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浮针治疗慢性咽炎31例.docxVIP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浮针治疗慢性咽炎31例

慢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和疾病,有很长的病史和无特效药物,很难治愈。笔者于2012年3月至6月采用浮针治疗慢性咽炎31例,现报道如下。

1不同性别罪犯各年龄调查

31例患者均为经其他治疗手段无效而来我校门诊部就诊的患者,均经耳鼻喉科确诊为慢性咽炎,其中男18例,女13例;年龄21~69岁,平均(38±9)岁;病程最短1个月,最长22年,平均(7.2±3.5)年。所有患者均有咽部不适感或异物感,其中21例患者有刺激性咳嗽,全部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咽部黏膜弥漫充血,咽后壁附着黏性痰液,咽喉部淋巴滤泡增生,病理涂片有炎性细胞。

2针刺取穴及操作

取穴:尺泽、天突、扶突。操作方法:嘱患者取仰靠坐位,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将中号一次性浮针针芯上的软管左右旋转(以便进针后做扫散动作前针尖顺利缩进软管内,不至过于滞涩)后,装入浮针专用进针器(南京中医药大学浮针研究所提供)的固定槽内,将与弹性装置相连的连杆拉到卡槽内。医者右手持进针器,按压进针器右侧按键将针快速刺入皮肤,进针时进针器头部搁置于皮肤上,不要离开皮肤,与皮肤呈15°~25°角刺入,随即左右手配合将针身与进针器分离,此时针尖略达肌层,用右手轻轻提拉,使针身离开肌层,退于皮下,再放倒针身,做好运针准备。运针时单用右手,沿皮下向前推进,推进时稍稍提起针尖,使针尖勿深入,可见皮肤呈线状隆起。在整个运针过程中,右手感觉松软易进,患者没有酸、胀、麻的感觉。待针身完全进入皮下后将针尖后退至套在针芯上的软管内行扫散动作,扫散时以进针点为支点,手握针座,使针体在皮内做大幅度的左右弧形扫散动作,要求频率一致、手法轻柔,扫散的频率为100次/min。扫散的同时医生左手配合轻轻上下按揉患者喉结两侧,并嘱患者做吞咽动作。扫散时间一般为2min,扫散完成后将针芯抽出,用胶布固定好软管,埋在体内3~5h后取出。3个穴位进行同样的操作,在治疗完成后均留置软管。针刺取穴的顺序依次为尺泽、天突、扶突,尺泽和天突针刺方向为咽喉部,扶突为顺着胸锁乳突肌走行向上针刺。治疗期间嘱患者避免吸入粉尘和有害气体;忌烟酒及辛辣刺激类的食物;少讲话。隔天治疗1次,治疗3次为一疗程,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3wolbachis,语言表型及病理涂片的检测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评定疗效。治愈:咽部症状消失,咽后壁光滑,咽后壁滤泡完全消失,病理涂片无炎性细胞,计25例,占80.6%;好转:咽部症状和体征明显减轻,咽后壁滤泡缩小或数量减少,病理涂片无炎性细胞,计6例,占19.4%;无效:咽部症状和体征无明显变化,咽后壁滤泡无明显改变,病理涂片见有炎性细胞,计0例。总有效率为100.0%。

4毒副反应及病理变化

患者,男,46岁,于2012年2月13日就诊。主诉:咽异物感13年,加重5天。病史:素嗜烟酒,13年前感冒后出现咽异物感,自觉吞咽不适,时有黄黏痰,晨起刷牙时有恶心、反胃、欲呕现象,多处求医,均被诊断为“慢性肥厚性咽炎”,每逢春夏季节、烟酒过量时咽痛即加剧,大量饮温水亦难缓解,咽部有异物感,咽之不下、咳之不出,声音嘶哑。先后予中药汤剂口服、针灸治疗、雾化吸入抗菌消炎药、咽后壁放血、微波等各种手段治疗,效果均不明显,遂来我科就诊。刻下症:咽喉干痛、灼热,呛咳无痰,时有焦虑感,纳少寐差,舌红、苔薄黄,脉细数。病理涂片见有炎性细胞,喉镜检查示:咽部黏膜慢性充血,咽后壁及舌根有较多颗粒状隆起,淋巴滤泡增生,两侧声带动力正常,闭合好,未见新生物。按上述方法予浮针治疗,先后选用尺泽、天突、扶突,治疗1次后即见症状明显减轻,治疗1个疗程后,各项症状均消失,查咽部无充血肥厚,咽后壁淋巴滤泡消失,病理涂片无炎性细胞。随访3个月未复发。

5以“铜”治“血”,三穴合

慢性咽炎属于祖国医学“虚火喉痹”“喑哑”范畴,其发病多因肺肾阴虚、虚火上炎、耗伤阴液,导致气血痰浊瘀滞,夹痰结于咽部,咽部失养。选用尺泽、天突、扶突,其中尺泽为手太阴肺经的合穴,手太阴肺经经脉循行联络肺脏,其经别循喉咙,可滋肺阴以降虚火;天突位于任脉上,为任脉与阴维脉的交会穴,任脉为“阴脉之海”,主一身之阴,阴维脉维系诸阴经,主一身之里,且其定位靠近咽喉部,有滋阴养咽、化痰祛瘀之功;扶突位于喉结旁,局部治疗作用明显,力专效宏。三穴合用,共奏滋肺肾之阴、降虚火上炎之功,益气活血化痰而使咽部得养。并且在治疗过程中按照距离咽喉部的远近先后选用尺泽、天突、扶突,有“通经接气”之意,意在促使经气传导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