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知识点1:道路交通三要素(驾驶人、乘客、车辆)
驾驶人乘客车辆
道路交通三要素道路交通把人、车、路和环境融为一体,组成一个复杂的大系统。人是道路交通中的主体,在协调和控制交通诸要素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主导地位。道路交通三要素分别为:驾驶人、乘客、车辆。
驾驶人一、驾驶员的反应操作过程驾驶员在驾驶车辆过程中,首先要通过自己的感官(主要是眼、耳)从外界接受信息,产生感觉(视觉和听觉),然后通过大脑一系列的综合反应产生知觉。知觉是对事物的综合认识。在知觉的基础上,形成所谓“深度知觉”,如目测距离、估计车速和时间等。最后,驾驶员凭借这种“深度知觉” ,形成判断,从而指挥操作。这个过程可以抽象如图所示的“环境—驾驶员—汽车”这样一个驾驶控制系统。
驾驶人二、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一)视觉特性在行车过程中,驾驶员要采集和处理各种交通信息。根据统计分析,各种感觉器官给驾驶员提供交通信息的比例分布如下:视觉占80% ,听觉占14% ,触觉占2% ,味觉占2% ,嗅觉占2%。由此可见,眼睛是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采集交通信息的主要生理器官,眼睛的功能直接影响驾驶员的视认性。感知的错误是交通肇事的直接原因,因此,驾驶员的视觉机能直接影响到行车安全。
驾驶人驾驶员的视觉机能 1.视力。在一定距离内眼睛辨别物体形象的能力称为视力,视力可分为静视力、动视力。顾名思义,静视力即人体静止时的视力。驾驶员在考取驾驶执照时,检查的是静态视力——两眼各为0.7 以上,或两眼裸视力不低于0.4,但矫正视力达到0.7以上,无红绿色盲。然而,汽车在行驶时,驾驶员观测道路上的任何障碍物,都是在具有一定相对速度条件下进行的,此时驾驶员的视力为运动视力——动视力。
驾驶人驾驶员的视觉机能视力随速度的增大而迅速降低,如图所示动视力与驾驶员年龄有关,年龄越大,动视力越差。视力还与亮度、色彩等因素有关。同时,视力从暗到亮或从亮到暗有一个话应过程。
驾驶人驾驶员的视觉机能2.视野。两眼注视某一目标,注视点两侧可以看到的空间范围称为视野。视野受到视力、速度、颜色、体质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静视野范围最大,随着车速增大,驾驶员的视野明显变窄,注视点随之远移,两侧景物变模糊。
驾驶人驾驶员的视觉机能3.色感。驾驶员对不同颜色的辨认和感受是不一样的。红色刺激性强,易见性高,使人产生兴奋,警觉;黄色光亮度最高,反射光强度最大,易唤起人们的注意;绿色光比较柔和,给人以平静、安全感。交通工程中将红色作为禁行信号,黄色作为警告信号,绿色光作为通行信号。交通标志的色彩配置也是根据不同颜色对驾驶员产生不同的生理、心理反应而确定的。
驾驶人二、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二)反应特性。反应是由外界因素的刺激而产生的知觉——行为过程。它包括驾驶员从视觉产生认识后,将信息传到大脑知觉中枢,经判断,再由运动中枢给手脚发出命令,开始动作。知觉——反应时间是控制汽车行驶性能最重要的因素。反应时间的长短取决于驾驶员的素质、个性、年龄、对反应的准备程度以及工作经验。另外,驾驶疲劳会引起反应时间增长、反应变慢,驾驶员的处理能力下降,易造成交通事故,所以对疲劳驾驶应引起足够重视。
驾驶人二、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三)驾驶员的心理特点和个性特点。身心健康是安全行车必不可少的条件,思想上注意安全行车、平静的心理状态、安定审慎的性格也是必要的条件。研究表明,情绪不稳定,易冲动,缺乏协调性,行为冒失往往容易造成行车事故。相反,情绪稳定,行为谨慎,有耐心的驾驶员发生交通事故的情况就少些。
驾驶人二、驾驶员的生理心理特性(四)驾驶员的生物节律与行车安全。人类生活的自然环境随着时间的变化而有规律的交替,即是自然节律,如昼夜的交替,季节的变换、潮汐的涨落等。人类作为生活在自然环境中的有生命的机体,与自然环境相适应,其生理活动同样表现出有规律的变化。生理学家称这些人体内存在的生理循环为“生物节律”,生物节律的变化与人类行为有着密切的关系。研究表明,人体中没有哪一种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是没有节律的,如脉搏,呼吸,血压,排泄、睡眠、体温及妇女的生理期等。
乘客人们总是抱着某种目的(如上班.上学、购物、公务、社交、娱乐等)才去乘车的,为乘车而乘车的旅客几乎没有,乘车过程本身意味着时间、体力金钱的消耗。因此,人们在乘车过程中总是希望省时、省钱、省力,同时希望安全、方便、舒适。道路设计、车辆制造、汽车驾驶、交通管理等都应考虑到乘客的这些交通心理要求。不同道路等级线形、路面质量、汽车行驶平稳性、车厢内气氛、载客量、车外景观、地形等对旅客的生理、心理反应都有一定的影响。
乘客道路线形对乘客的影响汽车在弯道上行驶,当横向力系数大于0.2时,乘客有不稳定之感;当横向力系数大于0.4时,乘客感到站立不住,有倾倒的危险。汽车如果由直线直接转入圆曲线,并且车速较快,乘客就感到不舒服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3年资料员资格考试题库答案下载.docx
 -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卷及答案.pdf VIP
 - 安全与急救(四川警察学院)超星尔雅学习通网课章节测试答案.doc VIP
 - 铁总工电〔2018〕125号普速铁路桥隧建筑物修理规则.docx VIP
 - 煤岩复合体能量传递特性与动力灾害关联性.docx VIP
 - 高血压的危害及有效的降压方法.pptx VIP
 - 生涯发展报告.pdf VIP
 - 数学活动 月历中的奥秘及和为定值的两数积的规律 2025-2026学年人教版数学八年级上册.docx
 - 2026教育部教育技术与资源发展中心(中央电化教育馆)招聘3人(非事业编)笔试备考试题及答案解析.docx VIP
 - 弱电施工方案.doc VIP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