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20世纪中国民歌合唱的创作与发展中国民歌合唱的开拓者──谢功成及其混声四部合唱《阿拉木汗》
谢功成于1968年完成了这首歌的混合旋律。作为20世纪上半叶最优秀、最经典的流行歌曲之一,它在60年代的国内外合唱团表演中发挥了良好的作用,受到大多数人和弦乐爱好者的广泛喜爱。《阿拉木汗》的创作成功, 不仅标志着新中国成立之前我国民歌合唱在音乐探索上所达到的一个新的高度, 同时也为新中国成立之后的民歌合唱创作与繁荣开辟了前进的道路。
本文试就谢功成先生早年在“国立音乐院”学习期间的相关创作活动, 以及《阿拉木汗》 (混声四部合唱) 的创作特色等, 浅谈谢功成先生及其《阿拉木汗》在20世纪中国民歌合唱创作中的成就和贡献。
“出众”的民歌音乐创作
所谓民歌合唱, 通常是指在中国民歌 (山歌、小调、号子) 的基础上, 采用西方多声音乐作曲技法 (和声手法或复调手法) 改编而成的一种“单章性合唱”。狭义的民歌合唱既不同于中国本土的原生态多声性民歌, 比如广西的壮族山歌、湖南的侗族大歌等;同时也有别于采用西方多声音乐作曲技法创作而成的其他具有中国民族风格的合唱作品, 比如李叔同的《春游》、赵元任的《海韵》、黄自的《长恨歌》、李惟宁的《玉门出塞歌》、冼星海的《黄河大合唱》、马思聪的《祖国大合唱》等等。事实上, 民歌合唱既是一种合唱类型, 即区别于宗教合唱、艺术合唱、通俗合唱的合唱类型;同时也是一种合唱风格, 即明显区别于外国合唱 (歌剧合唱或音乐会合唱) 、我国近现代合唱以及其他具有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的合唱风格。
从现有相关文献看,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民歌合唱创作, 大致始于20世纪上半叶的40年代前后。这之前, 在经历了由李叔同创作的《春游》;赵元任创作的《海韵》;萧友梅创作的《晚歌》、《春江花月夜》;黄自创作的《目莲救母》、《抗敌歌》、《旗正飘飘》、《长恨歌》;冼星海创作的《救国军歌》、《到敌人后方去》、《在太行山上》、《生产大合唱》、《黄河大合唱》、《九一八大合唱》;贺绿汀创作的《游击队歌》、《垦春泥》;夏之秋创作的《最后胜利是我们的》、《歌八百壮士》等一大批单章性或多乐章的合唱作品之后, 我国的合唱音乐创作无论是在内容上或在形式上, 在技法上或在风格上, 都已取得了全面而迅速的进展, 并已达到了相当的高度。也正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和学术背景之下, 我国40年代的一批青年作曲家, 开始了采用民歌素材 (包括号子、山歌、小调等) , 探索创作具有中国意蕴的民歌合唱的新尝试。其中, 作品影响最大、成就最为突出的即是当时的青年学子, 2003年10月被中国音乐家协会授予“金钟终生成就奖”的前武汉音乐学院院长、中国音乐家协会湖北分会主席、作曲系教授谢功成先生。
综观谢功成先生早年的民歌音乐创作活动, 基本上是从1946前后的重庆青木关国立音乐院“山歌社”时期开始的。据谢功成先生撰文《“山歌社”成立的前前后后———在中国现代音乐史研讨会上的发言》 (载《音乐研究》1992年第1期) 、王震亚先生撰文《忆“山歌社”的民歌活动》 (载《人民音乐》2006年第1期) 、戴俊超先生撰文《国立音乐院“山歌社”及其活动历史回顾》 (载《中央音乐学院学报》2007年第1、2期) 等资料看, 当初“山歌社”的创建宗旨和工作目标是:
第一, 改造民歌, 无可讳言地, 民歌的作者缺乏技巧的训练, 有的不免粗糙, 有的不免流于低级趣味, 我们想试着将他们再加一番洗练, 使人民从自身的艺术上提高起来。
第二, 由民歌的研究着手而创造出民族的音乐。民歌既然是人民生活的产物, 它的节奏、旋律都与人民生活有密切的关系, 所以, 我们要创造真正反映人民生活的音乐, 便去研究民歌的旋律、节奏和调式的规律, 并且从这些民歌中去寻找一些可能的和声体系。
在“山歌社”这种以“建立民族音乐”为己任的奋斗目标激励之下, 同学们 (主要成员有潘名挥、郭乃安、伍雍谊、谢功成、孟文涛、王震亚、朱石林、严良堃、华蔚芳、伦宝珊等) 开始了积极的和卓有成效的民歌音乐创作活动。主要包括:
1.1944年上半年, 成立“级会” (即由1942年入学、1947年毕业的作曲组同学组织成立的国立音乐院第一个学生社团) , 最初主要是在专业学习上相互切磋, 探讨音乐创作问题。同时刊出名为《级刊》的壁报, 发表自己的艺术主张, 探讨音乐的各种问题。
2.1945年3月5日, 自筹资金, 油印出版《中国民歌》第一辑, 共百余首。民歌均来自《新音乐》杂志、延安的小唱本、王洛宾的《西北民歌集》以及朋友和自己记录的民歌。
3.1945年3月12日, “级刊”改名为《山歌》正式出刊。《山歌》是一个综合性的学术壁报, 内容涉及各个方面。《山歌》壁报的出刊, 反映出当时国内音乐界对于研究民间音乐有着普遍兴趣的学术背景, 标志着国立音乐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ZS 0680—2025《医疗机构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组织架构规范》(水印版).pdf VIP
- 2022浙ST19壁挂式轻便消防水龙及室内消火栓安装.pdf VIP
- 京东考试答案.pdf VIP
- 滴灌通收入分成协议合同.docx VIP
- 慢性肾小球肾炎ppt课件护理.pptx
- 《钢结构检测》课程标准.DOC VIP
- 智慧园区数字化运营平台方案汇报PPT.pptx VIP
-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图像专项练习(含答案) (1).doc VIP
- YST273.12-2024 冰晶石化学分析方法和物理性能测定方法 第12部分:氧化钙含量的测定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报批稿.pdf VIP
- 同课异构知识讲座.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