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南朝帝陵石刻神兽名称考证
明代石雕以其理想化的主题、生动的整体形象、简洁生动的装饰和优秀的雕刻工艺而闻名。所谓南朝石刻,通常是皇帝陵前石刻和王公贵族、文武功臣墓前石刻的统称,因此也称南朝陵墓石刻。这些石刻作品,以成双成对的形式和固定的顺序分列陵墓神道两则。根据对保存相对完整、位于今江苏丹阳市荆城桥梁“文帝”萧顺之建陵和位于南京市栖霞区甘家巷小学内梁安成康王萧秀墓石刻遗存的考证,南朝陵前与墓前石刻的区别,除规模尺度、组合排列方式上有所不同外,石刻神兽的造型和名称差异最为突出。有关南朝陵墓石刻神兽的名称,墓前的称做“辟邪”,学术界对此似乎无太多的争议,但陵前石刻神兽的名称一直以来就称谓不一,争论不休。
一、 南朝帝陵石刻神兽名称的确定
南朝帝陵石刻,大都散置于野外。20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文物部门曾对此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整修,但终因年代久远、石材质地优劣不同等客观因素,加上缺乏切实具体的保护措施,因此自然腐蚀和人为破坏现象严重。就单个石刻神兽来看,相对完好的是齐“宣帝”萧承之永安陵(建元元年,公元479年)的一对。位于丹阳胡桥镇东北的永安陵,顺地势朝向西南,其神道及两侧石刻碑、柱早已不见踪迹,唯两躯石刻神兽相视而立于旷野之中。右侧一躯除头上角残缺、右后腿修补以外,其余基本完好;左侧一躯头、颈皆已残缺遗失,但四肢、躯干较为完整。从总体造型和装饰上看与其他帝陵石刻并无区别,所不同的是两躯石刻的生殖器部分不仅保存完好而且雕凿仔细,十分地拟人化,其雕刻之精细,形象之逼真可与古罗马肖像雕刻的写实功力相媲美。惊叹之余,觉得这个发现,除了证明东方人在写实功力方面早就不在西方人之下外,对南朝帝陵石刻神兽名称的确定也提供了一个有力的理论根据。
有关南朝陵前石刻石兽的名称,有两部美术史专著是这样表述的:“统称之为神兽的南朝墓前石雕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最引人注目的艺术形象之一。墓前石雕神兽的名称是有争议的。从实物考查,一般在帝陵前的两只一作双角一作单角,王侯墓前皆无角。有的意见认为独角者定名为麒麟,无角的称辟邪。实际上自东汉墓前石雕群出现以来,对神兽的称谓一直比较混乱。东汉时一般称‘天禄’、‘辟邪’和‘狮子’,南朝时又称‘麒麟’、‘狮子’、‘天禄’,往往同一作品的几种称谓都是有根据的。这些名称虽不一致,但所指对象都是带羽翼的被神化了的动物,象征祥瑞辟邪之意。”在以上叙述中,南朝帝陵石刻神兽没有明确的称谓,且陵与墓在概念上似乎有所混淆。另,“石兽都是一对,在帝陵者,一躯为双角的天禄,一躯为独角的麒麟;在王侯墓者,两躯均为无角的辟邪。天禄、辟邪在汉代就已习见。麒麟,在汉代画像砖中也已出现,大都为一角的鹿形。在古书上说成是一种理想化的神异的仁兽。南朝帝陵前的石麒麟,一角而外,全无作为草食驯兽的诸特征,和天禄、辟邪一样为猛兽型。”这里对南朝帝陵石兽明确称之为“天禄”、“麒麟”一对。但对“石麒麟”一角而外完全变异的造型特征似乎有些疑惑。如果是这样,我们这个发现,可以解除这类疑惑,把南朝帝陵石刻神兽的名称确定为雌、雄各一的一对“天禄”,而非一“天禄”,一“麒麟”或其他。其根据有三:其一,天禄其本意是上天赐与的禄福。皇帝即天子,其生前至高无上的权力都是上天赐与的,死后也应得到上天的庇护。其二,麒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吉祥之意,但麒麟在古代传说中很早便有了自己的形象特征:“其状如鹿,独角,全身生鳞甲,尾像牛。”南朝帝陵石刻神兽虽有单角双角之分,但造型特征和装饰风格却是完全一致的一对,仅仅因为有独角就称之为“麒麟”是否过于牵强?其三,假设南朝帝陵石刻神兽为“天禄”、“麒麟”各一,而现在实地考证的结果是二神兽为一雌一雄。那么,雄性“天禄“和雌性“麒麟”或雌性“天禄”和雄性“麒麟”结合在一起,组成一对,这样的组合有何含义?又做何解释呢?
二、 陵宅艺术创造
相关史料认为,南朝帝陵石刻神兽的主要功能是对观者心理起强烈的震慑作用,因此,造型强劲夸张。祥瑞之意只能是通过神兽名称加以表示。陵前石兽与记载功德的碑、柱组合在一起,在佛教盛行的南朝,其实更多的是表达了陵主对后世的一种理想寄托,希望上天赐予他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和享用不尽的禄奉化为神兽“天禄”,永远守护在其身边。而从精雕细刻的拟人化的生殖器造型和两石刻右前爪护着的幼小神兽来看,“天禄”还包含着陵主对生生不息繁衍后代的企盼,希望属于他的所有的荣华富贵能世世代代传接下去。由此看来,南朝帝陵石刻“天禄”的喻义与王公贵戚、功臣名将墓前的石刻“辟邪”所寄予的“驱邪辟恶”之意之间还有着不小的差异。
天禄,本意是指上天赐予的禄位或福禄。它作为一种雕塑主题始于东汉,而专门作为陵前祥瑞神兽则是在南北朝时期。其基本形状为:头上生角,膊上有双翼,兼有虎、狮、鹿以及传说中瑞兽的一些形象特征,亦有人的器官造型结合其中。可谓真正是力与美的交融,刚与柔的相济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