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中医导引方法中医导引学绪论.docxVIP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导引学绪论

中医学是一门研究人体和人生的学科,天人合一生命整体观、以人为本、辨证施治等经典理论皆出于此。中医学在养生、治未病、治已病、康复、保命各个阶段,始终关注人的性命。因此,中医研究的对象始终是“人”而不是“物”。

《素问·异法方宜论》曰:“中央者,其地平以湿,天地所以生万物也众。其民食杂而不劳,故其病多痿厥寒热,其治宜导引按跷。故导引按跷者,亦从中央出也。”导引是中医学最古老的体系之一,伴随中医学的发展,《黄帝内经》将中医学归纳为“六艺”即针、灸、砭、药、导引、按跷。导引是自救、自疗、自养的内应之法,其他诸法则是外援之法,两相和合,可起里应外合、事半功倍之效。

中医导引学是一门研究“活人”的学问,秉承中医学的生命观、疾病观和诊疗观,其独到之处在于将自身也融入整个生命养护系统之中,需要身体力行地内求、内证,学习、践行。通常医疗的思维是外求,即求助于外援法以扶正祛邪,而导引法则是内求,是人人都应该学习掌握的自我诊疗之法。中医导引法是以中医整体观、经络学说、气血理论及现代医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综合了环境、形体、呼吸、心理等多种干预手段,为历代医家所重视和传承,在临床医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晋代医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指出:“导引,疗未患之疾,通不和之气。动之则百关气畅,闭之则三宫血凝,实养生之大律,祛疾之玄术矣。”可见导引在中医养生和治疗中均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导引,又作“道引”。“导”,清代段玉裁在《说文解字注》中注解为:“引也。经传多假道为导。义本通也。从寸。引之必以法度。道声。”可见“导”有指明方向之意,遵循一定的规矩、法度之方法。

“引”,《说文解字注》曰:“开弓也。开下曰张也。是门可曰张。弓可曰开。相为转注也。施弦于弓曰张。钩弦使满,以竟矢之长亦曰张。是谓之引。凡延长之称,开导之称皆引申于此。小雅楚茨,大雅召旻毛传皆曰。引,长也。从弓丨。此引而上行之丨也。为会意。丨亦象矢形。余忍切。十二部。”可见“引”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将箭搭在弓弦上的动作;二是将弦拉开使弓撑满的状态。而《辞源》则对该字解释为:“开弓也。延长也。【易经】引而伸之。”根据《说文解字注》和《辞源》的说法,“引”字当解为“引伸、延长”之意。

“导引”一词,最早见于先秦的《庄子·外篇·刻意》,其曰:“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经鸟伸,为寿而已矣。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之所好也。”庄子认为经过刻意的吐故纳新和舒展筋骨的“导引行气”,人们也可以像彭祖那样健康长寿。

晋代李颐为《庄子·外篇·刻意》作注时所提炼的八个字“导气令和,引体令柔”高度概括了导引法的本质特点,得到了广泛认可。李颐将“导引”定义为调整呼吸,使脏腑经络之气和顺条达,引伸肢体,使身体灵活柔和的运动,明确了其两个基本要素:其一,疏通宣导气机,即调整呼吸;其二,拉伸舒展身体,即引伸肢体。

唐代释慧琳在《一切经音义》中是这样定义导引按摩的:“凡人自摩自捏,伸缩手足,除劳去烦,名为导引。若使别人握撤肢体,或摩或捏,即名按摩也。”在此清晰地区分了“导引”与“按摩”的不同概念,“导引”的特点是自身主动地牵伸肢体与按跷,而按摩、推拿则要求助于他人。

导引行气对于环境、方位和时间有要求,如《素问·刺法论》曰:“所有自来肾有久病者,可以寅时面向南,净神不乱思,闭气不息七遍,以引颈咽气顺之,如咽甚硬物,如此七遍后,饵舌下津令无数。”作为一种中医治疗方法,也应遵循天人合一、以人为本和因人而异的原则,设计导引行气的处方。

中医导引并不复杂,而且是针对性极强的疗法,东晋的葛洪在《抱朴子·内篇·别旨》中曰:“夫导引,不在于立名、象物、粉绘、表形、著图,但无名状也。或伸屈,或俯仰,或行卧,或倚立,或踟蹰,或徐步,或吟,或息,皆导引也。不必每晨为之,但觉身有不理则行之,皆当闭气。闭气,节其气冲以通也。亦不待立息数,待气似极,则先以鼻少引入,然后口吐出也。缘气闭既久则冲喉,若不更引而便以口吐,则气不一,粗而伤肺矣。如此但疾愈则已,不可使身汗,有汗则受风,以摇动故也。凡人导引,关节有声,如不引则声大,小引则声小,则筋缓气通也。”由此可见,导引按跷是为了行气,这也进一步证明了现存最古老的文物《行气玉佩铭》养生治病价值。对于导引势没有特别的要求,只要能理气、顺气,做完导引后,疼痛胀麻得以缓解,疲劳得到消除,气和体柔即可。最佳的导引方式是融入日常生活之中,这在导引治疗专著《诸病源候论》里有详细的记载,真可谓行走、坐卧、呼吸吐纳和观想等皆为“导引”。

导引的主要目的是“行气”,行气的目的是“和气”,故曰:导气令和,引体令柔,气和体柔,健康可求。

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云:“血实宜决之,气虚宜掣引之。”对于气虚者,治以导引是炼精化气,以补气虚。

又如《素问·奇病论》云:“病名曰息积,此不妨于食,不可灸刺,积为导引服药,药不能独治也

文档评论(0)

卢老师2000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文档需要修改请直接站内联系。专业医学课件制作,医学教案,教学设计制作,医学相关写作与发表。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3年10月13日上传了中西医结合高级讲师、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