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文言虚词复习教案.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1 / 5 初中文言虚词复习 教学目的:理解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教学重点:掌握“之而其为以于”的常见用法。教学方法:归纳总结,讲练结合。 教学时间:二课时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文言虚词“之而其为以于”使用频率高,是武汉考纲要求。在中考试题中,文言虚词一般不作为测试重点,只要求考生对常见的文言虚词用法进行区别,以有助于理解文言语句。二、考点阐述: 首先让我们看 2010 年武汉中考题: 下列句中加点的“以”与例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C) 例句:遂以其父所委财产归之 A.何以战 B.不以物喜 C.故临崩寄臣以大事D.以塞忠谏之路 考点设置:常见虚词“之而其为以于”的意义和用法 题型设置:为选择题,选项为四个,题干要求判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的意同。 题料来源:所选阅读材料以外的例句几乎全选自课内所学课文。 考查难度:要求从意义和用法两方面解题,即解释虚词在不同句子中的含义和语法功能 。三、复习方法: ①掌握常用虚词的一般用法。 ②通过比较分析,根据语境推断虚词的意义和作用。 ③为常用虚词的每一种用法列举两、三个典型例句。四、复习常用虚词“之、而、其” 之 (一)代词 作第三人称代词,可以代人、代事、代物。代人多为第三人称,译作“他(她)(他们)”、“它(它们)”。如: ①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曹刿论战》) ②肉食者谋之。(《曹刿论战》) (二)助词 结构助词,译为“的”,有的可不译。如:①予尝求古仁人之心。(《岳阳楼记》)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结构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如: ①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扁鹊见蔡桓公》)②于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③臣以王吏之攻宋也,为与此同类。(《公输》) 音节助词。用来调整音节,无义,一般不翻译。如: ①公将鼓之(《曹刿论战》)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结构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如:①何陋之有?(《陋室铭》) ②宋何罪之有?(《公输》)③而城居者未知之也。(《满井游记》) 结构助词,是定语后置的标志。如:①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三)作动词,可译为“到”、“往”。如:吾欲之南海,何如?(《为学》)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之”的用法和意义故时有物外之趣。 菊之爱,陱后鲜有闻。水陆草木之花。 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菊,花之隐逸者也。 彼竭我盈,故克之。渔为甚异之。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辍耕之垄上。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而 主要作连词用,可以表示以下关系: l.并列关系,一般不译,有时可译为“又”。如: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论语)十则》) 承接关系,可译作“就”“接着”,或不译。如:①扁鹊望桓候而还走(《扁鹊见蔡桓公》) 转折关系,译作“但是”“可是”“却”。 ②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 4.递进关系,译作“而且”“并且”或不译。如:①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亭记》) ②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十则》5.修饰关系,可译为“地”“着”,或不译。①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泉香而酒洌 修八尺有余,而形貌失丽日出而林霏开 呼尔而与之 朝而往,暮而归面山而居 人不知而不愠 其 (一)代词1.作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作“他(她)”“他(她)的”“他们”“他们的”“它”“它们”“它们的”。如:①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十则》)②屠大署,恐前后受 其敌(《狼》) 2.指示代词,可译为“那”、“那个”、“那些”、“那里”。如:①复前行,欲穷其林(《桃花源记》) 也可译作“其中的”,后面多为数词。如: ①其一犬坐于前(《狼》)②蜀之鄙有二僧,其一贫,其一富。(《为学》) (二)副词 放在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猜度、反诘、愿望等语气,常和放在句末的语气词配合,可译为“大概”“或许”“恐怕”“可要”“怎么”“难道”等,或省去。①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②安陵君其许寡人!其:可译为“可要”。(《唐雎不辱使命》) 学生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中“其”的用法意义舍其文轩 望其旗靡 不可知其源增其旧制 俟其欣悦,则又请焉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其西南诸峰 其喜洋洋者矣 五、完成《能力训练》相应题目 第二课时 一、复习常用虚词“以、于、为” 以 教师讲析 (一)介词 介绍动作行为产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如:①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岳阳楼记》)②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前一个“以”表原因,后一个“以”表目的。)(《出师表》) 介绍动作行为所凭借的条件,可译为“凭

文档评论(0)

hao187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武汉豪锦宏商务信息咨询服务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420100MA4F3KHG8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