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神记》文本辑采来源考辨.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搜神记》文本辑采来源考辨

《搜神记》是魏晋南北朝志怪小说的代表性作品。在序言中,干宝反复申说其成书的素材来源:“虽考先志于载籍,收遗逸于当时”“今之所集,设有承于前载者”“群言百家,不可胜览,耳目所受,不可胜载”[1]19。即撷采诸书和源于口耳相传。这两种素材的来源方式颇具代表性,尤其是前者,在其他志怪作品中也较常见,如《博物志》“皆刺取故书,殊乏新异,不能副其名”[2],《述异记》“其书文颇冗杂,大抵剽剟诸小说而成”[3]。对这一成书方式,虽说各家小说史论著作多有论及,但基本未见深入探讨,论述最详细的是《唐前志怪小说史》。在现存遗文中,大部分是采录前载,采录的前人书有数十种,主要有《左传》、《竹书纪年》《吕氏春秋》《淮南子》《史记》《列仙传》《孝子传》《汉书》《风俗通义》《论衡》《列异传》等。其中取自《列仙传》《列异传》者尤多,亦有重见于《晋纪》者[4]303。单篇论文也不多见,以潘建国的《〈搜神记〉的形成:以前代故事文本辑采为例》最有代表性[5],但此文只选取了《五行志》《风俗通义》《列异传》为代表,并没有展示《搜神记》辑采前载的全貌。基于这种研究现状,本文将从具体的文本对比入手,全面梳理《搜神记》辑采“前载”之处,并在分类统计的基础上,总结《搜神记》在文本辑采上所体现的取舍之道和叙写之法。

一、《搜神记》辑采“前载”的数理统计

《搜神记》的原本在南宋时就已佚失,明人的辑本虽多数从唐宋类书、前人注疏中辑入,但也有不少混入者,故而鲁迅称其为一部半真半假的书籍[6],通行的汪绍楹的校本以明人辑本为底本。最新的版本是李剑国完成的《新辑搜神记》,共30卷,计343篇[1]115,本文将以此为文本依据。

要统计《搜神记》的文本辑采来源,首先要明确判断二者存在辑采关系的标准是什么,笔者认为应以文本表述上有相同或相似之处作为考察的第一要义:文字上的相同或相似;用词、叙述次序、叙事着眼点,尤其是细节上有明显关联。以此标准来梳理《新辑搜神记》,可以确定共有177篇有前载出处,涉及59部典籍,主要分布于史部和子部,简要列表如表1。

表1《新辑搜神记》引书及其类别

对于以上辑采书目的判定,有这样3点需要加以说明:①经史子集的分类依据主要参照《四库全书总目》。当然,有很多书籍已经佚失,未见于《四库全书》,则根据内容大体上加以区分。②有4篇典籍直接引用,即文本中标明取材于此,如卷八《东海孝妇》,开篇曰:《汉书》载[1]149。其他几部分别是卷四《麟书》出自《孝经右契》;卷二四《荼與郁壘》出自《黄帝书》;卷二五《扶南王》出自《扶南传》。此外,其他篇章都需要通过文字比对来确定出处。③有几本书容易引起争议,这里略加说明。首先是《孝子传》。目前统计有6则故事出自《孝子传》:卷五《应妪》;卷八《曾子》《丁兰》《董永》《郭巨》《阳壅伯》。汉代以来《孝子传》众多,在《隋书·经籍志》中就载有6种《孝子传》,《搜神记》卷八的《丁兰》《董永》《郭巨》3篇可以确定出自刘向《孝子传》,其他则不能确定,所以只统称出于《孝子传》。其次是王隐《晋书》。《新辑搜神记》中共有10则故事又见载于王隐《晋书》,而且文字的重合度很高。王隐与干宝同时,曾共修国史,不过干宝应该官居著作郎,王隐、郭璞、虞预等则为佐著作郎,而且有传言王隐《晋书》的部分内容为其父所作,成书较早。干宝撰《搜神记》也起于著作郎时,但是在撰《晋纪》之余,而且非一时成书,所以,干宝从王隐《晋书》中辑采材料极有可能。同样,郭璞《玄中记》的情况与此相类,也当早于《搜神记》的成书。最后,《外荒记》属于博物体小说之列,但具体年代不详,李剑国《唐前志怪小说史》认为其出自汉至六朝间[4]523。博物体小说的繁荣期在东汉到两晋之间,远循《山海经》,又受汉代的地理发现和谶纬思想影响,一时作品纷出。《外荒记》从命名及所存《飞涎鸟》的佚文看,明显受到《山海经》及《神异经》的影响,这里姑且认为其成书早于《搜神记》。

从辑采方式看,可以粗略分为照搬式和增删式。照搬式是指行文上与原文基本一致的篇章,表现为故事一样、叙事次序大体相同、具体字句的重合率能占到90%以上。之所以不是完全重合,多是因为目前所见唐前著作很多都是辑佚本,年代久远,辗转传抄,文字上容易出现分歧。增删式是指在行文上与原文有部分相合之处的篇章,它们讲述的是同一个故事,叙事次序也一样,虽然文字上有部分相同,但差异也较为明显,或有删减,或有增加,而且是情节上的增删。例如:

《搜神记·祝鸡翁》:祝鸡翁者,洛阳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年余。鸡至其千余头,皆有名字,欲取,呼之名,则种别而至。后之吴山,莫知所去矣。[1]32

《列仙传·祝鸡翁》:祝鸡翁者,洛人也。居尸乡北山下,养鸡百余年,鸡有千余头,皆立名字。暮栖树上,昼则散之。欲引,呼名即依呼而至。卖鸡及子,得千余万,辄置钱去之吴,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