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因工程电子教案全套课件.pptx

  1. 1、本文档共43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基因工程概述一基因工程及相关概念二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三基因工程的研究意义和应用四基因工程与其它课程的关系

一基因工程及相关概念(一)基因工程定义(二)基因工程的基本过程(三)主要参与因素(四)思考题

一基因工程及相关概念(一)基因工程定义基因工程:在体外,将外源基因进行切割并与一定的载体链接,构成重组DNA分子并导入相应受体细胞。使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进行复制、表达,使目的基因大量扩增或得到相应基因的表达产物或进行定向改造生物性状。

一基因工程及相关概念(二)基本过程酶切连接载体目的基因重组子宿主细胞选择筛选目的基因扩增转化或转染目的基因表达导入表达体系FLASH

一基因工程及相关概念(三)主要参与因素目的基因、载体、工具酶、宿主细胞(四)思考题:为了达到目的基因的复制与表达,为什么必须将目的基因与载体连接?为什么导入受体细胞?

二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一)基因工程的诞生(二)基因工程的发展

二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一)基因工程的诞生1.基因工程诞生的理论基础⑴.明确了遗传信息的携带者—基因的载体是DNA,明确了遗传的物质基础;⑵.DNA分子的双螺旋结构和半保留复制模型得以阐明,解决了基因的自我复制和传递问题;⑶.中心法则、操纵子学说的提出以及遗传密码子的破译,解决了遗传信息的流向和表达问题。自此,从理论上讲,基因工程已有可能成为现实。

二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2.基因工程诞生的技术基础⑴.DNA分子的体外切割和连接技术(限制性内切核酸酶和DNA连接酶的发现与应用,标志着DNA重组时代的开始);⑵.克隆载体的发展与应用;⑶.大肠杆菌转化体系的建立;⑷.琼脂糖电泳技术的应用;⑸.DNA测序技术的应用;⑹.核酸杂交技术的应用。从技术上为基因工程的诞生奠定了基础。

二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3.基因工程的诞生1972年美国斯坦福大学P.Berg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EcoRⅠ在体外对猿猴病毒SV40DNA和λ噬菌体DNA分别进行切割,然后用T4DNA连接酶将两种酶切片段连接起来,第一次在体外获得了包括SV40和λDNA的重组DNA分子,并因此与F.Sanger分享了1980年诺贝尔化学奖。1973年,美国Stanford大学S.Cohen将R6-5质粒DNA(编码卡那霉素抗性基因)和PSC101质粒DNA(编码四环素抗性基因)分别用EcoRⅠ切割,然后用T4DNA连接酶连接,将连接混合物转化大肠杆菌后,某些转化子菌落表现出双抗性特征。这是第一次基因克隆实验的成功,基因工程也就此宣告诞生。

二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二)基因工程的发展1.基因工程的诞生后“沉默”:关于基因工程安全性的担忧与讨论:生物污染:¤1973年美国的公众第一次公开表示担心应用重组DNA技术可能会培养出具有潜在危险性的新型微生物,从而给人类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基因工程刚诞生的几年内,发表反对意见的文章数远远高于利用此技术所做研究的文章数目。P.Berg本人正是由于对人类生命安全的可能的危及的担忧而放弃了将重组基因转入大肠杆菌体内的设想。

二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1974年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考虑到重组DNA的潜在危险,提请PaulBerg博士组成一个重组DNA咨询委员会。该委员会由11名分子生物学和重组DNA权威学者组成。同年7月发表公开信要求在没有弄清楚重组DNA所涉及的危险性范围和程度,以及在采取必要的防护措施之前,暂停两类试验(带抗生素抗性和肿瘤病毒及动物病毒)。基因武器:将有害基因重组入繁殖迅速的微生物内,利用常规武器进行投撒,可识别人种。

二基因工程的诞生与发展¤高精尖技术储备:物理隔离:1976年美国NIH制订并公布“重组DNA研究准则”,明确规定了相关实验室设计与操作规范。规定了安全防护(物理防护和生物防护)标准以及禁止若干类型的实验。1979年、1981年、1989年NIH又做了多次修改,放宽了许多限制。¤实验室的物理安全分4级:P1—P4级。①P1级:一般装备良好的普通微生物实验室。②P2级:在P1级实验室的基础上还装备有负压的安全操作柜。③P3级:全负压的实验室,同时装备安全操作柜。④P4级:专用的实验大楼,周围与其它建筑物应有隔离带。具有最高安全防护措施

文档评论(0)

有谱教育资源分享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生活,分享教育专业文档! 所有资料均来源于互联网公开下载资源,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及时删除。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