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外力作用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一、基本概念
(一)能量来源:太阳辐射能、重力
(二)作用主体:风、流水、冰川、生物、光照、海水运动等
(三)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二、基本理论
1.风化:风化是指地表或接近地表的坚硬岩石、矿物与温度、水及生物接触过程中进行分解,在原地形成松散堆积物的全过程。实质是“大块变成小块”。风化物分布普遍,如花岗岩的球状风化。
在工程施工和线路运营过程中导致施工困难(断桩、增加施工成本)、上部结构失稳(不均匀沉降)等问题。
注意:风化不过多与风联系,风化之后的产物我们称之为风化壳,土壤是在风化壳的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从地表风化壳厚度来看,温度高,水分多,植物茂密的地区风化壳厚度最大。
【类型】
①物理风化:岩石机械破碎,化学成分没有显著变化。分:热力风化;冰劈作用。物理风化主要受温度变化影响。
②化学风化:岩石发生化学成分的改变分解。
在干燥的环境中,以物理风化为主;在湿润的环境中,以化学风化为主。化学风化受温度和水分变化影响都较大。
③生物作用:受生物生长及活动影响而产生。
主要有:机械破坏,植物根分泌出的有机酸。生物风化不仅在于引起岩石的机械和化学破坏,还在于它形成了一种既有矿物质又有有机质的物质——土壤。
侵蚀:风化物被带走,在原地形成侵蚀地貌。
(1)流水侵蚀、溶蚀: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侵蚀
使谷地、河床加深加宽,形成“V”型谷,使坡面破碎,形成沟壑纵横的地表形态。“红色沙漠”“石漠化”
湿润、半湿润地区(例:长江三峡、黄土高原地表的千沟万壑、瀑布)
溶蚀
形成漏斗、地下暗河、溶洞、石林、峰林等喀斯特地貌,一般地表崎岖,地表水易渗漏
可溶性岩石(石灰岩等)分布地区(例:桂林山水、路南石林、瑶琳仙境)
CaCO2+CO2+H2O=Ca(HCO2)2
【丹霞地貌】:丹霞地貌强调的是红色地层和陡崖坡。
形成过程:沉积的红色砂砾岩、屑岩随地壳抬升后,被流水切割侵蚀,山坡崩塌后退,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
(2)风力侵蚀:
风力侵蚀
风力吹蚀和磨蚀,形成戈壁、风蚀洼地、风蚀柱、风蚀蘑菇、风蚀城堡等
干旱、半干旱地区
(例:雅丹地貌)
左侧为雅丹地貌(维吾尔族语,意为陡峭的土丘):在极干旱地区的一些干涸的湖底,常因干涸而裂开,风沿着这些裂隙吹蚀,裂隙愈来愈大,使原来平坦的地面发育成许多不规则的背鲫形垄脊和宽浅沟槽,形状各异。
(3)冰川侵蚀:
冰川侵蚀
形成冰斗、角峰、“U”型谷、冰蚀平原、冰蚀洼地等
高山和高纬度地区(例:挪威峡湾、中欧—东欧平原、北美五大湖)
(4)海浪侵蚀:
海浪侵蚀
形成海蚀柱、海蚀崖、海蚀穴、海蚀平台等海蚀地貌
滨海地带
3.搬运:搬运作用是一个过程,并不会产生地貌类型。
4.堆积:当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减弱时,被搬运的物体逐渐堆积。
外力作用
形成的地貌形态
分布地区
冰川堆积
杂乱堆积,形成冰碛地貌
冰川分布的高山和高纬度地区
流水堆积
形成冲积扇(出山口)、三角洲(河口)、河漫滩平原(中下游)
颗粒大、比重大的先沉积,颗粒小、比重小的后沉积(具有明显的分选性)
出山口处、河流的中下游、河口(例:黄河三角洲、恒河平原)
风力堆积
形成沙丘(静止沙丘、移动沙丘)和沙漠边缘的黄土堆积
干旱内陆及邻近地区(例:塔克拉玛干沙漠里的沙丘、黄土高原的黄土)
海浪堆积
形成沙滩等海岸地貌
滨海地带
三、影响:使地表起伏状况趋向于平缓
【例题】书P48
【课堂练】
如图为某区域的地质剖面图。该区域由地表平坦的X区和地表略有起伏的Y区组成。X区的玄武岩岩层较厚,Y区的玄武岩岩层较薄。据此完成1—2题。
1.导致该区域分异为X区和Y区的主要原因是(D)
A.流水侵蚀 B.岩层褶皱 C.风沙侵蚀 D.岩层断裂
2.X区和Y区的玄武岩厚度存在差异是因为(C)
A.喷发物质差异 B.冷凝环境差异
C.外力侵蚀差异 D.地壳运动差异
【解析】
1.图中显示X区和Y区岩层性质相同,只是位置有高低,岩层中有断裂面且同一岩层沿断裂面错开,应为内力作用所致,D正确、AC错误。图中岩层没有弯曲形变,因此不属于褶皱,B错误。故选D。
2.图中X区和Y区地下岩层沉积序列(泥岩、砂岩和砾岩)和厚度接近相同,说明两区在地质历史上的沉积环境相似,因此X区和Y区地表的玄武岩层在形成初期厚度应基本一致,当前厚度存在差异的最可能原因是Y区海拔高于X区,再加上Y区地表起伏大于X区,外力侵蚀作用更为强烈,C正确。X区和Y区均为玄武岩,玄武岩属于喷出岩,因此两区喷发物质、冷凝环境差异、地壳运动差异应相似或相同,ABD错误。故选C。
图2为某地的地质剖面示意图。读图,回答第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发现你的行为风格 -DISC:提高职场沟通效率 完整版.ppt VIP
- 全球数字疗法产业报告.pptx VIP
- 是谁在敲【知识精研】一年级上册音乐粤教花城版.pptx VIP
- 第2课+开放互联——网络协议与标准+课件+2024—2025学年清华大学版(2024)B版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上册.pptx VIP
- 一株双歧杆菌发酵条件的研究.pdf VIP
- 小学四年级英语校本课程.doc VIP
- 中学教育学课程.pptx VIP
- GB_T 3880.2-2024一般工业用铝及铝合金板、带材 第 2 部分力学性能.docx VIP
- 中国国家标准 GB/T 24067-2024温室气体 产品碳足迹 量化要求和指南.pdf
- 三级公共营养师基础知识考试刷题(附答案).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