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高明《琵琶记》的下场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论高明《琵琶记》的下场诗

摘?要:高明《琵琶记》的42首下场诗主要由两种形式组成,一种是集诗句、俗语、谚语、佛语而成的集句下场诗,一种是诗人依据各出故事情节和人物身份所作的自创下场诗。《琵琶记》的下场诗在述评剧情、推动情节、抒发情感、营造氛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剧中的一些下场诗也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诗句脱离剧情、风格不谐、视角不一等方面。

关键词:《琵琶记》;下场诗;集句诗;自创诗

下场诗是中国古代戏曲领域中的一个重要术语。郭英德《明清传奇戏曲文体研究》中说:“宋元戏文如《张协状元》、《琵琶记》等,在每出戏的末尾,一般由在场角色念诵两句或四句韵语,然后下场,这韵语一般称‘下场诗,也称‘收场诗或‘落场诗。”[1]这些宋元南戏的下场诗,语言直白质朴,多以民间流行的俗语、谚语为主,对于字数和出处也并无讲究。明清时期,传奇戏曲下场诗的创作趋于规范,有的作家自撰下场诗,有的作家集录唐诗为下场诗,“时本多尚集唐”[2]即在一定程度上指出了明清传奇下场诗的创设情况。在戏曲下场诗的演变过程中,“传奇之祖”《琵琶记》的下场诗备受后人关注,王骥德《曲律》曾说:“落诗,亦惟《琵琶》得体。每折先定下古语二句,却凑二语其前,不惟场下人易晓,亦令优人易记。”[3]王氏给予《琵琶记》下场诗以高度评价,指出了《琵琶记》下场诗集录“古语”的创作方法,并从观众易晓、演员易记方面赞颂其通俗易懂。王骥德的评论为我们全面、深入分析《琵琶记》下场诗指明了方向,本文拟对各出下场诗的生成方式与文学功能进行系统考察,并对其不足之处予以说明。

一、《琵琶记》下场诗的类别与特点

《琵琶记》全剧共有42首下场诗,其中作者创作的下场诗有16首,其余各首则以集录方式生成,包括集名家诗句下场诗15首,引用宋元谚语7首、宋元俗语2首,还有2首引录佛家语。以此就创作方式而言,《琵琶记》下场诗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作者依据作品内容所作的下场诗,即下场自创诗;一种是集名家诗句、俗语谚语等而成的集句诗,即下场集句诗。

(一)下场自创诗

下场诗的创作必须考虑到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下场诗必须与各出的故事情节保持高度一致,能对各出主要内容进行恰当地概括或评述;二是要立足人物形象及其处境,为剧中人创作符合身份特征和具体心境的下场诗句。

《琵琶记》作为一部戏曲经典,它的下场自创诗也确为这方面的典范。作者高明秉持着“优人易记,场下易晓”的总体理念来创作下场诗,相当一部分诗句本色自然,通俗易懂。如“金闺愁配”一出的下场诗:“匹配本自然,何须苦相缠。眼前虽成就,到底也埋怨。”①又如《路途劳顿》下场诗:“哽咽无言对二真,千山万水好艰辛。见说洛阳花似锦,只恐来时不遇春。”这些下场诗皆立足出目剧情,平直晓畅,前者表达了牛小姐的婚姻观念和内在情感,后者抒写了赵五娘寻夫的旅途和忧虑。但是,不容忽略的是,作品中的某些下场诗也富有文采,如“激怒当朝”一出下场诗:“枉把封章奏九重,不如及早便相从。羁縻鸾凤青丝网,牢络鸳鸯碧玉笼。”又如“询衷情”一出下场诗:“雪隐鹭鹚飞始见,柳藏鹦鹉语方知。假如染就干红色,也被傍人讲是非。”这两首下场自创诗文采斐然,是高明戏曲雅致语言的体现。

追求语言的个性化是《琵琶记》下场自创诗的重要特色。李渔《闲情偶寄》指出:“填生旦之词,贵于庄雅,制净丑之曲,务带诙谐。”[4]这就是说戏曲语言应合乎角色声口,生、旦之词要注重高雅,净、丑之词要语带诙谐,这一理念在《琵琶记》下场诗中有鲜明的体现。剧作第三出“牛氏规奴”下场诗云:“(贴)休听枝上子规啼,(丑)闷在停针不语时。(贴)窗外日光弹指过,(合)席前花影坐间移。”贴旦饰扮的牛小姐念诵的下场诗庄重典雅,富有诗意,符合其尊贵身份和知识女性的特征。丫鬟惜春的下场诗则与之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其下场诗“闷在停针不语时”浅显通俗,这与其丑脚扮饰的形象相得益彰。与之类似的还有第十四出的下场诗:“(外)枉把封章奏九重,(末丑)不如及早便相从。(合)羁縻鸾凤青丝网,牢络鸳鸯碧玉笼。”外脚牛丞相的语言庄重雅致,末、丑两位媒婆的语言较为口语化,俚俗诙谐。

(二)下场集句诗

集句诗,即集录他人诗句而成的新诗。集句创作颇为不易,《文体明辨序说》有云:“按集句诗者,杂集古句以成诗也。……盖必博学强识,融会贯通,如出一手,然后为工。若牵合附会,意不相贯,则不足以语此矣。”[5]因此,要想创作一首精彩的集句诗,需要作者饱读诗书,拥有较高的文采。作者高明从多种途径集录下场诗,通过整理、归纳《琵琶记》下场集句诗的引用类型和集句体式可以发现,其26首集句诗可以分为集诗句、集谚语俗语、集佛语三类。

首先是集诗句。在古典戏曲发展的过程中,由于大批文人的加入,戏曲作品的典雅化程度逐漸提高,最终形成了雅、俗兼备的风格。宋元南戏的下场诗大都保持着“本色”当行的面貌,但在雅致风向的驱动下,那些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