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化探析.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新世纪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化探析

新世纪以来,中国魔幻电影经过了逾15年的类型实践,呈现出了一种“群魔乱舞”式的类型追求态势,既取得了非凡的票房成绩,又遭遇了观众口碑的挑战。而在类型化发展道路上,中国魔幻电影亦在美学特征上进行了一定的探索,即在叙事策略上采用拯救与爱情相伴的英雄叙事,而在影像风格上追求一种富有东方韵味的奇观景象。

魔幻电影;类型化;叙事;影像

新世纪伊始,一部惊世骇俗的《指环王》宣告了魔幻电影的诞生,而紧随其后的《哈利波特》《纳尼亚传奇》等系列魔幻电影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票房神话,并在电影评论界赢得广泛关注,世界影坛遂掀起了一股魔幻热潮。新世纪的中国电影也不例外,出现了《无极》《画皮》《西游降魔篇》等所谓东方魔幻电影。然而,相对于西方魔幻电影票房口碑双丰收的情况,我国号称“第一部魔幻电影”的《无极》却遭到了票房与口碑两极化的尴尬境地,其后的《画壁》《白蛇传说》《倩女幽魂》等影片也遇到了票房飘红但口碑并不理想的状况。直到《西游降魔篇》和《捉妖记》的出现,情况才有所好转。

事实上,魔幻电影并非纯粹的西方舶来品。早期中国电影中就出现过许多带有魔幻色彩的影片,只不过一直融合在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等类型之中。如何挖掘和创新中国电影传统中的魔幻元素,发展出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化的魔幻电影之路,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在此背景之下,本文试图另辟蹊径,深入分析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化追求和美学特征,以期能够为电影创作者提供某种参考和启示,帮助他们找到一条适合于本土观众的魔幻电影创作之路。

一、“群魔乱舞”: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化追求

如何考察当下中国魔幻电影的类型化追求,是一个亟须面对的问题。事实上,正如上文提到,魔幻电影并非西方舶来品,中国早期电影当中就有魔幻元素存在。因此,有必要将视角置于中国电影史的维度当中,通过挖掘中国魔幻电影的历史渊源,来进一步观察当下的魔幻电影类型化现状。

(一)魔幻元素的流变与历史渊源

中国魔幻电影大部分都取材于神话故事、民间传说或者奇幻文学等富有中国传统文化气息的文本,而这一类文本资源在中国文化土壤中有着丰富的蕴藏。事实上,将民间的通俗文学改编成电影,也一直被实践于整个中国电影发展的历史之中,魔幻元素在这段历史中已若隐若现。

魔幻元素的出现,可以追溯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的第一次商业浪潮时期。为了对抗欧美电影的强大竞争,中国大小电影制片公司立足于本土观众的观赏趣味,从传统的民间通俗文学中、尤其是从《聊斋志异》《西游记》《白蛇传》等极具魔幻色彩的文本中汲取创作素材。电影制作公司以古装片、武侠片、神怪片等类型形式,在电影界掀起了一股神怪浪潮。诸如《清虚梦》(1923)、《义妖斩白蛇》(1926)、《盘丝洞》(1927)等许多改编自民间通俗文学的电影,都存在着大量的魔幻元素。尽管这个时期,魔幻元素开始出现并融合在其他类型当中,但是由于政府管理部门对意识形态的控制,加上战争时局的影响,这一股浪潮很快就停歇下来,魔幻元素开始流失并转移到上海,以及相对和平的香港。

1937年到20世纪40年代中期,由于战争时局的影响,上海租界区成为了一片无人问津的孤岛。这样的特殊时局下,带有魔幻元素的神怪片再次兴起。但与第一次商业电影浪潮有所不同,这一时期的神怪片表现风格偏向于刺激、恐怖,多取材于一些鬼怪小说和民间传说等,披上了迷信的外衣,且略带色情。诸如《冷月诗魂》《隐身女侠》(1940)等影片,都抬出鬼神,追求奇观,充斥恐怖、色情的成分,较之第一次浪潮显然要庸俗、落后很多。上海沦陷之后,日伪控制了整个电影生产,电影市场上除了少许恐怖片,其它也多为无关政治的娱乐片,或家庭伦理,或爱情悲剧,带有魔幻元素的电影再次没落下来。

香港则由于其独特的政治背景和地理位置,一直延续着第一次商业电影浪潮时期的神怪片、武侠片的发展线索,如《新天方夜谭》(1947)、《梦游天国》(1948)、《兽国神魔》(1948)、《桃花女斗法》(1949)、《哪吒梅山收七怪》(1949)等作品,[1]更为充分地挖掘了魔幻元素。尤其进入20世纪80、90年代,香港独特的鬼片类型盛行,渐渐出现了一批经典作品,如《倩女幽魂》(1987)、《青蛇》(1993)等,已经具有魔幻电影的雏形。实际上,就新世纪的中国魔幻电影而言,早在2005年的《无极》之前,2001年徐克导演的《蜀山传》已经算是一部完全意义上的魔幻电影了。

通过对中国魔幻电影历史渊源的简单梳理,可以发现无论是第一次商业浪潮时期,还是孤岛上海时期的短暂复苏,或是香港时期对传统的一贯延续,新世纪之前的魔幻元素都深深根植于电影创作题材之中。挖掘中国本土的传统文化素材,诸如古代神话、传说、民间故事及小说、戏剧,包括武侠小说和奇幻文学等,创新中国早期电影中的魔幻元素,发展出一条适合中国本土化的魔幻电影之路,为当下的魔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