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陈独秀的文章精选(2)
康先生与范书曰:“中国人,上者或博极群书,下者或手执一业,
要其所以心造自得,以为持身涉世修己治人之道,盖无不从少年读
《论》《孟》来也。”斯言也,吾大承认之。惟正以社会上下之人,
均自少至老,莫不受孔教之陶熔,乃所以有今日之现象。今欲一仍其!
日乎?抑或欲改进以求适现代之争存乎?稍有知识之尊孔诸公,其下一
良心之判断!
康先生与范书曰:“夫同此中国人,昔年风俗人心,何以不坏?今
者,风俗人心,何以大坏?盖由尊孔与不尊孔故也。”是直瞽说而已!
吾国民德之不隆,乃以比较欧美而言。若以古代风俗人心,善于今日,
则妄言也。风俗人心之坏,莫大于淫杀。此二者古今皆不免,而古甚
于今。黄巢、张献忠之惨杀,今未闻也。有稍与近似者,亦惟反对新
党赞成帝制孔教之汤芗铭、龙济光、张勋、倪嗣冲而已。古之宫廷秽
乱,史不绝书。防范之策,至用腐刑。此等惨无人道之事,今日尚有
之乎?古之防范妇人,乃至出必蔽面,人不共食,今之朝夕晤对者,未
必即乱。古之显人,往往声妓自随,清季公卿,尚公然蓄嫟男宠,今
皆无之。弱女蛮风,今亦渐息。此非人心风俗较厚于古乎?
共和思想流入以来,民德尤为大进。黄花冈七十二士,同日为国
就义,扶老助弱,举止从容。至今思之,令人垂泪!中国前史,有此美
谈乎?袁氏称帝,冯、段诸公,竟不以私交废公义,唐、蔡、岑、陆,
均功成不居。此事在欧美、日本为寻常,而力中国古代军人所罕有。
国民党人,苦战余生,以尊重约法之故,首先主张癸丑年与为政敌之
黎元洪继任为天下倡。此非共和范为民德之效耶?
浅人所目为今日风俗人心之最坏者,莫过于臣不忠,子不孝,男
不尊经,女不守节。然是等谓之不尊孔则可,谓之为风俗人心之大坏,
盖未知道德之为物,与真理殊,其必以社会组织生活状态为变迁,非
所谓一成而万世不易者也。吾愿世之尊孔者勿盲目耳食,随声附和,
试揩尔目,用尔脑,细察孔子之道果为何物,现代生活果作何态,诉
诸良心,下一是非善恶进化或退化之明白判断,勿依违,勿调和,—
—依违调和为真理发见之最大障碍!
关于陈独秀的文章精选3:孔子与中国
尼采说得对:“经评定价值始有价值;不评定价值,则此生存之有
壳果,将空无所有。”所有绝对的或相当的崇拜孔子的人们,倘若不
愿孔子成为空无所有的东西,便不应该反对我们对孔子重新评定价值。
在现代知识的评定之下,孔子有没有价值?我敢肯定的说有。
孔子的第一价值是非宗教迷信的态度:自上古以至东周,先民宗
教神话之传说,见之战国诸子及纬书者,多至不可殚述,孔子一概摈
弃之,其设教惟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科(见《论语·先进》),又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见《论语·述而》)其对于天道鬼神
的态度,见诸论语者: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
闻也。(《公冶长》)
子疾病,子路请祷。子曰:“有诸?”子路对曰:“有之。诔曰:
祷尔于上下神祇。”子曰:“丘之祷久矣。”(《述而》)
季路问事鬼神。子曰:“未能事人,焉能事鬼?”曰:敢问死。曰:
“未知生,焉知死?”(《先进》)
子不语怪、力、乱、神。(《述而》)
非其鬼而祭之,谄也。(《为政》)
祭如在,祭神如神在。(《八佾》)
获罪于天,无所祷也。(《八佾》)
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可谓知矣。(《雍也》)
重人事而远鬼神,此孔墨之不同也,孔子之言鬼神,义在以祭享。
为治天下之本,故《祭义》说,“建国之神位,右社稷而左宗庙。”
《祭统》说:“凡治人之道,莫急于礼;礼有五经,莫重于祭。”至于
鬼神之果有或无,则视为不可知之事,而非所深究;孔子之言天命,乃
悬拟一道德上至高无上之鹄的,以制躬行,至于天地之始万物之母,
则非所容心,此孔子之异于道家也。不但孔子如此,在儒道未混合以
前,孔子的嫡派大儒如孟子如荀子,亦力唱仁义礼乐而不言天鬼,至
战国之末,不知何人,糅合儒道二家之说,作《中庸》,(《中庸》言
华岳,又说:“生乎今之世,反古之道,如此者烖及其身者也。”又
说:“今天下车同轨,书同文。”这明明是和李斯辈同时代人的口气,
决非孟子之前东鲁子思所作),始盛称鬼神之德与天道,于是孔子之面
目一变;汉初传《周易》者,取阴阳家《系辞》归之孔子,大谈其阴阳
不测之谓神,大谈其幽明之故,死生之说,大谈其精气游魂鬼神之情
状,大谈其极数知来,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