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我性格的矛盾冲突中挣扎消亡——浅析 《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塑造.docVIP

在自我性格的矛盾冲突中挣扎消亡——浅析 《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塑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在自我性格的矛盾冲突中挣扎消亡——浅析《红与黑》中于连的人物塑造

于连是世界名著《红与黑》中的主人公。《红与黑》是法国19世纪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司汤达(1783-1842)的代表作,作品于1828-1829年间完成,1830年出版。是法国第一部内容丰富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

在这部小说中,作者以法国波旁王朝复辟时代为背景,以平民知识分子于连与贵族资产阶级为代表的上层社会曲折顽强的斗争为主线,着重描写了他从18岁到德·瑞那市长家当家庭教师开始到23岁因枪伤市长夫人而被送上断头台为止短短5年间的生活历程。作品取材于报纸上的真实案件——“一八三○年纪事”。小说引用法国大革命领袖丹东的一句话:“真实,严酷的真实。”主要反映了复辟王朝最后几年的阶级斗争。

司汤达在其中塑造出的于连是一个野心大,极虚伪的极端个人主义者,有时也充满英雄主义复杂性格的人物。他是一个在自我性格的矛盾冲突中不断挣扎的一个人,最后终于走向寂灭与死亡,这也正是现实主义作家所追求的那种更接近生活的人物。

一、多变而复杂的人物性格

小说最初就以《于连》为名,排版时才改为《红与黑》,引起读者广泛的兴趣。“红”象征热情、鲜血、军人的红制服;“黑”象征阴谋、丧服、教士的黑衣。这样的象征说明于连的追求,暗示于连的结局。

于连平民的自尊心体现在他自我规定的责任感上。他的追求表现在他自命的责任,他的一切言行都以这个责任为宗旨。“我为自己规定的责任,不论正确与否,它好比是一根坚实的树干,在风暴中我总是依靠它。”

责任感最早出现在第八章,于连与市长夫人爱情的开始:有一天在花园喝茶的时候,傍晚天色有点黑了,于连不小心碰了一下德·瑞那夫人的手,夫人立刻把手抽回去。对于一个贵妇人,这是修养使然。但对于于连,市长夫人手的缩回,使得他感到自尊心受到了伤害和侮辱,于是马上产生一个念头:德·瑞那夫人瞧不起我,我的手一碰到她,她一下子就抽回去了。他想:“无论如何我要抓住她的手。”经过一系列激烈的、痛苦的思想斗争,他下了很大的决心,把德·瑞那夫人的手抓住了。这是一种自尊受到伤害时,引起的维护自我尊严的反抗。

于连的自尊心强烈到可笑的程度:市长夫人由于贞洁观念所以回避他,他却以为是她因为固有的地位高贵而回避他,这伤害了他的自我尊严。他感到抓住市长夫人的手是他的责任,他认为他的责任是要市长夫人的手放那里不收回,他要征服市长夫人,维护自己的尊严,从而也获得胜利的满足感。当天晚上德·瑞那夫人非常兴奋,觉得自己的生活揭开了新的一页,甜美的爱情降临了。而于连只是感到一种胜利,一种胜利的满足,因为他的自尊心得到了满足,所以和德·瑞那夫人的兴奋完全不同,他那天晚上睡得很香。

当于连踌躇满志时,贵族阶级与反动教会狼狈为奸,利用市长夫人的嫉妒心,用宗教权威逼迫她写信揭露于连,致使侯爵取消了于连与玛特尔的婚约。于连美梦破灭了,盛怒之下,他选择到教堂去枪杀市长夫人,这种异于寻常的暴力反应,很明显是出于要维护自己受损失的名誉,是要回击教会的诬陷。

强烈的上升欲望和野心。于连出身普通,并且,从小他的父亲就不喜欢他,他经常遭受父亲的毒打,但是他志性高扬,从小就不安分,想要当上将军、主教,有强烈的上升欲和野心。

他的家乡,他所出生的这个地方,于连嫌它太小、太俗气,并且憎恨它;小市民的小康日子不是他的理想。于连不要与自己地位相当的女仆的婚姻,他要得到贵族妇人的爱,他认为:自己的才能上流社会该能接受他。

在巴黎,自担任侯爵的私人秘书以来,他所处的地位骤变,他所生活的环境巨变,在都市风气严重腐蚀下,虚荣心恶性膨胀,个人的雄心壮志开始向个人野心逐步转化。

于连的野心也体现在他与玛特尔小姐的交往中,虽然他们两个人都有英雄主义,所以他们互相尊重,但是两个人的英雄分属于两个阶级,玛特尔的英雄是她自己的一个祖先,这位祖先因救亲王而牺牲了自己。于连崇拜卢梭,接受启蒙思想家自由平等观念和无神论思想;他喜欢读拿破仑的《圣埃伦岛回忆录》,这使得他狂热地崇拜拿破仑,觉得拿破仑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榜样:出生低微的年轻人是可以凭自己的聪明才智打拼出一番事业的。两个人找不到一个共同的方向,所以导致两个人一再绝交。但是,非常可惜的是拿破仑的时代已经过去,于连不得不放弃穿上拿破仑军队红军装的理想,而改穿上教士的黑道袍。

伪善与伪恶。于连是生不逢时的,内心有着仇恨,小说中描写过于连在一转瞬间目光里常常显出一种仇恨的情绪,但在波旁王朝复辟与反复辟斗争中他必须掩盖住自己的仇恨。在表面上表现出很虔诚的笃信基督的样子,把他的聪明才智用于背诵拉丁文的《圣经》。在贝尚松神学院,他为伪装自己而刻苦学习,博得院长和大主教的欢心,自信不久就能当上主教,野心萌发,在伪善的道路上迈上一大步。

他之所以追念大革命时代,是因为那时像他这样有才干的青年有数不清的机会可以在公共事务的广大场合大显身手,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