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唐诗》所见武则天诗作的类型分析
武则天(624—705)是一位带有传奇色彩的历史人物。她从一个普通的女子成为唐太宗的才人,继而成为唐高宗的皇后,再成为“大周”的皇帝,先后在政治舞台上活跃了将近半个世纪,成为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女皇的武则天,是一个铁腕人物,给人留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印象。诚如谭正璧先生所说:“武则天是政治家而兼文学家,她的一生事业,大足为五千年来沉埋的女性一吐愤气。”[1]129近人谢无量也说“自来妇女亦无此大手笔”[2]10。她君临天下,威风凛凛,可一旦前面加个“女”字,在运筹帷幄的背后,也就难免有颗女人敏感脆弱的心。
《全唐诗》卷五作者小传云:“则天皇后,今存诗四十六篇。”[3]51据笔者翻检《全唐诗》卷五实收其诗四十七首。同书卷十至十五“郊庙歌辞”中重出《武后大享昊天乐章十二首》、《武后明堂乐章》、《武后大享拜洛乐章》、《武后崇先庙乐章》三十八首。虽然诗歌名字有所改动,但诗歌内容并无二致,卷五已录。另外,同书卷十三有《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卷五未录。《全唐诗》共收录武则天诗歌五十七首,收录情况见下表:
卷五卷十至十五 郊庙歌辞曳鼎歌唐享昊天乐(12首)武后大享昊天乐章十二首卷十(同卷五)唐明堂乐章(11首)武后明堂乐章(11首)卷十(同卷五)唐大飨拜洛乐章(14首)武后大享拜洛乐章(14首)卷十二(同卷五)唐武氏享先庙乐章武后崇先庙乐章卷十五(同卷五)早春夜宴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卷十三游九龙潭赠胡天师从驾幸少林寺并序石淙腊日宣诏幸上苑如意娘制袍字赐狄仁杰
除此之外,陈尚君辑校的《全唐诗补编》补有《游仙篇》、《游石淙诗序》(《全唐诗》卷五有诗无序,与卷五可计为一首)、《听华严诗并序》、《赐姚崇》。《全唐诗补编》与《全唐诗》合计,传世的武则天诗歌共六十首。
对于目前所见武则天的诗歌,因无法还原当时的社会情境或历史真实,我们不能确知其创作情状,笔者仅就《全唐诗》所见武则天的诗歌进行分类评析。
现存武则天的六十首诗歌,从题材上可大致分为郊庙歌辞、宴游、闺怨、赐赠、游仙等类,其中有四十九首是郊庙祭祀乐。这些作品皆是伴雅乐的歌词,在祭祀时配有一定的乐律、宫调、乐器、服饰和舞蹈。其中关于郊庙祭祀的有《唐享昊天乐》12首、《唐明堂乐章》11首、《唐代大飨拜洛乐》14首、《唐武氏享先庙乐章》1首、《武后享清庙乐章十首》、《曳鼎歌》等。这类郊庙祭祀诗占了其诗歌总数的绝大多数,几乎涵盖了武则天时期的所有重要仪式。此外,诗歌类型还包括记游宴饮诗五首,如《早春夜宴》、《游九龙潭》、《从驾幸少林寺》、《石淙》、《腊日宣诏幸上苑》等;赐赠诗三首,如《赠胡天师》、《制袍字赐狄仁杰》、《赐姚崇》等;闺怨诗——《如意娘》;听经诗——《听华严诗并序》,游仙诗——《游仙篇》。从这些诗歌中,我们可以一窥女皇诗人的个性禀赋、气度风范、审美特征。
一、 郊庙祭祀诗歌——威风凛凛的帝王之象
郊庙祭祀诗主要分为两类:一是祭祖先,二是祭天地。郊庙祭祀诗歌一般都具有一定的功利性目的,主要是歌功颂德。武则天的祭祀诗主要是“颂”诗。《毛诗序》曰:“颂者,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于神明者也。”[4]18据学者研究,“颂”跟先民的祭祀有较大的关系。叶舒宪释“颂”时认为:“‘公’为男性符号,‘页’即头颅。在神话信仰中是阳性生命力、生殖力的储存库,‘公’与‘页’相对应,实际上暗示着阳物与头脑的认同关系。‘公’的概念源于有关神圣阳物的国家祭典,该祭奠的作用在于将神圣阳物所代表的蕃殖生育力传播到所有国土之中,让全体民众分而享之。‘页’为头,头即容器也,也就是《毛诗序》所讲的‘美盛德之形容’。从中可看出‘颂’的原始意义,即将男人的生殖器放入‘头颅’中用来祭祀。”[5]451可见“颂”是与浓厚的男权色彩相契合的一种祭祀活动。
《诗经》里的《颂》,就是指在郊庙里举行盛大的祭祀仪式时念的祭文,内容分为赞美神灵、祖先的功德等。这种祭文通常是配合雅乐念的四言诗,以显其典雅、古朴、庄重,念祭文的人一般是男性。到了两汉魏晋南北朝时期,“颂”体诗有些衰落了,但到了武后朝,这种“颂”体又被采用。这种堆砌词藻、呆板富丽的诗歌在形式上的意义自然是大于思想价值的。
对“颂”的理解,可知“颂”这种形式与男权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也就是说“颂”是男权社会的产物。武则天身为一介女流,采用这种“男权化”色彩颇浓的诗歌形式,本身就在诏示天下人:吾非一般母妻,乃是与男性享有同样权利、尊荣的帝王。
在中国,写好四言为主体的诗,几乎是一个人有帝王气概的象征。有学者说:“四言诗的节奏是单纯的,没有变化的。但正是因为它的节奏的单纯,句式的缺少变化,才使四言诗具有为其他形式的诗所没有的特殊意味。它读起来铿锵有力,决无缠绵凄恻的情调,透露着诗人的坚定意志和内外如一的质直性质。它更适于言志,而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