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暗花明又一村朱良春用温阳护阴等法治疗出血急症经验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 (40) .docxVIP

柳暗花明又一村朱良春用温阳护阴等法治疗出血急症经验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 (40) .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柳暗花明又一村朱良春用温阳护阴等法治疗出血急症经验选析著名老中医学家朱良春教授临床经验 (40) 在过去的10年里,作者总结了出血和急症的误治,与中医的出血和急症治疗相比得到了更多的感受。令人痛惜的是今有头戴中医之冠者, 反“自我从属”西医, 动即滥用昂贵的进口抗炎止血西药, 治疗各种出血急症, 以至证情反复, 或越治越重, 待变症叠出之日, 即束手无策, 判为不治。殊不知中医治疗血证的优势, 殊不知急重血症最忌见血投凉和抗炎止血, 其走入西化误区的危害之深, 可想而知矣。今选析朱良春老师治疗上消化道重急血症和支扩咯血之经验以飨同道。 1 “黄土”养肝阴,温阳消血 医圣张仲景治疗急重血证, 首开温阳摄血, 权衡护阴之先河, 创“黄土汤”“柏叶汤”等方传世, 清代名医张聿青创“侧柏理中汤”治疗吐血证属木火刑金, 脾虚统摄无权者, 亦仿仲师温阳摄血, 权衡护阴之法 (药用:柏叶、熟地、生白术、炮姜炭、艾叶、生炙甘草、童便) 。近代名医张锡纯创“温降汤”治疗吐血, 脉虚濡而迟, 饮食停滞胃口, 不能消化, 胃气不降之症, 药用:白术、半夏、干姜、山药、白芍、川朴、赭石。乃亦仿仲师温阳护阴法之变通。吾浙近代名医范文虎擅用“附子理中汤” (附子、党参、白术、炙甘草、炮姜) 加味 (初用止血加童便、茯苓, 继而宁血和营加阿胶、三七, 善后养血补血加当归) 治吐血, 咳血、便血诸证。被后世誉为经方“流派经验”。朱师融各家之长喜合用温清补涩多法于一炉, 推崇仲景“黄土汤”合“附子理中丸 (汤) ”化裁治便血 (上消化道出血急症) , 推崇仲景“柏叶汤”合刘鸿恩“独梅汤”化裁治支扩咯血急症。其用药特点为“温不伤阴”。即温阳摄血为主, 权衡护阴为辅。朱师认为“便血之治, 寒者温之, 热者清之, 肝虚者柔润之, 脾虚者温运之, 惟仲景“黄土汤”一方兼具刚柔温清之长。黄土汤平调以实中, 温煦以启下, 兼补兼涩, 亦清亦温, 为调脾肾以摄血之总方”。远血 (上消化道出血) 为脾不摄血, “黄土汤”方中妙用附子一味, 温下以鼓中, 暖水以摄火, 合白术温阳健脾, 合灶中黄土温阳摄血, 合地黄阿胶护阴止血, 甘草以调中, 黄芩取坚阴, 诸药共奏刚柔相济, 温清并用。尤在泾称本方为“有制之师”。后世《千金方》去附子加干姜。丁甘仁氏去附子加炮姜炭, 用补肝养血敛肝之白芍易地黄, 并加茯神、远志宁心安神, 陈皮行气悦脾。陈修园用赤石脂代黄土, 均可谓不失“黄土汤”之原意。观《金匮》“柏叶汤”用干姜入马通〈今代童便〉意在护阴, 本方附子入胶地立意亦在护阴, 此乃仲师温阳摄血之中权衡护阴之先导。丁甘仁氏指出“近血病在腑, 远血病在脏, 脏者肝和脾也”。肝藏血, 脾统血, 二脏功能失调, 血不归经, 则下渗大肠而致便血, 朱师治疗远血急症 (上消化道出血重症) 均遵丁氏之说, 兼治肝脾, 常取“黄土汤”之意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化裁, 尤治肝病血症, 推崇缪仲淳“宜补肝不宜伐肝”之说。取清代名医刘鸿恩用“独梅汤”治出血急症的经验。盖“黄土汤”中仅用附子、白术温阳, 而“理中丸 (汤) ”中乃有参、姜, 故“附子理中汤”温振脾肾之阳气, 以复其帅血行血之功能较著。不止血而血自止, 止血不留瘀, 愈后少复发, 且温阳摄血之中犹有救逆防脱, 补虚复元之功, 更宜于血证之初、中、末随证活用, 为“黄土汤”所不及。历年来笔者仿朱师之法, 用“黄土汤”合“附子理中汤”加减化裁, 不但治疗上消化道出血重症屡屡应手, 且治疗支扩咯血、肺痨咯血等症每收著效。时医每畏姜、艾之温燥, 见血投凉, 殊不知温阳摄血必用姜炭, 且姜炭已不燥热, 善能止血, 姜炒炭之后, 固涩止血是炭药之共性, 但所留之固有特性即温阳醒脾摄血之性不可忽视。姜炭一体同俱两性, 乃标本兼顾之品也。近代名医范文虎善用“附子理中汤”治血证之案例, 即是最好的证明。笔者曾治叶妇, 45岁, 肝病伴上消化道出血史2年余, 曾两次外感发烧, 农村卫生院给服安乃近等发汗退热药, 复发上消化道出血, 经邻县一老中医治愈 (患者邻县人, 乃笔者至亲) , 此次又因劳累后外感发热, 服安乃近等西药, 复发严重上消化道出血, 因大便下柏油样黑溏便较多, 当即晕厥厕间, 家人立即送医院治疗, 叠用进口抗炎止血昂贵西药3天, 血仍不止, 反时有吐血一两口, 急邀笔者前往邻县诊治, 见患者面色苍白, 唇甲惨淡, 四末逆冷, 少气懒言, 声音低微, 诉头昏目眩, 全身酸软, 心慌怔忡, 舌淡苔白薄, 脉沉涩, 诊为气虚血脱之候, 温则生, 寒则死, 识者要大胆从死神手中夺回生命, 嘱坚决停用抗炎止血药, 自掌生死大权。急投温阳摄血之剂, 方用“附子理中汤”合“黄土汤”化裁, 药用:制附子9g, 红人参10g, 生白术18g, 炮姜炭10g,

文档评论(0)

134****35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