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十四神化过程及其信仰的民俗表现——以缙云献山庙陈十四信仰为例.docVIP

陈十四神化过程及其信仰的民俗表现——以缙云献山庙陈十四信仰为例.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陈十四神化过程及其信仰的民俗表现——以缙云献山庙陈十四信仰为例

一、陈十四及研究陈十四神化过程的意义

陈十四是在闽北(称为陈靖姑)和浙南地区流行的、并且辐射范围包括东南亚、两岸三地的女性神祗。相传是观世音在天宫斗法后手指上三滴血(或在发现福州有妖气后剪下手指甲化身下凡普救世人)的化身,因观音(或吕洞宾)遗失的两茎白发化作雌雄南蛇精为祸人间而下界,在庐山(或闾山)学法后,斩妖除魔,斗灭南蛇精,造福百姓。后违反天条,怒斩雷神触怒玉帝,被削减阳寿含冤而逝,死后化为护佑人间幼儿的女神[1]。

据福建地方志《仙溪志》载,“神姓陈氏,本汾阳人。生为女巫,殁而祠之。”则说陈靖姑本为女巫,死后受到了奉祀。

根据上述材料及其它可考文献,我们大致可以推断出陈十四其本身应当是一个女巫,而“守元女弟”一说应当是附会,为的是为其谋得一个合理的地位。对其最初的本身形象,我们必须从福建的史料中探寻,据《古田县志》卷廿三“祠祀志,顺懿祖庙”载,“神陈姓,世巫,祖讳玉,父讳昌,母葛氏,唐大历二年生,少神异,嫁刘杞,怀孕数月,会大旱,祈雨即应,术神而身已殒矣。”则还原了她大概的脉络,她出生于世代巫师的家庭,年轻时候就有灵异的地方,在怀孕的时候为祈雨而死。而几乎众多的材料和作品都将她刻画成舍己为人的形象,并且在成神后颇灵验。

二、陈十四的神化过程

(一)唐末的闽人外迁给“陈十四”在献山庙地区的传播打下基础

献山庙所处招序村的陈姓,最初为唐末从福建长溪(治所在今福建省霞浦县)迁入。在历史上,闽人曾大规模的外迁,缙云当地受闽人迁徙情况较普遍,至今仍然散落着一部分说闽南话的村落。闽人的外迁带来了“陈靖姑”信仰的种子及福建其他的信仰,这些种子在其族群内有一定的休眠期,而且在当时闾山教仍以“许九郎”为法主,陈十四作为刚刚出现不久的小众信仰尚未能做到传播普及,所以在其从唐末迁入后并未能及时的将“陈靖姑”的信仰表现出来。

文化随着族群的迁徙而传播,不仅单单是招序村陈姓,我们也可以试着从闽人外迁的历史中发掘相关历史资料作为关于陈十四信仰由福建迁入可能性的佐证:缙云本地姓氏多外来迁入,丁氏一族,源出闽南一带,南宋时迁入;张山寨(即献山庙所在地)附近的章氏、鲍氏也是宋代由福建迁入,这些都给陈十四信仰的流行扎下坚实的根基。缙云县城早年间祭祀妈祖的“天后宫”,这一证据更加佐证这样情况的存在,陈十四的信仰本源,完全是由闽地迁入的。

(二)元明之际由江西迁入的张氏一族使得“陈十四”有原先在该地区的无实体信仰转为被立庙参拜的实体信仰

张山寨张氏一族由江西迁入。张克仁于元朝迁入,定居张山寨,传至孙张希顺,陈十四立庙在其时期。传说张希顺因其子为陈十四所救,许愿开山立庙,故称“张山寨献山庙”,立庙当在洪武七年。而到了明初的时候,因为形势的影响,使得“陈十四”已经上升到了闾山教法主的地位,张希顺由江西迁入,而赣、闽、浙正是闾山教流行的地区,张氏便通过“陈十四救其子”这一机会,将陈十四的信仰通过立庙的形势开始对周边进行信仰辐射。献山庙位于缙云县东南16公里招序村张山寨,是浙南地区较大的陈十四信仰区域性核心,其每年信俗活动覆盖两乡51村,辐射闽台赣及东南亚等地区。

献山庙由张希顺建庙于洪武年间(一说永乐年间),陈十四夫人在降服蛇妖时途径此地,救了张希顺的小儿子,张希顺遂发愿开山立庙供养陈十四夫人;庙宇于嘉靖年间(1522~1566)扩建;万历二年(1574)经协商议祭祀时间为每年农历七月初七;万历三年(1575~1576)重修扩建;天启丁卯年(1627)任广东长乐县令的胡村胡长庚题匾“昭光千古”;咸丰九年章村、姓王建戏台。庙会时有斗戏活动,五个戏台同时开演短剧,三通锣鼓后,台前观众多者为胜;民国十二年,胡村重修戏台;1964年,庙宇遭拆毁,是年8月24日傍晚,大雨如注,巨石滚落入原庙址中。其拆毁的栋梁木料为雅江等村盖大会堂占用;1988年,献山庙复建,巨石题铭“仙飞石”,现在庙大殿中,重约数吨;1989~1990年,重塑陈十四等人金身。

献山庙立庙的时间不算太久,甚至较缙云的其他寺庙属于年轻的,然而在宗教界,却在立庙之前的近百年间发生巨大的改变。一个改变就是陈十四(陈靖姑)逐渐取代了许九郎,成为了闾山教的法主。

(三)浙南地区本来就盛行的巫觋文化与陈十四进行了融合

在两宋之交的时候,陈靖姑就已经与道教、佛教进行了第一次融合。而在唐末宋初的时候,陈靖姑仍是属于“巫”文化,这在当时是被执政者所抵制和禁止的。“世以巫显”的陈靖姑想要生存下来,就不可避免的要对自身进行相当程度上的改造。

宋太宗时,温州邓翁因养猫诅咒杀人,阖家被捕送阙下,经复审后,“邓翁腰斩,亲属悉配隶远恶处”[2]。

宋太宗淳化三年(公元992年)“两浙诸州先有衣绯裙、巾单,执角吹牛者称治病巫者,并严加禁断,吏谨捕之。犯者以造妖惑众论,置于法”[

文档评论(0)

jiandedaxia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