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65.020.01
B16
DB51
四 川 省 地 方 标 准
DB51/T 2452—2018
一年生黑麦草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2012 - 04 - 18 发布
2018 - 05 - 01 实施
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发 布
目 次
前 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防治对象 1
5 绿色防控原则 1
6 绿色防控技术 1
附录A(资料性附录) 黑麦草主要病害基本信息 3
前 言
本标准依据GB/T 1.1-2009给出的规定进行编写。
本标准由四川省农业厅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四川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起草单位: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刘勇、张蕾、黄小琴、伍文宪、周西全、朱永群、薛龙海。
一年生黑麦草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规程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四川省一年生黑麦草主要病害绿色防控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四川省一年生黑麦草主要病害防治。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 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一年生黑麦草
又称多花黑麦草(Lolium multiflorum),意大利黑麦草。一年生黑麦草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 须根强大, 株高80 cm~120 cm。一年生黑麦草生长快, 分蘖力强, 再生性好, 产量高, 茎叶干物质中分 别含蛋白质13.7%,粗脂肪3.8%,粗纤维21.3%,草质好, 适宜青饲、调制干草、青贮和放牧,是饲养 马、牛、羊、猪、禽、兔和草食性鱼类的优质饲草。
4 防治对象
一年生黑麦草主要病害有锈病和叶斑病。引起锈病的病原为禾冠柄锈菌(Puccinia coronata); 引 起叶斑病的病原为网斑德斯霉菌(Drechslera spp.)和灰葡萄孢菌(Botrytis cinerea)。一年生黑麦草锈 病和叶斑病危害症状、发生规律等详见附录A。
5 绿色防控原则
坚持预防为主, 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以种植抗病品种、健康栽培、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 药剂施用符合 GB/T 8321 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6 绿色防控技术
6.1 选用抗病品种
选用适宜当地栽培种植的优质抗病品种。
6.2 农业防治
6.2.1 合理密植
播种量为1.5 kg/667 m2。
6.2.2 合理施肥
——沼液灌溉区: 播种前7 d~10 d,施用沼液10 m3/667 m2~15 m3/667 m2;每次刈割后施用沼液1次, 施用量10 m3/667 m2。
——普通栽培区:播种前施用复合肥(N: P: K= 15: 15: 15),施用量40 kg/667 m2~50 kg/667 m2; 每次刈割后施用尿素1次,施用量5 kg/667 m2~10 kg/667 m2。
6.2.3 合理刈割
黑麦草生长高度50 cm刈割一次, 生长周期刈割3次~4次。其中, 翌年3月下旬应刈割1次, 留茬高度 为6 cm。
6.3 药剂防治
6.3.1 种子处理
播种前采用枯草芽孢杆菌1×107 CFU/mL浸种,室温下浸种5 min,晾干后播种。
6.3.2 生长期防治
于三月下旬刈割一周后用枯草芽孢杆菌进行灌根, 施用浓度为1×107 CFU/mL,用药量为1×1013 CFU /667 m2.次。
生长过程中, 发病严重区域选用抑霉胺和三唑类杀菌剂防治黑麦草叶斑病和锈病, 用药防治时严格 遵守 GB/T 8321 规程。
附 录 A
(资料性附录)
黑麦草主要病害基本信息
A.1 黑麦草锈病
A.1.1 病原
由担子菌亚门柄锈属,禾冠柄锈菌(Puccinia coronata)所致。
A.1.2 症状
病菌主要危害叶片, 也可侵害叶鞘、杆和穗, 可使叶片褪绿、发黄, 光合作用减弱; 发病严重时病 斑汇合, 逐渐失去光合作用, 直至病叶干枯死亡。夏孢子堆常分布在中、下层叶片的两面, 散生于叶脉 间。初期病斑为淡黄色小点, 渐变至橙褐色脓疱状突起。后期孢子堆表皮(包被) 破裂, 露出橙黄色粉 末状夏孢子。病情严重时, 夏孢子堆常彼此连聚, 叶片从尖部向下逐渐枯死。深秋季节, 在枯叶背面产 生黑褐色突起的冬孢子堆。
A.1.3 发生规律
病原菌以夏孢子在黑麦草秋苗或病残体上越冬,次年3月开始侵染,产生新的夏孢子堆,继而以夏 孢子进行重复侵染,直至越冬,完成侵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DB51T 425-2018茶树良种扦插繁育技术规程.pdf
- DB51T 430-2022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docx
- DB51T 430-2022大白菜生产技术规程.pdf
- DB51T 475-2018猪瘟防治技术规范.docx
- DB51T 559-2018机械采茶、修剪配套技术规程.docx
- DB51T 607-2019茶树小绿叶蝉测报调查规范.docx
- DB51T 664-2018猪伪狂犬病防治技术规范.docx
- DB51T 675-2018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docx
- DB51T 675-2018青贮玉米栽培技术规程.pdf
- DB51T 682-2016电梯安装施工方案编写规范.docx
- DB51T 2453-2018巴山新居公共管理指南.docx
- DB51T 2454-2018巴山新居基础设施指南.docx
- DB51T 2455-2018巴山新居便民服务指南.docx
- DB51T 2456-2018巴山新居总体规划指南.docx
- DB51T 2457-2018斑点叉尾鮰柱形病诊断技术规程.docx
- DB51T 2458-2018大鲵蛙病毒病诊断技术规程.docx
- DB51T 2459-2018稻田福寿螺防治技术规程.docx
- DB51T 2460-2018空心莲子草防治技术规程.docx
- DB51T 2461-2018桑椹菌核病防控技术规程.docx
- DB51T 2462-2018县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规范.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