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炀帝与音乐情结刍议.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炀帝与音乐情结刍议

摘要:隋炀帝的诗歌创作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特点,这是与其生活的特殊背景紧密相关的。本文对隋炀帝与音乐关系的论述,明确体现了他在音乐方面的杰出才能。隋炀帝是世人眼中的暴君,然其对音乐艺术的发展所作出的贡献是不可泯灭的。他在利用音乐,处理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方面有着独到之处,值得探究。

关键词:隋炀帝;音乐思想;音乐创作;民族关系

在中国历史上不乏曹丕、唐玄宗、李煜、宋徽宗这样的帝王,他们都擅长吟诗作赋,精通音乐辞藻。曾被历史上公认为与秦二世并驾齐驱的暴君——隋炀帝,就是其中之一位。“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曾是其真实写照。隋炀帝在历代帝王之中可谓暴君,然而在利用音乐方面,他却是一位中国历史上屈指可数的俊杰。隋朝(公元581—618年)可谓短暂王朝,关于它的灭亡,其中包含多方面原因。笔者在此仅谈隋炀帝在音乐诗歌方面的创作及其在音乐方面的思想,兼及在利用音乐社会功能解决与少数民族,特别是西域诸族之间的关系,以期让读者更清晰的了解隋炀帝在音乐方面的贡献。可以说,这位历史上的暴君竟是一位在音乐方面推动与少数民族融合的先行者。

1隋炀帝的音乐诗歌创作在不同的时期的不同风格

隋炀帝的音乐诗歌创作在不同的时期有着不同的风格,其分界线应是在立为皇帝时。据《隋书》记载:“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中特所钟爱。”古代帝王的传袭是立嫡长子,隋炀帝(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又名杨英,小名阿麽)非嫡长子而最终被立为皇太子,这是与其聪慧灵敏的自身条件所分不开的。《隋书》记载:“既而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有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妓,善之。上尤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在隋文帝面前,他所使用的乐器多为断弦毁坏者,并且布满尘埃,隋文帝以为他不好声色,深为信任。表面如此,隋炀帝实则爱音乐,他的诗歌音乐创作在不同时期有不同风格。

1.1早期风格

隋炀帝在成为隋朝的皇帝前,是严格按照雅乐体系来欣赏音乐的。因为雅乐在祭祀时的运用可以宣述功德,确立皇权,为政治服务。《隋书·音乐志》卷十五:“先是高祖遣内史侍郎李元操,直内史省卢思道等,列清庙歌词十二曲。令齐乐人曹妙达,于太乐教习,以代周歌。起初迎神七言,像《元基曲》,献奠登歌六言,象《倾杯乐》,送神礼毕五言,像《行天曲》。至是弘等但改其声,合于钟律,而辞经敕定,不敢易之。至仁寿六年,炀帝初为皇太子,从飨于太庙,闻而非之。乃上言曰:‘清庙歌辞,文多浮丽,不足以述宣功德,请更议定。于是制诏吏部尚书、奇章公弘,开府仪同三司,领太子洗马柳顾言,秘书丞、摄太常少卿许善心,内史舍人虞世基,礼部侍郎蔡徵等,更祥故实,创制雅乐歌辞。”由此观之,隋炀帝在未成为皇帝之前,在音乐方面的创作是严格按照雅乐体系来完成的。其在艺文方面的创作是非轻侧的,即反对华丽之音。《隋书》卷七十六《文学传序》:“炀帝初习艺文,有非轻侧之论,暨乎即位,一变其风。其《与越公书》《建东都诏》《冬至受朝诗》及《拟饮马长城窟》,并存雅体,归于典制。虽意在骄淫,而词无浮荡。故当时缀文之士,遂得依而取正焉。”隋炀帝初期音乐诗歌的风格多为雅体,这与他登上帝位,并深得隋文帝的信任是分不开的。

1.2后期风格

隋炀帝后期的音乐创作风格与早期创作有很大不同。主要表现为:其中掺杂“意在娇淫”的轻曼之乐,即所谓的“艳曲”。如《江陵女歌》:“雨从天上落,水从桥下流。拾得娘裙带,同心结两头。”此诗由景写到一位年轻姑娘的形象,具有调戏、轻曼之成分,可谓当时之“艳曲”;又《赠张丽华》:见面无多事,闻名尔许时。坐来生百媚,实个好相识。

从诗歌中亦可看出隋炀帝对张丽华的溢美之辞。这种风格的诗歌与早期歌辞相比,风格可谓截然不同。另外,像这样的歌辞亦有多首,像《江都宫乐歌》《赐守宫女》等亦有轻浮﹑艳丽之成分。显然,这些作品的风格与前期的雅乐歌辞相比,可谓截然不同。

后期作品或为享乐美景,或为调情逗趣,大有享乐主义宿命论的思想,充满了强烈的感性欲望,接受了世族地主“反礼俗,从性欲”的生活方式。《资治通鉴·炀帝大业六年》载:“上好以月夜从宫女数千骑游西苑,作清夜游曲,于马上奏之。”隋炀帝常在有月光的夜晚,带领宫女数百,演奏他所创作的《清夜游》曲。享受美景,以娱身心。又《隋书》卷十五《音乐志》云:“(炀帝)大制艳篇,辞极淫绮。令乐正白明达造新声,创《万岁乐》《藏钩乐》……等曲掩抑摧藏,哀音继绝。帝悦之无已,谓幸臣曰:‘多弹曲者,如人多读书,读书多则能撰书,弹曲多即能造曲,此礼之然也”。隋炀帝后来命乐工创作大量乐曲,且乐曲风格与前期相比有很大变化。由此可见,隋炀帝后期欣赏水准有了很大转变。笔者认为:隋炀帝本是一个典型的浮浪子弟,它的本质是贪花恋酒,沉迷声色伎乐,而他的这种本性又被迫使其在未被立为太子之前压抑自身,虚情假饰,装出一副诚实的好学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