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叙事文学中武则天的明君形象与女性心态.docVIP

明清叙事文学中武则天的明君形象与女性心态.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清叙事文学中武则天的明君形象与女性心态 历史上的武则天经常出现在文学作品中。唐人作品中的武则天形象比较符合历史,相对比较客观;宋元时期,人们的主观倾向在武则天形象上表现得比较明显;明清时期,受封建礼教的影响,叙事作品中的武则天形象总体上比较差,甚至出现了丑化的倾向。但也有少数作品,塑造了一个理想的女皇形象,她开设女科、任命女官、为女性翻案等,这是当时女性参与社会事务心态的表达。 一、女性参政的理想明君 明清时期女子在礼教的规范下从社会事务中退化出来,其活动范围仅限于家庭。男性的社会理想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而女性最值得称道的是“女子无才便是德”,相夫教子才是根本,只有“夫贵”才能“妻荣”。但女性参与社会的努力却从来都没有停止过。“由于女性的现实文化角色是与自然人相冲突的,父系文化不得不付出极大的精力,来维持对女性的文化高压环境,一旦这种外在的文化环境松动,女性的文化面貌就随之发生较大的变化。女性的自我意识觉醒的曲线往往是和父系文化盛衰的曲线相重合。”[1]从家庭走向社会的女子只有少数几种:一种是妓女——一直活跃于社会上的女人;第二种是驰骋沙场、军功卓著的女人,如妇好、花木兰、冼夫人、浣花夫人、梁红玉等;第三种是才女,如曹大家、班婕妤、苏惠、李易安、朱淑真等。才女能够获得较好的社会名声,但却又令男性“望而生畏”。女子有才气,就有了思想,有了思想,往往希望参与社会事务,这是男人们所惧怕的。“男性历史学家和男性政治学研究者,极力将女性排斥在政治史和政治学之外,可以理解为两个原因:一方面,男性学者将男性经验视为唯一标准和普遍经验,难免会以偏概全,女性经验和女性在政治中的作用被忽略就不足为奇了;另一方面,男性学者或多或少对女性介入政治领域的现象产生了恐惧,似乎感觉到了男性群体这一传统文化赋予的权利被女性蚕食着,似乎觉得如果政治权力中心的性别秩序被打乱,将会危及到整个政治权力系统的安全。所以,他们对女性参与公共政治领域是如临大敌,并且选择在政治史和政治学文本中遗忘女性的存在,即使有些妇女被提及,也往往是作为一个‘妇女干政’的反面教材。”[2]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真正临朝称制的女皇帝,她建立了大周王朝,坐了数十年天下。在她当政时期,经济繁荣,社会全面发展。在女子执政的历史中,武则天无疑是最成功者。《镜花缘》中的武则天是小说所塑造出的一个理想明君形象。 武则天虽贵为君主,但并非贪得无厌、狂妄自负。《镜花缘》第五回当太平公主恭贺武则天会得到如古之“八元”、“八恺”等英才辅弼时,武则天非常谦虚道:“此虽上天垂象,但朕何德何能,岂敢妄冀巾帼中有八元,八恺之盛。倘得—二良才,共理朝纲,得备顾问,心愿也就足了。”[3]武则天希望巾帼之中也会出现栋梁之材,但并没有过度奢望,没有因为自己是君主就不可一世。 武则天比较理智,有容人之量。武则天具有安邦定国的能力及感召力,即使她的政敌,在某种程度上也不得不与她妥协。如在开设女科时,一大批政敌的女儿前来参加考试。如徐敬业的侄女徐丽蓉、骆宾王之女骆红渠等都是与武则天是势不两立的仇人,但都积极赴考。另外,一些反对武则天的人仍在朝为官,如文隐担任淮南节度使等。武则天能够使对手为己所用,成功地驾驭这些反对者,显示出非凡的领导能力。唐敖中了探花,有言官上本参奏唐敖曾经与徐敬业、骆宾王等人结拜为异性兄弟,请旨降为庶人。武则天并没有加罪于他,只是把他降为秀才。在封建社会,最大的罪名莫过于谋反,君主最忌讳这一点,唐敖的经历触及到了最敏感的问题,定一个“谋反”的罪名轻而易举,直接斩首或满门抄斩都是有可能的,而武则天却能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搞连坐,从轻处理,可见其气度。 武则天明察秋毫,能体恤民意。如她发现当年科考中的一些弊端,便另设补考。因回避亲戚关系而未参加考试的问题应该由考官提出,这里却是武则天自己发现并主动提出的,反衬出武则天心思缜密,对有才能之人的重视。对有特殊情况应考人员的特殊关照,则是武则天平时行事作风的反映。女性执政,惺惺相惜,自然会提拔有才能的女性。许多文学作品就虚构了这样的理想国,为女子施展才华提供用武之地。 二、开设女科 现实社会中女性没有机会走向社会,这种意愿在文学作品中找到了实现的方式,即参加科举考试。明代徐渭《女状元》中的黄崇嘏、清代邱心如长篇弹词《笔生花》中的姜德华、清代陈端生长篇弹词《再生缘》中的孟丽君,她们都是乔装改扮,进京赴考,高中状元。这些女性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女扮男装,借助隐藏身份来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想以女性的真面目建功立业,只能寄希望于统治者承认女性的身份、地位及参与社会事务的正当性。能实现这个理想的最佳途径就是武则天。 武则天很重视有才能的女性,但历史上并没有开设女科举的记载。或许武则天未尝没想过开设女科,可能囿于当时条件,没有实现,但这种设想却在文学作品中开花结果。最典型的作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