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植树问题》评课稿
《植树问题》评课稿(12篇)
《植树问题》评课稿1
禤老师这节课教学设计有特色,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们二
年级数学科组通过讨论主要有以下几个亮点:
1、注重知识的铺垫和兴趣。
禤老师用4个手指,5个手指,12根柱子间有几个间隔引入,让
学生从中找规律,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了本节课的教学内容,运用找
规律解决植树问题。
2、注重应用意识的培养。
让学生带着问题,画图,进行小组合作。在活动中学生经历动手
操作、合作交流,使学生对树与间隔的排列形成清晰的认识。从而深
刻理解三种规律:间隔数+1=棵数、棵数—1=间隔数、总路长÷间隔
数=间隔长。
3、知识联系实际。
禤老师从生活中的植树、路灯等。使数学问题生活化。
《植树问题》评课稿2
听了曹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我们五年级组全体数学老
师经过集体评议,从教师素养和教学效果两方面谈谈我们的认识。
一、教师素养方面
曹老师本节课无论是从教育理念还是对教材的解读与整合以及个
人丰富风趣的教学语言等诸多方面都彰显了自身较高的专业素养,用
他的热情与激情感染了每一位听课者,给大家以视听的享受。
1、丰富风趣的语言艺术。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育的艺术首先
包括谈话的艺术。”教师的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语言表
达能力,这就给教师的语言修养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课堂教学当中,
教师的表述具有新颖性,能够把学生的思维引入课堂教学中来。本节
课曹老师从课前准备到结束每一个教学环节都显现出他独特的风韵格
调。开课前一曲改编的幸福拍手歌将孩子不自觉的代入了课堂的准备
之中。课堂引入巧妙引导,诱发情感;课堂提问巧问促思,激起思维
的波澜;课堂评价具体诚恳,点燃学生学习的热情,透着老师关爱之
心。整节课教师激情四射,非常投入,引领着学生全身心的投入到学
习活动之中。
2、以新的课改理念来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以自己的教学行为来
诠释自己的教学思想。新课标强调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学中
要留有充分的时间和空间,让其经历有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与同伴
交流各自的方法的过程。曹老师本节课虽然教学容量大,但每一个知
识点的形成和问题的探讨都不急于求成,善于等待。例如在探讨20米
小路,每5米栽一棵树,为什么是4个间隔数?10米木头锯5段这个
问题时,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和交流的空间,当有5六个孩子都有
答出时,教师没有急于给出答案。正是有了教师的等待,最后有孩子
终于想到了解决题的办法。这不仅体现了曹老师对学生的一种信任,
也是一种尊重。更是对自己的角色和职责做出了很好的定位。
3、注重课堂细节,重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学习活动顺利进行的保证,是提高学习质量的诸多重要条件之一,
是学会学习的一个重要指标。曹老师整节课善于组织课堂,让学生养
成良好的听课习惯。学生回答问题时要求做到有条理,清楚表达自己
的观点,回答完整等等。例如学生在回答间隔、间距时。练习中单位、
答语等细节问题。
4、具有扎实的教学基本功。曹老师能够熟练地操作多媒体教学设
施辅助教学,课件精美实用。教态自然得体具有亲和力,具有清晰的
逻辑思维能力,具有较强的与人交往沟通能力,具有较高水平的班级
管理与课堂调控、组织能力。
二、教学效果
曹老师这节课通过深入的解读和创造性的整合教材,精心设计,
精彩的演绎,从学生的反馈来看,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1、教师能有效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的学习方
式。有效地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性的学习,让学生经历了知识形
成的过程,使接受与探究相辅相成,学生的学习境界更高,学习效果
更好,教学目标落到了实处。
2、有效的课堂提问,激发了不同学生的思考。老师对关间词
“间隔数、间距”的解释到位,对在20米的小路一边植树,每隔5米
栽一棵,有几种栽法?让学生探究不同的植树方法,使学生的个性发
挥得淋漓尽致,紧接着让学生比较三种植树方案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从而对植树规律得出了实践性的体验,加深了对这个规律的理解。在
探究过程中的追问(为什么在相同的条件下,栽树的不一样呢?),
使学生通过更深一步的思考,进一步重现了计算过程与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