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大昭寺出土古乐器
一、 关于大昭寺内古乐器
20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之前,西藏拉萨大昭寺保存了数十件古代乐器。根据当地传说,这些乐器是唐代文成公主从大陆来到西藏的礼物。这些乐器包括了多种不同形制的弦鸣、膜鸣、体鸣、气鸣乐器。每年藏历二月三十日“错曲色蚌”节日(亦称“传小昭”)时,大昭寺僧人都在拉萨街道上列队巡游,并携带寺庙各种珍藏的神像、法器、供物和乐器,向公众展示。这种宗教仪式性的活动俗称“亮宝”。但“文化大革命”期间,大昭寺成为武斗时一派组织的据点,这些乐器在混乱中大部分被损毁、遗失。据笔者调查,目前仅在拉萨的西藏博物馆(20世纪90年代这些乐器曾在拉萨西郊的“罗布林卡”①中陈列展览)和北京的民族文化宫保存着当年大昭寺的4件古乐器。
民族音乐学家边多、毛继增曾亲眼见过大昭寺20世纪60年代以前保存的乐器,据他们的记录,当时寺内珍藏的古乐器有同钦、达玛鼓、扎木年、林布、云锣、曲笛、箫,以及类似羯鼓的“桂扎”、类似新疆维吾尔族乐器卡龙的“居芒”和不知名的弦鸣乐器。令人深感遗憾的是,这些乐器中的大多数,如同钦、达玛鼓、林布,类似羯鼓的乐器和箫、笛等,已经佚失,无法寻见。其中,同钦、达玛鼓、林布等古乐器的原件虽佚失,但其同类乐器目前在西藏寺院与世俗音乐生活中尚有保存和使用,可供参考。曾被记载的云锣虽亦佚失,但笔者曾亲见已经破旧、残缺的原件乐器,并做了笔录和摄影。万幸的是,这些古代乐器之中形制较特殊、具有考证价值的少数几件,竟然劫后犹存。本文作者先后于1993年、1995年得到西藏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北京民族文化宫的协助,对这些乐器进行了近距离的、直接的观察和测量,取得了有关资料。另外,笔者几次在藏区进行田野工作期间,对于大昭寺已经佚失,但在藏区民间和藏传佛教寺院仍有保存的一些乐器的情况也做了调查、了解。
二、 西藏本土乐器
根据有关资料记载及笔者的实地考察,曾经保存于拉萨大昭寺的乐器,有据可查的共有12种。目前,这些乐器仅有4种仍保存在拉萨、北京,其余8种乐器在大昭寺的原件已经佚失。以下对于曾存的12种乐器分别加以说明。
1.同钦:意为“大号”。巨型吹口类气鸣乐器,铜制。形体巨大,整体可分为三节(少数分四节),各节可套装,吹奏时拉伸,停奏时收缩,以便保存。大昭寺原存乐器已佚失,但各地藏传佛教寺院皆备有此种乐器。最大的同钦可长达350厘米,号嘴直径约为5厘米,号口直径约30厘米左右。同钦仅能奏出基音、低音及其五度泛音。基音较低音低八度,发音较模糊,音准不清晰,演奏时常用低音与五度泛音。各地寺院的同钦音高不一,但各寺自己所拥有的同钦音高统一,可以齐奏。每个寺院至少有一对同钦,有的寺院多达数对。各寺的同钦低音音高有F、G、#G、A、B不等。同钦发音音列举例如下:
同钦音区极低,音响洪大庄重,用于寺院诵经活动中的器乐间奏,以及盛大宗教节日中的宗教乐舞羌姆的伴奏。国内外其他民族古代及现今虽有类似的铜管乐器,如中国的汉族、彝族、苗族等使用的中型铜号招军(管身较细,长约百余厘米)等,但从未发现有形制规模如此庞大的铜制号角。同钦应属西藏本土乐器。
2.林布:意为“竖笛”。边棱类气鸣乐器,竖吹,木制。音色浓郁柔和,音量适中。主要用于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伦布寺的乐舞噶尔。乐器多用优质红木或乌木制作,工艺精美,笛身安有银环。笛长约为30—40厘米,设8个音孔,可奏出七声音阶。此类乐器在藏区城镇、农村、牧区等地民间亦有流传。民间制作工艺较粗放,亦有木制者,但多用竹制。在中亚、西亚、南亚各地,此类乐器也广泛流传。大昭寺原存的林布可能来自西藏西边的拉达克地区。据西藏历史记载,17世纪五世达赖喇嘛时期,拉达克土王曾率兵进犯阿里地方,被五世达赖派军击败,土王请降。拉达克王妃乌坚普珍原为吐蕃王室后裔,亲率当地噶尔乐舞队,赴拉萨觐见五世达赖,并敬献歌舞。噶尔乐舞在拉萨演出甚受欢迎,五世达赖遂下令在拉萨布达拉宫亦建立噶尔乐舞队。此后,布达拉宫的噶尔乐舞传往日喀则、昌都及四川巴塘、甘孜等地寺院。三百多年来,林布一直是噶尔乐舞中不可缺少的乐器之一。保存在大昭寺的乐器原件虽已佚失,但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伦布寺噶尔乐舞队使用的林布幸得保存,可资参考。此乐器显然并非来自中原内地。
3.达玛鼓:击奏类锅形膜鸣乐器。鼓腔铜制,皮膜,一大一小,成对使用,二鼓音高不同,主要用于西藏宫廷乐舞噶尔。此类乐器也广泛流传于中亚、西亚、南亚等地。大昭寺原存乐器已佚失。据末代噶尔乐官巴桑顿珠1986年对笔者说,原存布达拉宫的文献(原文献已在文革中被毁)中,曾有达玛鼓的记载,此乐器是17世纪时随噶尔乐舞来自拉达克地区,并非来自中原内地。
4.根卡:擦奏类弦鸣乐器。形制与流传于中亚、西亚各地的拉巴布及我国新疆维吾尔族地区的艾捷克相似。琴体木制,由琴头、琴箱、琴柱、琴弓组成。设三弦,用羊肠弦或丝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4年世界经济分析及2015年展望.docx
- 2011-2015年中国固定资产投资分析.docx
- 2019年上半年我国外贸分析.docx
- 3g测试技术发展现状与未来.docx
- dna预测的两大类方法.docx
- igf-5抑制小鼠腹腔动脉粥样硬化反应的实验研究.docx
- mri对建设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价值.docx
- ssr标记在花生种质遗传育种中的应用.docx
- 《外科正宗》疮疡证治思想探析.docx
- 一种多机器人系统分层强化学习方法.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福建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附答案(研优卷).docx
- 网络时代青少年汉语新词汇的规范使用探究.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高起升搬运车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语言学英语毕业论文题目选择范例论文格式.docx
- (八省联考)2025年福建省新高考综合改革适应性演练数学试卷带解析附答案(培优a卷).docx
- 创新创业基本课程报告(6).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高速曲折缝缝纫机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高铬磨段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高速电机端盖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鱼哨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