, 它忠实于史实, 以艺术的形式再现历史风俗、社会状况以及当时当地生存其间的人物生活状态。英国著名哲学家柯林伍德曾经这样描叙:“小说家们在虚拟的世界中以历史为素材建构起一座真实的大厦, 当小说中的生活被置于历史背景下时, 当小说中的人物与历史人物的处境不谋而合时, 这就是一部历史小说。”在英国, 出现历史痕迹的小说最早可追溯至16世纪晚期;18世纪末至19世纪初的英国, 出现了撰写历史小说的伟大作家司各特。司各特之后, 英国历史小说在继承前人风格与创新的矛盾中迎来黄金时期。正如莎士比亚《亨利四世》中所描绘的那样:“仿佛约定俗成一般, 这些小说不再沉溺于浪漫的历史片断, 而是努力将社会与个人融入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历史小说赢得了这一时期小说中的桂冠。”这期间, 出现了许多影响深远的历史小说作家, 其中就有中国读者耳熟能详的狄更斯。早在20世纪上半叶的中国, 处于民国时期的文人们即开始翻译狄更斯的作品, 其中孙毓修就曾这样说到:“英人迭更司Charles Dickens之小说, 善状社会之情态, 读之如禹鼎象物, 如秦镜照胆。长篇大卷一气呵成, 魄力之大, 古今殆无其匹。”
从幼年开始, 狄更斯便接触到司各特的历史小说;在开始着手撰写自己的历史小说前, 狄更斯阅读了众多世界名著, 其中不乏司各特的历史小说著作。他在此基础上立足于现实, 通过广泛的阅读、思考和实践将司各特历史小说的思想内涵和艺术风格进一步发展进化, 通过观察底层民众身不由己的命运, 提出关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发展历史、人类本性以及不同阶层人物命运等诸多方面的问题, 描述了19世纪英国维多利亚时期社会光怪陆离的人物千姿百态。狄更斯历史小说采用繁复的叙事模式, 提出历史长河中事件、人物、文化与社会现状之间的关系, 通过小说这种文体, 虚实结合来表现人类生活的实质, 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狄氏风格小说。狄更斯曾提及, 回忆过去是为了再现被人们遗忘了的历史, 而绝非逃避或拒绝。
狄更斯漫长的创作生涯中创作的第一部历史小说是于1841年完成的《巴拉比·拉奇》, 这部小说发生背景是1780年的伦敦, 那年的伦敦发生了一次后人称之为“伦敦起义”的事件, 当时的英国清教徒领导一群不明所以的民众, 掀起了一次反对罗马天主教统治的暴乱。谈及狄更斯的历史小说处女作, 不可不提及的是狄更斯的忘年交卡莱尔 (1795-1881) , 他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历史家、文学家、社会活动家和政治改革家。在1840年的一次演说会上, 崭露头角的青年小说家狄更斯初识卡莱尔, 便受到他的强烈感染。当时卡莱尔的历史名著《法兰西革命》 (1837) 面世时间不长, 狄更斯自从初识卡莱尔受其感染之后, 将这部作品反复研读。此后的1841年, 他创作并发表了第一部历史小说《巴拉比·拉奇》。
狄更斯从事小说创作的时期, 是政治上资产阶级开始掌握政权经济上资本主义日益繁荣的维多利亚时代。然而, “从封建社会的灭亡中产生出来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并没有消灭阶级对立, 它只是用新的阶级、新的压迫条件、新的斗争形式代替旧的罢了”。在狄更斯看来, 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虽然资本主义发展正处辉煌期, 却存在着极其严重的阶层分化、差距极大的贫富不均等诸多问题, 维多利亚时期是资本主义自萌芽起最贪得无厌、虚假伪善、卑鄙无耻的年代。他采用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描绘了伦敦这个大而无当的城市因为资本主义发展而带来的急剧扩张对于生存其间的人物个性造成的巨大影响。
在历史小说《巴拉比·拉奇》中, 狄更斯直接取材于真实历史事件, 以1780年6月的戈登暴乱为主要背景, 描述了社会等级地位各异且宗教信仰迥然不同的人物在生活各层面诸如宗教信仰自由、经济利益、家族亲情、个人爱情追求等方方面面的束缚及矛盾冲突。另外, 狄更斯承袭了司各特历史小说的特点, 将真实的历史事件与虚构的个人遭遇糅合在一起, 创作出独具个人风格的历史小说。同时, 狄更斯还在小说中揭示了当时社会生活中与政治斗争盘根错节的宗教矛盾。学者曾这样论述:“《巴纳比·罗奇》很自然地令人记起司各特一八一八年的《中洛辛郡的心脏》, 该书就有暴民冲击监狱的场面, 《巴纳比·罗奇》的暴动场面显然受到它的影响。”
作为19世纪英国最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狄更斯在他的著作中创造了各种类型的人物形象, 从不同角度不同程度上披露了现实, 也体现了作者自己的世界观及创作目的。如《巴拉比·拉奇》中热情豪爽, 勇敢正直的铁匠瓦登。狄更斯希冀民众能以正直的瓦登为道德的楷模, 借其种种活动来表达自身道德理念。同时通过描述被卷入这次“起义”的民众, 或言之, 参与暴乱的人物种种表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