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丧葬文化解读.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丧葬文化解读

摘要:石柱县位于重庆市东南部,地处武陵山区,独特的地域环境孕育了特色鲜明的土家族民俗文化。内涵丰厚的土家族丧葬文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经历了辗转变迁,并与其他民族文化在长期接触中交汇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文化风貌。在丧葬仪式中以丧舞活动最具典型性,它不仅呈现了一种狂欢精神和浓郁的娱神性质,而且承载了土家人的生死观念和尊宗敬祖、崇尚孝道的文化传统,发挥着重要的社会教化功能。考察石柱县丧葬文化及其历史变迁与社会功能,具有重要的文化学价值。

关键词:石柱县丧葬文化丧舞活动历史变迁社会功能

民俗文化是一个民族丰富多彩的文化中的瑰宝,是人们在长久历史变迁中不断凝练沉淀而成的,是民族思想精神的重要体现。丧葬习俗是人们在特定时代环境中应对和超越生死的智慧结晶,也是个人和民族信仰的心理反应,承载着人们对死者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憧憬。历史上对重庆市石柱县土家族丧葬习俗少有研究,当前学术界开始从丧葬仪式、丧葬伦理等方面对土家族丧葬文化进行观察,并借此探索土家族民族渊源等问题。原始的土家族丧葬礼仪中讲究天人合一、顺应风土,形成“三滴水”、“人死饭甑开,不请自然来”、“抹五心”、“做好事”等一系列土家族所特有的丧葬文化。笔者深入石柱县乡镇村落进行调查,考察了石柱龙河的岩棺群、土家族丧事礼仪,访谈当地土家族老人,获得了土家族丧葬习俗的第一手资料。本文以土家族丧葬活动为考察对象,探微土家族丧葬文化的变迁及其文化缘由,从一个独特的视角阐述土家族丧葬文化。

一、灵魂不死、人死不亡——土家族丧葬习俗折射的生死观

民族风俗蕴含了民族在历史发展过程中累积的深厚人文情怀,是该民族文化、思想情感的载体。石柱县土家族丧葬活动以丧舞为主,用或雄健或阴柔的舞蹈形式,特别是唱词表达内心的哀愁与喜悦。丧葬文化蕴涵于丧舞活动中,其中伴随丧舞而唱的歌词尤为集中地表现了丧葬仪式的思想主题。另外,具体的丧葬环节的称谓所含的文化韵味也不容忽视。例如人死后通知亲戚朋友称为“报丧条”,生者为死者举行盛大的欢送晚会称作“坐大夜”,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石柱县土家族人民团结一心,丧喜全族同贺的特殊文化。

跳丧舞是土家族祖先在长期历史生活中不断形成的丧葬习俗,用载歌载舞的形式悼念死者。土家族丧舞的狂欢精神[1]3-4和浓郁的娱神性质[2]3-4,生与死的领悟都受到道家生死观的影响。土家族相信灵魂不灭,生命永恒,死亡是生命的另一种形式的自然转换,是人生的必由之路,即人与自然合为一体,人生与四季更替、草木枯荣一样,消亡即是重生。所以,他們称老死为“顺头路”或“黄金落窖”。

“在人类社会早期,知识的萌芽和文化要素的产生与原始宗教关系极大或与宗教紧密结合在一起,或通过宗教形式表现出来”[3]142。人们认为回归自然将得到永生,人死之后会走“黄泉路”,过“奈何桥”,喝“孟婆汤”,到达另一个生命河岸,而坟墓则成了他们活着的标志,于是有“回煞”一说。在这天,孝家在屋门前撒上草木灰,立上一根竹竿,待三日后撤去,看草木灰上有什么脚印,依此推测死者投胎成何物,以后在家里或是路上碰到这种动物都会小心以免伤及它们。丧葬歌词唱到:“亡魂安在山岗上,莫忘保佑子孙们。……自从亡魂入黄土,保佑子孙幸福长。”[4]75土家人将死亡看成顺应自然,他们自始至终都相信死亡并不会使人消亡,他们从远古的“图腾崇拜”演变为“庆祝死后灵魂升华的仪式”,在精神上始终“关注生命原点”[5]247,深层次表明了土家族“万物有灵”和“灵魂不死”的生死观。

二、尊宗敬祖、孝道为先——土家族丧葬习俗蕴涵的伦理观

丧礼是个体生命存在于世间的最后环节,其中举足轻重的丧舞出营造热情的氛围,将人们的情绪激发,推动土家人对人生价值的肯定,增强血缘家族和地缘民族之间的凝聚力,使其更好地与自然、与社会相生。石柱县土家族称居丧为“有孝”,称治丧之家为“孝家”,称死者之子女为“孝男孝女”[6]24。孝道是石柱土家丧葬活动中贯穿始终的主题,正如丧葬歌词所唱:“子子孙孙也不忘,年节之时来烧香”;“香烛点得明亮亮,一张灵牌供中央,孝子悲声放,歌郎请上场”。父母亲人去世,举行丧葬仪式是对他们最友好的祝福,希望他们在另一个世界平安。尽管丧葬礼仪烦琐而缺乏实在意义,但涉及孝道人们绝不敢有丝毫马虎。即使家境再贫穷,也要按丧葬习俗一一操办,否则就会背上不孝的骂名。土家人将出生和离世称为人生两大喜事,丧事被称为“白喜事”,因此丧舞的舞姿豪迈雄健,歌曲高亢欢快,既要请坐堂鼓锣与吹手,又要舞狮、玩龙,还要唱孝歌、打玩友。丧事越办得热闹红火,越有面子,表明越有孝心。唱孝歌是最能体现土家族对亡故亲人孝意的形式。在坐夜时,孝家将对亡人的思念写出来自己演唱或请歌郎演唱,以表达对死者的尊敬和孝顺。孝歌主要表达三种意思,一是回顾逝世亲人的一生,细诉亲人生前的艰难,歌颂其勤劳善良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