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老子》四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老子》四章+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1. 1、本文档共10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看图悟“道”正脸还是侧脸? 眼见为实?静止的还是运动的? 交叉空白处是白色的还是黑色的? 我们总是陷入世界当中,像瞎子摸象一样看不透人生的全貌,那么,何不像老子一样跳出世界看世界,跳出人生看人生,站在“道”的高度,洞悉世界和人生的真谛? ——老子看世界的眼光 《老子》四章 上善若水 祸福相倚 大器晚成虚怀若谷 绝圣弃智 自知之明大智若愚 宠辱若惊 功成不居天网恢恢,疏而不漏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自《老子》的成语 1.了解老子的生平及思想主张,了解《老子》的相关知识,了解道家推崇的三观。2. 掌握文章重点文言文字词和句式,理解并背诵课文,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3.理解选文的思想内容,思考其现实意义,学习“以喻说理”的写法。学 习 目 标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在周王室担任过守藏室史(管理藏书的官员),后来看到周王朝越来越衰败,就离开故土,准备出函谷关去四处云游,骑青牛过函谷关时,关尹喜见有紫气从东而来,知道将有圣人过关,果然老子骑着青牛而来。紫气东来在函谷府衙为府尹留下洋洋五千言《道德经》,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便出自此书。 “生而皓首”老子者,楚苦县厉乡曲仁里人也,姓李氏,名耳,字聃,周守藏室之史也。——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道家出于史官”。老子读了很多书,读着读着就把一切看穿了,看透了,悟道了。 老子出生理氏在村头的河边洗衣服,忽见上游飘下一个黄澄澄的李子。理氏忙用树枝将这个拳头大小的黄李子捞了上来。到了中午,理氏又热又渴,便将这个李子吃了下去。从此,理氏怀了身孕。据《史记正义》:“李母怀胎八十一载,逍遥李树下,割左腋而生。”这男孩一生下就白眉白发,白白的大胡子。因此,理氏给他取的名字叫“老子”。老子生下来就会说话,他指着院子中的一棵李子树,说:“李就是我的姓” 。 “三玄”《道德经》《庄子》《周易》 老子 知 人 论 世 老子(生卒年不详),即老聃,相传姓李名耳字聃,楚国苦县人。春秋时期哲学家,道家学派创始人,做过周朝管理藏书的史官。与庄子并称为“老庄”。后被道教尊为始祖,称“太上老君”。曾被列为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 “孔子适周,将问礼于老子” 孔子去,谓弟子曰:“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老子》,又称《道德真经》、《道德经》、《五千言》、《老子五千文》,全书八十一章,计五千言,是中国古代先秦诸子分家前的一部著作,为其时诸子所共仰,相传是春秋时期的老子(李耳)所撰写,《道德经》分上下两篇,原文上篇《德经》、下篇《道经》,不分章,后改为《道经》37章在前,第38章之后为《德经》。《老子》一书把道家思想渗透到修身、养生、治国、用兵等各个方面,行文冷静、深刻,极富辩证色彩。 《老子》其书 道家思想 以老庄为代表的道家思想,为当时社会开出了一剂与儒家截然相反的“药方”——主张以宇宙本体、万物之源的“道”作为法则,以“天道”驾驭“人道”,用“无为”实现“有为”。 道家无为而治的学说主张,对中国哲学、中国社会乃至中国人都具有深刻影响。道家与儒家和后来的佛家,构成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内核。 背景简介 老子所处的时代,诸侯争霸,战争不断,社会动荡不安,民不聊生。严酷的动乱和变迁之中,老子目睹了民间疾苦,提出“无为而治”的思想,呼吁统治者要“无为”,不要过多干涉百姓生活。  老子的“无为”不是“不为”而是含有“不妄为”“不乱为”,要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的意思。  数千年来,老子的“无为”思想对中华民族的性格行为和人生观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道本思想他认为一切事物都遵循这样的规律(道):事物本身的内部不是单一的、静止的,而是相对复杂和变化的。事物本身即是阴阳的统一体。相互对立的事物会互相转化,即是阴阳转化。方法(德)来源于事物的规律(道)。道之本性是自然无为老子的“无为”并不是以“无为”为目的,而是以“有为”为目的因为根据之前提到的“道”,“无为”会转化为“有为”。这种思想的高明之处在于,虽然主观上不以取得利益为目的,客观上却可以更好地实现利益。老子思想 朴素辩证法如认为一切事物均具有正反两面,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是为“反者道之动”、“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又以为世间事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