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药物性过敏
一、概述药物过敏是指药物通过各种途径进入人体后,引起器官和组织的反应,又称为药
物反应(drugreaction)。在药物副作用中,约1/3~1/4累及皮肤,故有人提出皮肤药物反
应(cutaneousdrugraciotns)一名。在所有皮肤和粘膜药物反应中,又以药疹(drugerupton)
或药物性皮炎(dermatitismedicamentosa)更为突出。
二.病因:变态反应(35%):
大多数药疹发生与此有关,其主要依据是:
①几乎均发生药理学所允许的用量下。
②有一定的潜伏期。
③患者仅对某种或某类药物过敏,具有高度特异性。
④对某种药物已经致敏者,若再次用同样药物,即使微量,常导致药疹复发。
⑤应用与致敏药物结构相近的药物可出现交叉过敏。
⑥用致敏药物作皮试,可获阳性结果。
⑦少数药物所致的以Ⅰ型反应为主的药疹可作短时间脱敏。
⑧抗过敏药物,特别是皮质类固醇治疗常见显效。
非变态反应及其他(15%):
1、毒性作用:多由于用量过大所致,如大剂量巴比妥类安眠药物引起的中枢神经抑
制。氮芥,白血宁等引起的骨髓抑制或肝损害。农药1059,1605吸收引起的中毒反应等。
2、药理作用:如抗组胺药物引起的嗜睡。皮质类固醇引起的欣快感。菸酸引起的面
部潮红等。
3、光感作用:服用氯丙嗪,磺胺药后,再受日光照射,可引起主要发生暴露部位的
皮炎,按其发生机理又可有光变应性和光毒性反应两种。
4、酶系统的扰乱:如大仑丁可通过干扰叶酸盐的吸收和代谢,引起口腔溃疡。13-顺
维生素A酸可改变脂质代谢引起黄瘤。异菸肼可影响维生素B6代谢而引起多发性神经炎。
5、沉积作用:药物或其产物沉积于特殊组织中引起的反应,如铋,汞,银,铅等重
金属盐沉积于齿龈,砷剂沉积于皮肤(色素沉着,角化),及阿的平引起的皮肤发黄等。
6、特殊的局部刺激作用:如阿司匹林可直接腐蚀胃粘膜,引起胃出血,胃溃疡。磺
胺结晶阻塞肾小管,肾盂和输管,引起尿痛,血尿,尿少甚至尿闭等。
7、菌群失调:人体内的正常菌群,在多年共同进化过程中能相互适宜,一些菌群能
抑制另一些菌群过度繁殖,某些菌群尚能合成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K,供机体健康需要,
总之,微生物与微生物之间,微生物与机体间均达到矛盾的统一,但如果长期或大量应用
抗生素,皮质固醇或免疫抑制剂,可扰乱这些平衡,如广谱抗生素的应用常可导致条件致
病菌的感染。
8、致畸,致癌作用:某些药物长期应用后可能有致畸,致癌作用,如沙利度胺
(thalidomide)及维A酸(tretinon)等。
影响因素(5%):
除上述作为直接致病因素的药物本身及其可能的致病机制外,以下几方面的因素在药
物反应的发生,发展中也往往直到一定作用。
1、用药情况
⑴滥用:多数是由于医师用药原则掌握不严,随意投药,还有一部分是由于患者一知
半解地应用自备药物或自购药物服用而引起药物反应。
⑵错用:医生开错处方,或药房发错药,抑或患者错服药物,当然这些都属偶然事件。
⑶服药自杀:这是极少见现象。
⑷用药剂量:用药剂量过大,可引起严重甚至死亡,但有时正常剂量也可出现药物反
应,这与不同个体对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速度不同有关,特别是老年患者更应密切注
意。
⑸用药疗程。急性病症,用药时间一般不长,即使所用药物毒性较强,其危害性也可
能较少,但慢性病症,特别象癌肿患者,所用抗癌药物疗程较长,往往发生药物的积蓄作
用,产生毒性产生,当然,也有些药物如安眠药,镇静剂等,在长期重复应用搬弄是非,
可引起药瘾作用。
⑹用药种类过多:对于有过敏体制的有,一般用药种类越多,发生反应的机会亦越多,
这可能是由于药物之间的交叉反应,或协同作用所致。
⑺用药途径:一般认为药物通过注射比口服较易引起反应,外用抗原性强的药膏,如
磺胺,四环素软膏等吸收后药物反应的姓率亦远高于口服者,外用硼酸溶液湿敷因药物吸
收过量引起婴儿死亡的事例早有报告,孕妇或哺乳期妇女服用的药物,可进入胎儿或婴儿
体内引起反应。
⑻交叉过敏:很多在结构上有共同之处的药物,例如含有共同“苯胺”核心的磺胺药,
普照鲁卡因,对氨水杨酸等均可引起相同的反应,称之为交叉过敏,这种反应在第一次用
药10小时左右即可发生,而不需要经过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