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看朱成碧”下的爱情与野心——武则天《如意娘》浅探
提到武则天,也许所有人的第一反应都是君临天下、威风凛凛的女皇:她以“曌”自命为名,意为日月凌空,普照大地,并将此作为自己的激励,成为了撼动天下的人物。的确,武则天是一个具有铁腕手段的人物,但她终究是一个女人,所以在运筹帷幄的背后,也就无可避免地有颗女人敏感脆弱的心和追求爱情的本能渴望。这从她的《如意娘》中可见一斑:
看朱成碧思纷纷,憔悴支离为忆君。
不信比来常下泪,开箱验取石榴裙。
一、时间与背景
关于武则天为了谁、在什么时候以及在怎么样的背景下作下的《如意娘》一诗,不同学者看法不一。学界比较普遍认可的说法是,《如意娘》乃武则天出家为尼期间为高宗李治而写,但也有其他观点。
(一)如意年间为男宠而作
称帝两年后,即公元692年,武则天将年号改为“如意”,因此有一种说法认为,《如意娘》写于如意年间,是为武则天的男宠而作。比如任半塘《唐诗声》中记载:“《升庵诗话》六:‘张君房《脞说》云:千金公主进洛阳男子……武后爱幸之。改明年为“如意”元年。是年淫毒男子亦以情殚疾死,后思之,作此曲,被于管弦。呜呼!武后之淫虐极矣!’”[1]
这一观点不足为信,任半塘也特别指出“张、杨因‘如意’二字,拟说如此,未足据。”[1]也有其他人认为武则天写下这首诗是因为洛阳男子,但确实没有支撑这一说法的依据。629年的武则天,年纪已经到了69岁,虽然已经不再年轻,但作为万人之上、江山之主的她,魅力之大足以吸引或强迫众多男人依附于她,她身边依旧不缺或文或武或刚或柔的优秀男人,围绕在她身边的男宠依然有很多。无论是从她天生的性格分析还是从她一贯的做事风格来说,在武则天的一生中能让她悲伤到“看朱成碧”的事应该是不大可能存在的,以她此时的地位,对喜欢的男人更应是唾手可得,当然也不会存在让她动情到“憔悴支离”地步的男人,因为只有爱而不得才会如此之伤感,身居最高位的武则天又怎么会抒发如此低姿态且带有哀怨之意的深情?由此可见,这首诗里所展现的武则天的状态和情感,与当时贵为帝王的武则天是不相符合的。
从历史上考据,唐代时期,“石榴裙”因其俏丽动人的色彩,颇受当时年轻女性的青睐,大多数的妙龄女子都会身着石榴裙,但也仅限于年轻女子,年纪大些的女性基本就不穿了。由于“石榴裙”在当时的盛行,因此很多唐代诗歌都将“石榴裙”写进诗里,比如我们熟知的《琵琶行》:“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这“血色罗裙”即“石榴裙”的代称。再比如白居易《府酒五绝·谕妓》中的“烛泪夜粘桃叶袖,酒痕春污石榴裙”,《官宅》中的“移舟木兰棹,行酒石榴裙”,万楚《五日观妓》中的:“眉黛夺将萱草色,红裙妒杀石榴花”,以及杜审言《戏赠赵使君美人》中的“红粉青蛾映楚云,桃花马上石榴裙”等。从这些诗作来看,在当时穿石榴裙的人的确都是些年轻少女,69岁的武则天自然不可能穿如此艳丽之物。因此,虽然这首诗里有“如意”两个字,但不能就此断定这首诗是作于如意年间,也没有任何依据能够将之佐证。
(二)出宫为尼前写给李治的情挑之作
《如意娘》是写给唐高宗李治的这一点几乎得到了普遍认同,但有人对其作于武则天寺庙为尼时的说法表示怀疑。当时的武则天是一名女尼,作为尼姑,只能穿麻衣,禁止穿其他的衣裙,所以何以支撑诗中“泪染石榴裙”之说呢?因此有人提出,此诗应是武则天出宫前所写。
的确,作为寺庙尼姑的武则天,不太可能穿上石榴裙,但关于“是在武则天出宫为尼前不久写给互有好感的皇太子李治的情挑之作”[2]的看法也难以成立。武则天的行事作风向来是有些狠厉的,据史记载,唐太宗曾养了一匹烈马,虽然他十分喜爱这匹烈马,却苦于如何将它驯服,武则天便对太宗说道:“妾能制之,然须三物,一铁鞭,二铁挝,三匕首。铁鞭击之不服,则以挝挝其首,又不服,则以匕首断其喉。”[3]这是武则天过去的旧事,当时的武则天是如此地豪情满怀,但她的《如意娘》却丝毫不见应有的漫漫豪情,甚至散发着幽幽的悲伤。以武则天的个性,本是无法写出如此千回百转、痴动人心的诗歌的,只有正处于极度迷茫困厄及情感失落的状态,才能在她彪悍的人生中撕开一道柔情脉脉的缺口,用以流露女子的哀怨。
而感业寺就是那道缺口。虽然武则天为尼时只能着麻衣,但如果诗中的这件石榴裙并非实物,而是作为武则天心中的对过往美好年华的追忆、对往后生活憧憬的标志,那么这一说法便是合情合理的。曾经明媚放肆地驯服烈马的少女,此刻在感业寺惴惴不安,伴着青灯古佛落寞度日,其中难免有落差。衣食住行的清苦不用提,关键是失去了呼风唤雨的自由及对未来的不可期,这对曾经风光无限、聪慧豪情的武则天来说才是致命的伤。那抹鲜红的倩影,代表着武则天的青春和心底最深的渴望,无计可施之时,她只能紧紧抓住李治对她的旧情难忘这最后一根救命稻草。武则天的美貌才情本就有别于后宫其他女子,犹如万绿中一点红十分惹目,但李治作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