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
?
??
谁是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第一人
?
?
?
?
?
??
?
?
?
7月20日上午8时,每秒7万立方米流量的洪峰开始经过三峡大坝。这是三峡工程自建库以来经受的最大洪峰。高峡已出平湖,神女能否无恙?一时间,三峡吸引了全国的目光。
目前洪峰已经顺利通过库区,事实证明这样的洪峰不足以考验三峡。这个耗资1800亿的“巨无霸”,工程充分向世人展示了其巨大的削峰蓄洪能力,但与此同时,三峡在此期间泄洪也引发了“以下游为壑”的争议。我们曾经以为有了三峡就可以“一劳永逸”地对付水患,现在看来,这样的想法未免过于天真。在过去的7年间,国内权威媒体对三峡抵御洪灾的能力,分别有过“万年一遇”,“千年一遇”“百年一遇”三种自相矛盾的说法,排在三峡水库各项功能之首的防洪功能,不断被一些民间人士所质疑。
回顾历史,1992年4月3日,七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表决通过关于兴建长江三峡工程的决议。此时,距孙中山在《建圜方略》中最早提出修建三峡工程,时光已流逝73年。在此期间,几代高层领导在三峡上倾注了他们的热情与希望,终于使之变成现实。
没有一个建设会百密而无一疏,没有一个工程有百利而无一弊。三峡,因她的影响深远、工程浩大而得到了太多的关注和评价。在工程上马之前,在三峡建设始终,在大坝建成之后,关于三峡工程的是非功过也会继续争论下去。
一千年以后,不用再考虑,我们的子孙比我们要聪明很多。”也许水利工程学家潘家铮的这句话,可以说明一切……大江东去,沧海桑田。是优是劣,是得是失,优劣还需请自然检验,得失惟有让历史评判。
谁是提出三峡工程设想第一人?
1894年,孙中山先生以忧国忧民之心,上书清政府直隶总督李鸿章,洋洋八千言谈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中,对电能的作用进行陈情。
1994年12月14日,日寸任国务院总理的李鹏在宜昌中堡岛庄严宣告三峡工程正式开工,历经整整一个世纪,终于由设想到现实。
文郑幸哉方龄皖李灿编辑信箱koni2010@163,com
孙中山首倡开发三峡
孙中山一生特别钟爱长江,从1894年至1924年,他进出长江12次,累计在长江之滨居留5年半,占据他整个生命的十分之一。孙中山深知,三峡江段水流湍急,浅滩和险滩较多,不仅航运十分艰险,而且运输成本也比中下游高。
“取电必资乎力,而发力必藉于煤,近又有人想出新法,用瀑布之水力以生电,以器蓄之,可待不时之用,可随地之需,此又取之无禁,用之不竭者也。”
这一段对电能的论述,是孙中山于1894年28岁时上书清政府直隶总督李鸿章,洋洋八千言谈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中,对电能的认识与作用的陈情。可当时被称为洋务运动领袖的李鸿章对具有强烈民主革命思想的孙中山却不屑一顾,上书自然如石沉大海。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孙中山在上海用英文撰写了《国际共同发展中国实业计划一一补助世界战后整顿实业之方法》一文,意在引起西方实业界的注意,吸引它们向中国投资。在这一计划中编有“改良现有水路及运河”一节,其中指出:“自宜昌而上,入峡行,约一百英里而达四川之低地,改良此上游一段,当以水闸汇其水,使舟得溯流以行,而又资其水利。”孙中山开发三峡之声宛如—石击水泛起涟漪。此后1919年8月,英国工程师波韦尔还专门来中国三峡实地考察,并提出了一个《扬子江三峡水电开发意见》。
1924年8月17日,孙中山在一次演讲中更加明确地提出,应当在三峡地区建坝发电。但是,为当时的认识水平所限,孙中山只能从航运、水电方面设想,没有考虑三峡建坝的防洪功效。尽管孙中山从考虑在三峡建坝开始便希望有外资介入,但对三峡建坝的最早投资意向却是在这之后20年。
国民政府的三峡工程为何会戛然而止
1932年,中国国民政府组织了一支长江上游水力发电勘测队,对三峡地区的水利水能资源进行勘察。这是在历史上对三峡地区的首次水利勘察。该队在勘测报告中提出,计划在西陵峡内黄陵庙和葛洲坝分别修建两座水电站,总预算1665亿美元。从现在的眼光看,这一计划显然是过分低估了三峡地区的水利资源,没有充分发挥出三峡地区的水能潜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中美结为盟国,美国向国民政府提供了大量资金、技术援助。1944年4月,时任国民政府战时生产局顾问的美国专家潘绥提交了一份题为《利用美贷筹建中国水力发电厂与清偿贷款方法》的报告,提议由美国贷款9亿美元并提供设备,在三峡地区修建—座1000万千瓦的水电站和一座年产量500万吨的化肥厂,工程完工后以向美国出口化肥的方法还贷。
潘绥的建议——9亿美元贷款,1000万千瓦电力装机的电厂,这两个数字如此诱人,一经发表就引起中美朝野的重视。这一建议同时也在重庆的大街小巷传开。当时在重庆民间盛传,这个工程完工后万吨轮船队可直接由上海开到重庆,重庆的朝天门码头都要淹掉一半,等等。
1944年5月,世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