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问题里的“大”学问
摘 要:追问,是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一种引导手段,绘本阅读活动中也必不可少,巧妙的追问就是阅读活动教学有效进行的催化剂,更是促进幼儿进行深度学习的重要方法。教师要根据孩子活动的情况和问题的发展,制定教育方针和调整方式,注意对幼儿的思维做及时的疏导、点拨。笔者尝试结合同伴或自己在开展绘本阅读活动时碰到的具体问题进行剖析,希望借此寻找到教师在绘本阅读活动中的一些追问策略,来引发幼儿深入思考绘本的有关问题,巧妙地运用“追问”这把知识钥匙来打开幼儿深度学习的大门。
关键词:绘本阅读;深度学习;追问策略
中图分类号:G6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8918(2023)31-0001-06
一次精彩的阅读活动,就犹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的精妙之处在于教师与幼儿之间心灵的沟通;是师幼之间相互倾听、相互接纳、相互尊重、彰显个性的过程;还是幼儿与读本之间的对话。但是幼儿的思考以及对绘本内容的理解,缺乏多维度、深层次,往往是浮于表面。这就需要教师运用契合时机的追问,引领幼儿独立思考,帮助他们逐渐突破阅读瓶颈,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通过多年努力实践与研究,对如何在绘本阅读中巧用追问来促进不同能力层次幼儿的深度学习,笔者也积累了一些思路和想法,具体如下:
一、 首尾相连,步步为营
在班级里总有一些喜欢抢着回答问题,却总是抓不到老师提问的重点,答非所问顾左右而言他的幼儿。我们有时候会忍不住去责怪这部分孩子心太急,但会出现这样的现象难道真的就只是孩子单方面的问题吗?教育家陶行知说:“发明千千万,起点在一问。”从这里就可以看出活动中教师提问的重要性,如果教师刚开始设计的问题就不够恰当,那孩子也就自然也无法明白老师提问的寓意。那么当老师设计的第一个提问确实失误之后又该如何弥补,如何将已经偏离轨道的幼儿重新引导回归正题呢?笔者想这时可以尝试运用到追问策略之一——“首尾相连,步步为营”。也就是说要运用追问来弥补设计问题上的不足,走包围式路线,帮助孩子突破难点。
例如在阅读活动《边界》当中,教师本次活动中一个很重的细节就是要让幼儿感受到门是我们人类家的边界,从而延伸出来理解到生活中、自然界中边界无处不在。针对活动的重难点,教师刚开始提出的问题是:“家有没有边界?什么是家的边界?”这个问题一出来,本来老师预想的是孩子们一定会马上理解,但还没等大家都想清楚,那些喜欢抢答的幼儿就马上喊了起来“门没关紧,小偷就会进来”“有很多坏人,门还要有密码”“家里也和我们幼儿园一样要刷卡”等,就这样其他孩子也开始乱了套,随便回答起来,这下看似场面讨论十分热闹实则都是在答非所问,而教师这时并没发现问题的所在,而是给予了总结:“你家的铁门就是家的边界。”孩子们听得是一头雾水,谁也没有完全理解老师提问的用意。这也就给活动的后续开展设置了障碍,由于重难点刚开始没有得到突破,所以孩子们后面的阅读都几乎要靠老师来点拨才能理解清楚画面中的内容,感受到“边界”的意义,导致整个活动中教师很忙、孩子很蒙,活动重难点更是难以得到突破,最终草草收场。
其实活动后我们讨论了在孩子们回答出了“刷卡进入”这个具有提示价值的内容时,教师就应该准确把握时机从刷卡入手引导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运用“首尾相连,步步为营”的追问策略,以从小区—幼儿园—班级—家庭这样包围式的路线进行追问。如:刷卡进入的地方是哪里(幼儿园、小区的大门等)?刷卡之后进入幼儿园要通过哪里(门)?所以这道门就是幼儿园的边界。进入班级又要通过哪里(门)?所以班级的门就是班级与班级间的边界;那进入我们的家也必须通过哪里(门)?所以家里的门(就是我们家的边界),这样的追问才能弥补教师提问上的不足,帮助孩子轻松理解“门是家的边界,我们生活中许多地方都有边界”,突破活动难点,引导学生逐步理解生活中、自然界中无处不有边界也就顺理成章了。
又如在阅读活动《地球的呼吸》中,教师要引导幼儿通过观察理解画面所表达的没有了新鲜氧气,人们只能戴着氧气罩生活的悲惨境况。可是老师设计的提问却是:“这是什么地方?”孩子就直观地根据自己的观察说:“车站、马路。”教师追问:“你怎么知道这是车站?”幼儿回答“因为有车子,就是车站”之后便没有了下文。其实这时如果教师继续追问:“对呀,车站里停着这么多的车,这些车一开动起来就会排放出什么呀?”想必孩子一定会说:“会排出很多的废气。”那就可以继续追问:“排出这么多的废气人们会感觉到什么?我们会怎么生活呢?”相信老师的及时调整一定会让孩子们懂得老师提问的真正目的,孩子们一定能回答出更多富有价值的内容,达到双向互动、互赢的目的。
这样的追问策略就是当第一个提问不够明确孩子无法理解时,老师要善于调整围绕最初的话题用一连串比较细碎的追问来弥补,这样在老师的引领下,幼儿一定能慢慢突破绘本中难以理解的部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