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古今脉诊之六大误区
(摘自《岐轩脉法》)
习学中医之诊脉,无不有心中易了,指下难明。之感
叹,甚或以为“非才高识妙”则难识其奥。有志之士穷多年心
血仍无所获后则自惭才浅识陋,而退避三舍,不敢问津。这使
得中医的神秘集中体现在这三个手指头上,随着脉诊的没落,
中医也在逐渐没落而丧失着其特色!
真的是习学中医者见闻不够,悟性太低吗?我泱泱大国,
难道真的只有传说中的几个“祖传中医”、民间“盲人名医”,
才是真正的高悟性人才吗?绝对不是!
勤求己过是我们中国人的优良传统,当学而无绩,则责己
之过,很少怀疑所学之非。其实学脉诊难有收获,关键在于古
今传习之脉诊理法尚不完善,存在诸多误区。
误区一:对“平人脉象”论述过于侧重于脉象的变化。比
如春弦夏洪秋毛冬石之说。使人误以为平人脉象是变动不居
的,没有准确固定统一的标准。又如肺浮、心洪、肝弦、肾
沉、脾缓之说使人误以寸口脏腑各部当见本部之脉。又如男女
老少,高矮胖瘦,性情急缓,喜怒哀乐,脉亦各不相同,真是
小小寸口变化万千,只能令人望洋兴叹。不明平人不病之脉,
则更是难辨何为有病之脉。《岐轩脉法》认为平人之不病的共同
特点是“阴平阳秘”,它就像价值隐藏在波动变化的此贴可以能
1
为广告,敬请大家向版主报告!之中的规律一样,隐藏在脉象
的背后。需要用中医理论推理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不可以为
价值就是此贴可以能为广告,敬请大家向版主报告!,现象虽
然也能体现本质但不能代表本质。
误区二:古今论脉之书,多侧重于脉象而忽视诊法。诊法
是诊脉的起点和过程,是根本;脉象是终点和结果,是枝叶。
此即医圣仲景所言“驰竞浮华,不固根本者是也”。古代名医
柯琴亦曾感叹而言:自有《脉经》以来,诸家继起,各以脉名
取胜,泛而不切,漫无指归。夫在诊法取其约,于脉名取其繁。
《岐轩脉法》全面论述脉理、推理方法及操作方法。脉象部分
的阐释只是当作对古人经验的继承。对经验的继承没有脉理贯
穿其中,就像一盘散沙。我们学习脉象,就像是选了一些典型
例题,是脉诊实战前的演习。
误区三:追求从脉象断病症。常常听人赞誉某某名医一按
脉就知病人患有何病,羡慕之情,溢于言表。这其实给很多初
学者一种误导,让人很容易追求从脉象断疾病,实际上诊脉之
根本目的在于诊查病机(气机变化),是为辨证施治服务,而非
为了诊出病人有何不适。病人之不适症状是病机的结果。同一
病机可出现多种病症,而同一种病在不同阶段可以出现不同病
机。这也是异病同治、同病异治的道理。
当然若能准确把握病机,结合病人年龄、职业、形态、气
色,结合经验是完全有可能较准确地说出病人有何病症的,但
2
绝不是简单的根据脉象。
误区四:中医的核心理论“阴阳”不能准确的贯穿诊脉全
过程。只能是将阴阳与脉象简单的比附,如数为阳,迟为
阴,滑为阳,涩为阴等。《内经》中云:“察色按脉,先辨阴
阳。”“阴阳”理论是诊脉全过程中诊脉手法、推理、分析的指
导思想。而不是得出脉象后对脉象进行简单的阴阳分类。诊脉
过程,失去了“阴阳”理论的指导,也就失去了岐轩脉法古
脉法的灵魂。只能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感觉!学脉诊自
然是“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其实我们的中医更象是一种哲学,哲学必须与实践相结合
才会有生命力,所以阴阳哲学必须与诊脉实践紧密结合,脉诊
才会焕发它的活力,阴阳哲学才会变得实实在在。经过《岐轩
脉法》实践证明二者是绝对可以完美的结合的。
误区五:中医理论的基石“气”不能在诊脉过程中当作诊
察对象被把握。在《内经》中“气”字共有三千多处,可想而
知不理解气,怎能读懂《内经》,怎能学会真正的中医脉法。
“气”就象哲学中所言“物质”一样,是个极其抽象的概念。
其实“气”一词包含了“物质”和“运动”的双重概念。李时
珍在谈其诊脉的体会时曾说“非候五脏六腑之部位也,乃候五
脏六腑之气也。”
气在人体的运动方式无非是“升降出入”。《内经》中云:
“升降息则神机化灭;出入绝则气立孤危。”如此人体奥妙的生
3
命尽皆概括于气、阴阳、升降出入之中。《岐轩脉法》巧妙的将
气的运动、十二经脉与脉之阴阳结合,使脉法向前跨出一步更
加切合临床。
误区六:古今医家对脉象之描述多是仁者见仁,智者见
智,很难统一。所言皆浮,而非一浮;所言皆涩,而非一涩。
若不明于是,必入泥沼,学成难矣。《岐轩脉法》以诊法为根
本,脉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DL∕T 5168-2023表A.5 分部工程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pdf VIP
- 大班数学活动《8的分解组成》PPT课件.ppt
- 【一模】2025年广东省2025届高三高考模拟测试 (一) 数学试卷(含官方答案及解析 ).docx
- 13S201 室外消火栓及消防水鹤安装.docx VIP
- 主题班会课件-师恩难忘-学子感恩-致敬恩师主题班会.ppt
- GB50327-2001住宅装饰装修工程施工规范.docx
- World怎么在参考文献后面添加CrossRef.pdf VIP
- 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标准施工招标文件(适用于资格后审).doc VIP
- 八下英语U3词性变化.docx
- 《机械原理》期末考试试题及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